偏头痛 耳朵上方头痛 有效治疗办法
这类头痛和消化不良,和下不了气有很大关系。下气困难未必是吃饭、吃零食吃多了,可能就是与用力气用的少,不太活动有关。(肺气不降)
经测试,
刺激耳穴:耳尖位置(内面和外面两处),以及捏拿角孙穴,能明显减轻此类偏头痛的症状
鼻是肺的外窍,常按摩鼻子不仅可润肺健鼻,还有健身强体的作用。 擦、捏鼻根 有些戴眼镜的人用拇指与食指轻轻捏起鼻根,会觉得鼻根有些酸胀,这是因为鼻根长时间被眼镜压迫,血循不畅所造成。用食指快速来回擦鼻根,约20次,使鼻根略红即可停止。中医认为,鼻根反映心的状况,心主神明,白天思虑太过,晚上失眠时,按擦鼻根处,可以帮助入眠。(推擦鼻梁 用右手食指指面放在鼻尖处,以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交替揉动,由鼻尖向鼻根,再由鼻根往鼻尖揉,上下来回揉动,反复约20-30次。用手指或弯曲拇指的指节背部揩擦鼻旁两侧,自迎香至鼻根部,再按揉上迎香。此法适合鼻塞、过敏性鼻炎患者,在症状还未明显发作之前,每天持之以恒,做10-20次,可以缓减病症。)
抬手腕,一手握住另一手的手指,帮助其拉伸,如下图:
然后手腕贴在桌面上,将手用力抬起,多做几次,如下图:
此法能刺激胃部消化,将上冲到头部的气引入胃部,效果立竿见影!
印堂穴,经外穴名,隶属:经外奇穴。出《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别名:曲眉(唐代《千金翼方》);光明(唐代《新集备急灸经》)。
印堂穴又名曲眉穴,位于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取穴时用左手拇,食两指将印堂穴局部皮肤捏起,右手持针快速由上向下(鼻尖)方向平刺0.5寸左右。施捻转提插手法,针感以局部酸胀或向鼻部放散者为佳。可用艾灸、埋针、透刺、三棱针点刺出血等法。本穴有安神定惊、醒脑开窍、宁心益智、疏风止痛、通经活络之功。
印堂穴是人体三大经络的汇集之地。分别是:起于内眼角的足太阳膀胱经;起于鼻旁的足阳明胃经;从印堂正中穿过的任脉。膀胱经主宰人体的阳气,胃经主宰血气,任脉则主宰人一身之阴。印堂汇集了人的阳气、血气、阴气所以它的状况好坏与我们的健康有莫大的关联。经常按摩印堂穴可增强鼻粘膜上皮细胞的增生能力,并能刺激嗅觉细胞,使嗅觉灵敏。还能预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
临证功效探微如下:有祛风活络通窍止痛之效风为阳邪,其性轻扬,鲻顶之上,惟风可到。“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故风邪之为病,多表现为头部症状,如头痛、鼻塞流涕、眩晕、面瘫、鼻部疖肿等症,皆可针印堂以散头部风邪而通窍止痛。
有调和阴阳畅达气机之用印堂穴位于督脉之上,且督脉与任脉相通,而任督二脉对十二经脉起着维系与沟通作用。因此,针灸印堂穴不但能治头部请症,且能通调十二经脉之气,对全身均起着调整作用。凡眩晕耳鸣,头痛脑胀、子痫、产后血晕、急性腰扭伤等病证。针印堂穴能使阴阳协调,气机畅达而使病愈。对高血压患者,以三棱针点刺印堂、太阳穴,每穴放血5~10滴,配刺合谷、太冲,可使患者头痛头晕症状立即减轻,血压逐渐降至正常范围治产后血晕,灸印堂、百会、足三里、疗效显着。印堂能调和阴阳。通窍苏厥;足三里和中补气;百会升举阳气,气旺则能生血,气血充盛,则产后血晕自愈。对急陛腰扭伤,针印堂穴,强刺激,行针的同时令患者做腰部俯仰转侧的动作,可使气机畅达,经气通调,起到针刺止痛的效果。
印堂穴虽属于经外奇穴,但实位于督脉循行路线之上,针刺印堂穴,可推动督脉气血的运行,故可治督脉所过部位的病证,如头痛、鼻渊、急性腰扭伤等。印堂穴与督脉相通,督脉入于脯,故本穴有较好的镇惊止眩、通窍苏厥、宁心安神之效。对于急、慢惊风、癫痫、眩晕、小儿夜啼等病证有很好的疗效。
指压、点揉头临泣穴位于瞳孔直上,入前发际0.5寸。开窍息风,保持身体健康。本穴归于足少阳胆经,为足太阳、足少阳、阳维之会,具有疏散太阳风热、清泄少阳风火、清头目、利耳窍、通络止痛之功,主治头痛、目赤痛、流泪、目翳、耳聋、热病等。本穴还有镇惊安神、开窍息风之功,用于治疗小儿惊痫等。正坐,举起双手,指尖向上,掌心向内,以中指或食指指腹点揉两侧头临泣。点揉时指腹紧贴头皮,避免指腹与头皮或头发形成摩擦。点揉该穴时力度要均匀、柔和、渗透,以有酸胀感为佳。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3~5分钟,一般双侧头临泣穴同时点揉。
还可以配合 按摩、刮痧、热敷背后经络(脊柱旁开 胃腧、脾腧、三焦腧上下的穴位),理气疏肝。
拔罐胃中脘(可能会刺激放屁)
甩肩敲腿动作
向左右拉伸手臂,然后向下分别拉伸左右手臂,可以配合弹力带、弹力绳。
敲打或按揉阳辅穴10分钟。
若要治愈这类偏头痛,还需要调节作息,早点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