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区分春秋与战国?网友:春秋时是小打小闹,战国时是打打杀杀

历史酿的酒

文史爱好者的聚集地

文︱历史酿的酒

编辑︱微信公众号“历史酿的酒”(ID: lsnd99)

—— 历史文学读书群体微刊

春秋为何被称为春秋呢?有一说法,当时鲁国史官将各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纪录,概括起来便将这部编年史称为《春秋》,春秋也就代表着当时的那一段时间。

那为何不叫“夏冬”呢?有人认为,春华秋实,春与秋存在着因果,而夏与冬,太过极端了,互不相容。

至于战国为何叫“战国”,原因很简单,在一个“”字。如果说春秋是摩拳擦掌,小打小闹,而战国则是争锋相对,打打杀杀。

古代打仗是男人的事情,为什么打仗,多半是因为女人。

说春秋战国,不得不提及两个女人。

一个是妲己,《列女传》中有记载:妲己配纣,反商为周。商纣王荒淫无道。周武王伐纣。取代了商朝后,一个天大的难题摆在周武王面前,当时的交通极不发达,攻破皇城简单,而收复整个商朝的地盘,却是件很棘手的事情。

周武王想了个办法,把没有收复到手的地盘,派出诸侯王,给点人马,分封出去,这样周武王只要管好都城的那一片区域,管好诸侯王也就行了。

这个方法很管用,周武王连续分封了七十一个诸侯,西周的版图,因此不断扩大,巅峰时期达到了150万平方公里,人口千万级别。

另一个要讲的女人,是褒姒。褒姒此女,笑点极高,周幽王为了博她一笑,做出了烽火戏诸侯的荒唐事。

周幽王的威望,在众多诸侯眼里越来越低。

更主要的是,周幽王为了立褒姒的儿子为王,要废了太子周平王,周平王的外公审侯不干了,联合北方的犬戎,攻打西周的都城镐京,直接杀死了周幽王。

周平王被犬戎赶到了洛邑。

迁都洛邑,西周灭,东周开始。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

迁都洛邑后的周平王,势力一落千丈,诸侯们开始不听其令,周平王变成了徒有其名,甚至成为了个傀儡。而各路诸侯们,由于群龙无首,开始各自崛起,相互掐架,于是就出现了小打小闹的春秋。

春秋中,第一个起来的是齐国,齐国率先崛起,并不是空穴来风,相比与其它,齐国有着先天优势,因为齐国是姜子牙的封地,当时还出现了个管仲。管仲在齐国实行改革,将齐国管理得井井有条,风生水起,很快成为了当时的第一个超级大国。

齐国崛起后,帮助周围的小国抵制外族,所以开始时威望还是很高的,特别是第一代霸主齐桓公。

说到齐桓公的命运,也是挺悲催的,他有五个儿子,这五个儿子之间相互残杀,逼得齐桓公自杀,且最后无人收尸。

齐国也在五个败家子手中,慢慢变得衰落。

秦国本身起初是帮西周养马的,上文说到,周平王被犬戎赶,从镐京赶到洛邑,而这一路上,秦国护驾有功,周平王最后将镐京赏赐给了秦国,此后秦国在开始默默耕耘,老实巴交地收拾外族,成为了西南一霸。

接着不得不提及打了一百多年的晋楚争霸。

楚国本身不属于周武王分封的诸侯国,而是南边一个部落,后来发展到了实力雄厚,也想分一杯羹。晋国则为后起之秀,它与楚国矛盾多多,相互掐架一百多年,史称晋楚争霸。晋楚争霸中,楚国胜少败多,实力慢慢衰弱,后起之秀的晋国,实力慢慢增强。

最后,晋国还在楚国旁边,扶持了个吴国,吴国拥有两名大将,一位是全家被楚王杀害,逃离到了吴国投靠阖闾的伍子胥,一位是兵法鼻祖的孙武。

吴国养兵蓄锐,一出兵就对准了楚国,一出手就直接将楚国打得一蹶不振。

吴国的庆功宴还摆没多久,就开始了吴越之战。

吴国旁边崛起了个越国,越王勾践是个不好惹的家伙,他出兵直接将吴国国君阖闾杀死。阖闾的儿子夫差继位,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夫差最后生擒了勾践,他并不杀勾践,而是对勾践百般羞辱,于是便有了勾践卧薪尝胆的一幕。

劫后余生的勾践,一怒之下,将整个吴国给吞并了。

勾践的这个举动,直接改变了游戏格局,周围的国家一看,游戏还能这么玩?于是拉开了战国帷幕。

在春秋时期,各国之间,大多数是小打小闹,打完了架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所以那时候的国家多,不同国家不同思想文化,出现了百家争鸣。

越王勾践开启了吞并战争的新玩法,点燃了战国的导火线。开始大鱼吃小鱼,其中晋国自己分裂,成为了韩、赵、魏,齐国中的姜子牙王朝,被田氏取代。楚,秦,晋基本不变,东北边出现了个燕。

吞并来,吞并去,最后剩下七个超级大国:秦、楚、齐、燕、韩、赵、魏

既然是超级大国时期了,玩法也就升级了,这时候拼的不再是拳头,而是软实力,也就是经济文化。大国开始玩变法,其中秦国的商鞅玩得最溜,商鞅变法后秦国的实力,基本上等于其它六国之合了。

这时候,东北边最外围的燕国,它的谋士苏秦给出了建议,联六国之力,一起攻打秦国,也就是所谓的六国合纵。

秦国也有智囊团,为了破解六国合纵,秦国使用了两大计谋,一是就是所谓的离间,二是远交近攻。

远交近攻更甚一筹,六国被秦国一一瓦解,秦国最后一统江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