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有个了不起的人因分会在纳新?

2021年,新的开始!

中国人类工效学会复杂系统人因与工效学分会2021年首届纳新发展工作会议于2021年1月17日上午召开。 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来自航空、航天、铁路、航海、化工、电力和军工多领域的30余名业界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并发言。
会议由分会主任委员陈善广研究员主持,重点介绍了分会成立背景及概况,强调分会建设及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必要性和紧迫感,强烈呼吁与会代表各方大力宣传、动员、推荐目标新会员入会并代表分会表示热烈欢迎。
围绕分会建设及纳新工作的开展,线上线下与会者纷纷献计献策,展开热烈讨论,表示后续一定会积极配合分会工作,融入相关领域平台,推广人因工程理论研究及应用转化工作,推荐更多相关单位及人员入会,并对分会架构、宣传形式、资料产出、活动安排等问题提出了各自的想法和建议。

那么复杂系统人因工程与工效学分会究竟是什么组织呢?

分会创立背景

人因工程(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是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与工业化水平的提升而迅猛发展的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它综合运用生理学、心理学、人体测量学、生物力学、计算机科学、系统科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研究系统中人与其它要素之间的关系,形成的理论与方法可用于指导系统设计与管理,以实现系统安全高效宜人的目标。

近年来,人因工程虽然在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大飞机、航母、高铁、核电站等重大计划和专项中开始崭露头角,但在观念理念、政策支持、理论方法、行业推广应用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尚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大力推动人因工程学科的发展,对于中国制造核心能力与工业化水平提升至关重要。

为促进和深化国内人因工程与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政府、学界和企业提供一个探讨人因工程技术研究、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等问题的学术交流园地和平台,2020年8月9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陈善广研究员召集并成立了中国人类工效学会复杂系统人因与工效学分会,分会挂靠在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经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批准,陈善广副总师担任本分会的主任委员。

分会工作宗旨

复杂系统人因与工效学分会主要聚焦航空、航天、航海、能源及交通等复杂系统领域,研究对象为特殊的环境/条件下需单人或多人协同操控的系统/设备,及具有类似特性的其他复杂系统。分会致力于将人因与工效学学相关理论和方法应用于解决复杂系统的设计、人员失误预防、人员能力提升等方面的问题,研究方向包括复杂系统人因工程架构定义,复杂系统人机界面设计、复杂系统人因学评估与验证、复杂系统中人员绩效与失误研究、复杂系统的人员选拔与训练等。

利用复杂系统人因与工效学分会的平台,人因专家和从业人员可实现信息互通共享,从国家政策、行业示范、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及应用等方面分享人因工程研究成果,研讨人因设计发展规划,提升企业管理人员和工程人员的人因学意识,改善低效率高风险的生产环节,促使人因工程研究和行业成果得到更广泛地推广和应用,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将中国制造现代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深化人因工程在大国重器、国防安全和智能装备等领域的推动作用。

分会活动形式

分会活动形式包括但不限于:
  • 中国人因工程高峰论坛;

  • 复杂系统专题调研及研讨会;

  • 人因与工效学研究资源共享;

  • 复杂系统行业研究及人才需求对接;

  • 复杂系统人因与工效学的开放课题;

  • 行业人因与工效学专家及人才库。

分会学术顾问

分会特别邀请了相关领域的知名院士专家担任分会的学术顾问:

何华武

中国工程院院士,铁道工程专家

(高铁领域)

周建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航天工程系统设计与技术管理专家

(载人航天领域)

毛 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兵器首席科学家

(兵器装备领域)

王 坚 

中国工程院院士,云计算技术专家

(数字化领域)

邱志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舰载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专家

(航海领域)

刘永坚

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对抗专家

(航空领域)

郑静晨

中国工程院院士,灾害救援医学专家

(救援医学领域)

周志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卫星总体技术专家

(航天器设计领域)

冯煜芳

中国工程院院士,导弹弹头与战斗部技术专家

(导弹领域)

吴宜灿

中国科学院院士,核能与核安全专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