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小楷真迹在日本问世,共有5162个字,上有褚遂良跋文!
有过书法经验的朋友都知道,中国书法的脉络是呈现一个抛物线开始的,从3000年前甲骨文第一种书体的成熟到魏晋时期,中国书法的技法和不同书体的成熟程度,一直呈现一种上升的趋势。
到了魏晋时期达到顶峰之后,再到唐代之后,中国书法便逐渐走向了下坡路,之所以走下坡路的原因是艺术的基本规律,和文化环境的改变所造成的。
唐代的书法因为距离魏晋时期最近,能够亲见大量的魏晋时期的真迹,也因为唐太宗开启了“以书取仕”的风潮,所以这个时期出现了大批的书法精英,以至于许多遣唐使都来中国学习书法,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日本的空海和尚和橘逸势。
这两位遣唐使来到唐代之后,大量的学习中国文化,包括书法,在书法上他们达到了跟唐代书法高手不相上下的水平,并且从唐代带走了大量的晋唐书法真迹,在此基础上,促进了日本书法的繁荣,导致了“三笔三迹”的产生。
日本从唐代带走的大量晋唐真迹在日本国保留的极为完好,而国内所藏的晋人书法真迹,经过历朝历代的变迁,已经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当中,在宋代的时候,晋人真迹几乎就已经绝迹了。
被日本带走的大量的书法作品当中,有一件王羲之的小楷唯一真迹,此作共有5162个字,上有褚遂良跋文!极为珍贵。
这件作品就是王羲之的小楷《道德经》。
李白有一首诗叫做《送贺宾客归越》: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这首诗是李白借喻写给贺知章的一首诗句,里面的典故说的是王羲之当年写《黄庭坚》给道士,换取白鹅的故事。
其实经过后人的考证,那个时候王羲之写的并不是《黄庭经》,而是《道德经》,王羲之应该是写了一卷《道德经》才换取的白鹅。而那件《道德经》极有可能就是如今传入日本的这件王羲之小楷《道德经》。
这卷小楷《道德经》当中,有褚遂良的一段跋文:
右道德经乃晋王羲之遗山阴刘道士书,道士以鹅群献右军者是也,历宋齐梁陈四朝,令入秘府遂良**内省因得厕观敬记其后。贞观十五年廿八日,谏议大夫知,起居注,褚遂良书。
从这段跋文当中,我们知道当年的“换鹅帖”应该就是这件《道德经》,此作经过隋之后的四朝,进入了唐太宗的皇家内府,当时的褚遂良正好担任唐太宗的“侍书”,负责检校这些王羲之法帖,于是便有了这些跋文。
到了开元天宝年间,这件著名的王羲之小楷《道德经》便经由遣唐使带到了日本,促进了日本书法的发展,近年来网络和影印技法极为发达, 我们能够见到许多海外的经典作品,极大丰富了我们的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