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loud,创业公司死磕公有云的悲壮 2024-06-06 08:45:17 “【报名】数据猿年度精彩活动推荐:访谈调研+企业盘点+榜奖峰会,与数据猿共筑2021大数据产业创新服务媒体——聚焦数据 · 改变商业 作为中国云计算领域第一家科创板上市公司,UCloud(优刻得)身上背负了太多的期待。同时,UCloud还是一家典型的创业型公有云计算公司。某种程度上,UCloud的成败,将验证创业型公司能不能做成公有云。以目前的情况来看,UCloud的处境并不好,甚至有点危险。刚开始上市的时候,UCloud无疑受到了市场的热烈追捧,股价一度超过120元。但之后的故事就没那么性感了,资本市场无疑对UCloud失去了信心,目前其股价已经跌破40元(截止发稿时)。从营收来看,UCloud表现尚可,62.79%的收入增长,赶上了行业平均水平,与金山云66.25%的营收增长率也不分伯仲。问题出在哪里?UCloud不仅在持续失血,而且在加速失血。前几年还有一些利润,2020年却巨亏3.41亿。 从毛利率来看,UCloud的情况也很不乐观。近几年UCloud的毛利率一直在降低,2019年还有29%的毛利,2020年只有11.4%。对于资本市场来说,这样的营收数据的确比较“难看”。 马太效应是最大的敌人资本市场不是不看好公有云,而是不看好创业公司做公有云。这一逻辑始终在投资者心头萦绕,并不断从UCloud的财务表现中来找证据。公有云市场的马太效应太强了,规模带来的成本优势是至关重要的那一张王牌。而且与人工智能、大数据这些领域相比,公有云的“重资产”属性更强。要发展公有云,首先得有足够的服务器,这才是最烧钱的。去年阿里云、腾讯云纷纷宣布未来几年投入几千亿来做云计算。虽然大家强调的都是技术研发,但具体到实际的资金投入,数据中心建设、服务器采购才是大头。从这个角度来看,云计算有点类似芯片制造业,做的是台积电、中芯国际这类的资金密集型业务。一个芯片制造工厂动辄上百亿,一个数据中心也差不了多少。亚马逊、阿里云之所以敢投入,是因为有其他业务持续输血,而且他们起步早,当时的竞争对手少,刚开始的云服务价格也不便宜。现在,虽然云服务价格比几年前低了很多,但亚马逊、阿里云已经拥有上百万台云服务器,已经形成足够的规模优势,逐步达到了盈亏平衡。与他们相比,UCloud的数据中心和云服务器还远远没有达到规模的平衡点。但是,市场并不因为你是新人就照顾你,客户不会因为你体量还小,就降低要求,接受更高的价格。在客户那里,云厂商都一视同仁。甚至,由于初创公司在品牌上存在劣势,往往要面对客户更加挑剔的眼光。这就是UCloud面临的艰难处境,也是其持续失血的根本原因:需要巨量资金投入数据中心、云服务器这类基础设施建设,在规模还不够形成盈亏平衡的情况下,依然要面对阿里云、腾讯云这些巨头不断发起的价格战。而且,为了俘获客户的芳心,还必须高举性价比的大旗,同样的性能拿出更具说服力的价格。2020年初,云资源选型服务平台CloudBest针对UCloud、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进行了横向评测。从云主机的性能上看,UCloud不输其他几家云厂商。云主机平均性能得分另一方面,价格却比其他厂商优惠很多。以8核16G的配置为例,UCloud每月的费用为2013元,比其他家都低好几百元。UCloud的技术产品尚可,但是由于其规模不够,成本比阿里云、腾讯云等巨头高,这是其持续失血的根本原因。生态是第二个拦路虎在云计算市场,有三个趋势非常明显:云+AI、边云一体,以及用SaaS带动IaaS。在上一篇文章《从青云上市,看中国云计算小巨头的“屠龙”之路》中,我就提到过,与美国相比,中国的云计算市场是“本末倒置”的。美国是以SaaS为主,中国现在还是以IaaS为主,处于大建数据中心阶段。但数据中心里躺着的那些服务器是需要用户买单的,而SaaS应用是消耗这些服务器的不二法门。用SaaS带动IaaS,是主流云厂商非常重要的竞争策略。阿里云力推的“云钉一体”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可以预见,腾讯云、华为云都将走这一条路。2019年中国与全球公有云市场结构对比 数据来源:Gartner 中国信通院要有足够繁荣的生态,才能消耗那些躺在数据中心里的上百万台云服务器。不然,服务器利用率上不去,盲目上规模无异于自杀。虽然业内对阿里云+钉钉、腾讯云+企业微信的组合介绍已经很多了,但他们的手里都还有第二张王牌。支付宝是阿里云手里的第二张王牌,微信是腾讯手里的第二张王牌。在PC时代,大一点的企业以及政府、学校等机构都有一个官方网站,是这些机构对外进行品牌展示、办理业务的窗口。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替换了电脑。人们越来越多用手机来了解信息和办理业务,网页端的官方网站日渐式微。随着5G网络的建设普及,小程序将成为PC时代“官网”一样的存在。并且,小程序的互动性、及时性会更强。大量的企业和政府单位,将通过小程序的方式来进行信息传递、业务办理,并与用户进行直接、实时的沟通。一旦小程序更多地承载业务场景,那其承载的信息流和业务流将出现指数级增长,这需要消耗大量的计算、网络资源,也将成为消耗云计算的关键渠道。届时,得小程序者得云计算天下。谁会是小程序的赢家,第一是微信,第二是支付宝。百度、华为、字节跳动都得靠边站,UCloud、青云这些云计算小巨头更没戏,而支付宝将成为政府服务的主要渠道,越来愈多的政府事务将会可以通过支付宝办理。 通过手机办理政府业务,将成为大势所趋。并且,没必要每个政府部门都开发一款APP。比如个人所得税APP,一年也就用一两次。像这类应用,本身业务场景不复杂,通过小程序来实现完全可以。随着5G网络的成熟,小程序的流畅度会进一步提升,能够承载的业务场景也会更多。支付宝很可能会垄断政府对外业务,随之而来的,阿里云则可能会垄断政务云市场。政府不仅要关注内部系统,更重要的是要与公民进行业务交互,而这需要一个国民级的APP来进行承载。这个国民级APP,主要是支付宝,其次是微信。前端通过支付宝来作为政府服务窗口,后端通过阿里云承载政务云系统,并且实现不同政府部门业务系统和数据的打通,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阿里云在政务云的市场份额会进一步扩大,这对UCloud这样的小巨头而言不是个好消息。另一方面,微信小程序的发展空间则更大,并且不局限于政务领域。将来,大部分企业对外服务的主阵地都将由官网转移到微信小程序上。与之配套的,腾讯云很可能会成为最大的赢家。以这个角度来看,阿里云可以通过钉钉+支付宝来构建应用生态,腾讯云可以借助微信+企业微信来构建应用生态,以SaaS带动IaaS消耗。这是横跨C端和B端的顶级巨头的玩法,UCloud完全没有可能建立这样的生态系统。未来,UCloud面临阿里云、腾讯云的生态战压力会越来越大。以上说了UCloud的两个隐忧,下面我们也提一下其发展亮点。在我看来,UCloud有两个亮点值得欣赏:作为创业公司,敢于硬闯公有云的龙潭虎穴,勇气可嘉;敢于大力进军海外市场,尤其值得肯定。敢于死磕公有云,才是真的勇士很多创业型公司都是通过私有云进入云计算市场,其混合云其实也是以私有云为主。相对于公有云,私有云的门槛要低一些,可以复用以前软件定制化的经验,再套一层虚拟化的皮,就可以对外开展业务了。相对而言,公有云的难度更大,技术研发要求更高,对于规模的要求也更高。UCloud作为一个创业型公司,敢于把公有云作为主赛道,的确是需要很大勇气的。我们对比一下UCloud和刚上市的青云的业务结构: UCloud2019年各业务板块占比 青云2020年各业务板块业务占比以上数据分别是UCloud和青云公有云和私有云的业务占比(注:时间周期不一样,但2019年和2020年业务占比差距不大。在青云业务占比中,云产品代表私有云,云服务代表公有云。)可以看到,UCloud的公有云占比接近80%,其次是混合云,私有云占比不到10%。2020年虽然私有云和混合云业务占比有所上升,但公有云依然是UCloud的绝对主力。另一方面,青云的主力则是私有云(云产品),公有云占比才30%(云服务)。可以说,同样是创业型云计算企业,UCloud与青云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某种程度上,UCloud走了一条更加艰险的道路,风险更大,但一旦成功收益也更大。我一直觉得,公有云才是真正的云计算。总体上来看,云计算分为两个阶段,虚拟化阶段和云服务阶段。虚拟化阶段,分为公有云和私有云。很多企业通过虚拟化,把原来的软硬件设施进行改造,美其名曰“利旧”。在云服务的第二阶段,私有云的限制就会非常明显。云计算最大的好处是业务、数据的云端融合,其次才是成本节省。公有云在业务、数据的融合方面有很大优势,SaaS应用天然就跟公有云更匹配。私有云只是比原来的本地化部署更好一点,但依然会存在系统割裂问题,信息孤岛问题依然比较严重。现在那些扎堆做私有云的企业,其实只是原来的定制化项目换了一层皮,在不久的将来很可能会面临公有云的降维打击。对于创业型云计算企业而言,往往面临一个两难抉择:做公有云找死,继续在私有云领域呆着则是等死。很明显,UCloud和青云选择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不管怎么样,敢于直面公有云的刀山火海,就是真的勇士。事实上,虽然公有云很难,但并不是一定会失败。虽然阿里云、腾讯云等巨头优势明显,但中国的云计算市场毕竟才刚开始。对于一个每年都增长超过30%的领域,格局是远未固定的,后入者依然有机会。华为云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相对于阿里云、腾讯云而言,华为云无疑是迟到者,而且华为云也是以私有云、混合云起步的。华为有两个战略抉择很关键:第一是坚决投入云计算;第二是坚决投入公有云。为了公有云,华为甚至放弃了其具有领先优势的私有云业务。目前来看,华为云发展的非常好,相继把百度云、天翼云拉下马,现在甚至已经超过了腾讯云。以目前华为云凌厉的攻势,超过阿里云也不是没有可能。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占比 数据来源:Canalys华为云就是UCloud的榜样。当然,相对于UCloud而言,华为云毕竟是大树底下好乘凉。华为兵强马壮,年收入几千亿,是UCloud所不能比的。但是,要知道华为这两年面临美国强力打压,甚至一度遭遇了生存危机,其处境也异常的艰难。在这样的环境下,华为依然敢于坚决投入云计算,并且敢于战略性放弃优势的私有云,大举进攻公有云,其战略远见的确令人钦佩。华为云的成功,最关键的原因是华为的战略决心,以及坚决投入公有云的战略远见,其次才是华为本身的资本和人才实力。华为云可以闯出来,UCloud也可以。虽然没有华为巨量的资本和人才,但UCloud并不需要追求行业第一,挤进前10并站稳脚跟就可以了。要敢于去国际市场亮剑阿里云、腾讯云这些巨头,虽然在国内市场呼风唤雨,但在国际市场存在感还很弱。拿不下国际市场,在国内称王称霸,做“门槛王”,算不得英雄好汉。当然,要进军国际市场,现实的困难也很大:AWS、微软云、谷歌云等强敌环视,而且这些美国巨头从一开始就是国际化运营,他们的数据中心本来就遍布全球,拓展云业务也顺理成章。中国互联网企业缺乏国际运营经验,在其他国家也没几个数据中心,要拓展云计算业务,得从头开始。更重要的是,中国云计算企业出海,还可能面临来自政治方面的阻碍。欧美发达国家一向看重数据主权,在这方面对中国可谓严防死守,这在华为身上已经得到了验证。不仅美国强力打压华为,欧洲的德国、法国、英国等,以及澳大利亚、加拿大这些西方国家也对华为不放心。可以预见,一旦中国的云计算企业在欧美国家的业务取得重要突破,很可能会遇到华为曾经遭遇过的政治阻力。困难是客观存在的,但正因为有困难,才更需要有敢于亮剑的勇气。中国云计算企业走出去,除了发展自身业务的需要外,更重要的战略意义是配合中国互联网企业、制造企业的出海。中国要实现产业崛起,企业的国际化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数字化带来的效率提升,对增强企业竞争力发挥着关键作用。当初美国的跨国企业在中国市场呼风唤雨,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其高度信息化带来的“效率代沟”。当大部分中国企业还没有任何信息系统的时候,美国跨国集团早就用上数据库、ERP这些系统,配合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在市场竞争中碾压中国企业。同样的道理,中国企业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数字化、智能化带来的效率优势至关重要,而云计算是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必不可少的基础。如果中国企业出海,用的还是AWS、谷歌云等提供的云计算设施,那中国企业的核心业务系统、数据都掌握在别人手里,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就是空中楼阁,被美国卡脖子的风险非常大。因此,中国企业出海,应该用中国的云计算。云计算企业与互联网、制造企业的国际化是相互配合、相互依赖的。未来几十年,中国企业大规模国际化布局是大势所趋:互联网出海,手机出海已经蔚然成风;一带一路带动了一批基建、制造企业出海;中国在光伏、风电领域占据领先优势,随着各个国家碳中和目标的临近,新能源将呈现爆发式增长,中国新能源企业的国际化将加速。此外,还包括家电、电动汽车、物联网等多个领域的企业,都将逐步打开国际化的局面。中国云计算企业一定要抓住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与其他领域出海的中国企业打好配合。回到UCloud,其境外业务占比超过10%,这是一个不小的成绩。 UCloud是中国云计算企业中出海比较早的,其从2013年成立不久,即开始发力国际市场,覆盖的业务领域以互联网为主,包括游戏、电商、直播、社交等,客户包括盖娅互娱、龙图游戏、香港绿洲、紫龙游戏、游陆科技、哔哩哔哩、Tiktok、探探等。国内的互联网企业出海,往往面临境外IDC沟通成本高、业务及数据安全保护不力、网络抖动等问题,借助UCloud 提供的云计算资源,可以更好支撑其海外业务布局。截至目前,UCloud 全球数据中心已布局 26 个地域,覆盖伦敦、莫斯科、法兰克福、迪拜、中国香港、中国台北、中国高雄、新加坡、曼谷、雅加达、东京、首尔、孟买、圣保罗、洛杉矶、拉各斯、华盛顿等全球重要城市和地区。UCloud的海外业务占比才刚突破10%,而且其海外业务毛利率才7.82%,明显低于国内。但这是前进过程必然要经历的阵痛,初期战略性亏损是值得的,但最关键的还是企业出海的决心,要敢于亮剑,才有希望。在国际市场上战斗,即使失败了,也虽败犹荣。以上,我们分析了UCloud 面临的一些问题和亮点。目前UCloud 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尽快把规模赶上去,规模优势是公有云的不二法门,希望UCloud 能继续死磕公有云,虽然现在会有阵痛,失败的风险也很大,但闯过去就是海阔天空。私有云、混合云虽然可以短期内提升公司的收入,提升利润率,但会损害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华为的一个重要决策就是从私有云转向公有云,如果UCloud觉得攻不下公有云的山头,调转枪口将私有云作为主要业务,那UCloud 必将面临一个暗淡的未来。死磕公有云,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在夹缝中找到生存的道路,这样的UCloud 才值得尊敬。 文:凝视深空 / 数据猿 ●上一篇精彩好文: 手握数亿美元资金,智慧芽要为全球科技创新保驾护航 ❷ 创新服务企业榜❸ 创新服务产品榜❹ 最具投资价值榜❺ 创新技术突破榜 ☆条漫:《看过大佬们发的朋友圈之后,我相信:明天会更好!》 赞 (0) 相关推荐 云计算的下一个战场,即将全面开启? 2020-11-05 18:15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ToB行业头条(ID:wwwqifu),作者:冯海阳,编辑:不萌,原标题<"混合云"会是云计算的下一个战场吗?>, ... 从云计算到云原生,未来十年如何博弈? 十年间,除了移动互联网之外,国内云计算同样走出了一段辉煌的历史. 例如中国是全球云计算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保持30%以上的年均增长率.阿里云.腾讯云和华为云跻身全球云计算排名前十的名单. 经过十多年的 ... UCloud上市续命:利润暴跌84%、成本居高不下,结构化调整迫在眉睫 日前,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委召开第27次审议会议,优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UCloud)获得首发通过,预计将在几个月内正式登陆科创板. 招股书显示,UCloud拟投入募集资金47.48亿元,用于网络环 ... AB股尝鲜科创板,“云计算第一股”(UCloud)欲与阿里腾讯同台打擂 导 读 作者丨张建 优刻得(UCloud)作为科创板首家同股不同权企业日前获得上交所受理.优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是云计算领域中第一家冲击科创板的企业. 2018年12月,科创板试点注册制以最高规格 ... 水大鱼也大?2021年云计算市场的几个预判 中国的云计算的渗透率增加,要感谢巨头们给中型云服务商的"压力",倒逼他们去做深.做细.做垂直,有一批活跃的中型云服务商,是中国产业界的幸事,也是中国ICT产业崛起的吉兆. 作者 | ... 云业务成为业绩增长新引擎,盈利咫尺在望?|头部公司财报分析 本文来源:物联传媒 本文作者:露西 我的理解,云计算最后是一种分享,数据的处理.存储并分享的机制.我们自己公司对云计算是充满信心和希望.我们不是觉得这又找到一个新的矿产,阿里巴巴拥有大量消费数据.支付 ... 华为云:做“黑土地”,让万物生长 砺石导言:华为云,第一年组建好团队,第二年服务好客户,第三年赶超竞争对手,从非主流云厂商一跃晋级中国云市场第一梯队.凭借华为在政企市场的多年深耕.软硬件技术的雄厚积累.云发展思路上的内部共识,华为云正 ... 阿里超越IBM成为第四大公有云服务提供商 数据显示:阿里超越IBM成为第四大公有云服务提供商 2020年11月10日 01:56 来源: TechWeb 11月9日消息,据媒体报道,最新数据显示,阿 ... 青云科技上市背后:云计算硬仗难打,何时完成盈利? 本文来源:物联传媒 本文作者:露西 根据IDC近两个季度来发布的<全球云IT基础架构跟踪报告>,2020年全球对云的采用将继续增长,从全年来看,云计算IT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有望超过非云计算 ... 《哪吒》的申公豹特效师差点被逼疯:如果成功有捷径,一定是死磕 《哪吒》的申公豹特效师差点被逼疯:如果成功有捷径,一定是死磕 我卖命死磕这四位公考前辈笔记,从103分逆袭到145分 相信在紧张的备考过程中,大家都已经看过不少的"秘籍"和"宝典"了吧?可小编在这里要说,下水方知水深浅,探索真理靠实践,那些看起来言之凿凿的长篇大论,有时不如实实 ... 中国沸腾!再捐100亿,那个“死磕玻璃”的土老头,疯了! 我是甜瓜. 5月,一个喜讯传遍了中国福建. 高新区南屿镇,旗山南麓,闽江西岸, 这里毗邻福州大学城,是一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素有福州"小中亭"之称. 福建人曹德旺,正式宣布:出资1 ... 中考数学备考 | 死磕这27张图,数学考试次次都能拿高分!(建议收藏) 专业的初中数学学习平台 每天17:00不见不散 今天颜老师分享的是一位中考数学满分学霸的学习秘笈! 他就把这27张图放在最显眼的位置,把这些熟记在心,考试想考不好都难!替孩子打印一份吧! (点击可查看 ... 接下来,死磕这一板块! 今天回上海,买的高铁票是下午接近三点的,我人已经到了车站,于是这段时间成了一个寂寞时间,我决定写字打发时间了. 五一假期后两个交易日,市场重挫.与之对比鲜明的是美股又新高了.人比人气死人,股市比股市也 ... 此国与中国死磕700年,被并入后,中国一下子多了100个县 导语:探究历史的真相,挖掘过去的故事,听老一辈讲述脚下土地曾经发生的故事,感受历史传达的厚重,用全新的角度去观察历史,用心去聆听来自过去的声音,感受古人传达的智慧,用更加科学的方式去讲述古代人的故事, ... 我的青春 | 死磕出来的强悍人生 (原载<辽宁青年>202009期) 高考结束后,沈阳市法库县考生王唯佳并没有闲下来.每天上午8点,他弯着腰慢慢走到自家的仓库,免费给8名村里的学生辅导功课.但因使不上劲.直不起腰,每天的辅 ... 真正的强者,都是跟“人性”死磕的高手 王阳明说道:"恶念者,习气也:善念者,本性也." 恶念,是后天沾染的习气:善念,是先天固有的本性.当本性被习气侵袭,就会变的"积习难改". "积习难改 ... 中考数学学霸:死磕这27张图,数学考试次次都能拿高分!(建议收藏) 中考数学学霸:死磕这27张图,数学考试次次都能拿高分!(建议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