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岁月】-- 第二篇章 泥土筑新居(7)《 一条毛围巾 》 马云骧

纪念第45研究所搬迁大三线50周年! 

纪念第45研究所建所60周年!

仅以此书献给为三线建设、45所科研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的人们!并向为三线建设、科研发展献出宝贵生命的 逝者致哀!

第二篇章
泥土筑新居

    直到一九七二年底从全国各地,又有大批热血年青人离开祖籍家乡,离开世代居住的城市,相继来到三线的第45研究所。搬迁来到三线的职工、家属都是居住在干打垒土房。就连生活中离不开的厕所(现在人们都称卫生间、洗手间)也是土得不能再土了。就这样的干厕所,一两千人的生活区才只有四个。为什么?因为当时国家本来没钱又是三年自然灾害刚过去,又要备战,又要搬迁一千多个企业和百万之众到三线。所以,当时要求先生产后生活。生活设施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土打墙,青瓦房,纸吊顶,砖铺地,开小窗。有很多职工、家属竟然在这种阴湿、透风的泥土房里居住了几十年。

《一条毛围巾》

文: 马云骧

一九六六年八月底搬迁来三线的职工、家属,分几批告别了曾经生活、居住了几十年、几代人的天津,陆续来到祖国大西北——甘肃平凉。

被称为建华大院的家属院,在最后一批搬迁职工、家属来到的前几天,已经陆续建成。

走进家属院大门,两侧自南向北整齐地排列两列灰瓦、白墙平房,每列二十二栋。中间被一条二合土土路和两侧排水阳沟隔离着。

从天津出发前,常听人们议论:三线单位都是建在山沟里,车间、住地,像似羊拉巴巴,一个蛋儿一个蛋儿散落在山沟里。怎么这里的家属院建得这么整齐?像似解放初期军队的兵营;又像似新中国初期建设的工人新村!

我来到这里,看到、听到不少有趣的故事,都叫我深受感动。

刚刚建好的干打垒屋子极度潮湿,放在屋里的物品表面像似被水浸过;土墙上渗出水珠儿;有的墙面孳长出麦芽、小草;睡觉的被子湿漉漉的冰凉;许多人一觉醒来,觉得皮肤发痒、皮肤出现小小红斑。身体强健的扛过去了,身体稍差的可就不行了,尤其是患有哮喘病的人受的罪比谁都大。

齐忠诚老师傅就是这样。他有哮喘病,最先感到身体不适。一般人不知道,更没有这方面体会和感受。

齐忠诚老师傅在天津时是二分厂一名钳工,为人厚道,干事认真。向三线搬迁时,率领全家在一个寒凉季节来到平凉。

他没有想到平凉气候这样寒凉,更没有想到三线新居如此潮湿!

住在寒凉、潮湿的房子里,他的哮喘病复发了。

哮喘病人遇冷、遇潮湿,极容易患病。齐师傅小心又小心,哮喘病还是犯了。气,把肚子涨得鼓鼓的,气管像似被堵塞那样,吸不进气、呼不出来,脸憋得犹如紫茄子。水,喝不下,饭,咽不下。老伴看在眼里,疼在心理,想不出替他缓解病痛的办法。医务室褚大夫嘱咐家属,一定要把他的呼吸道、气管保护好,千万不要受凉。老伴二话没说,跑到三天门百货店,买来一条厚厚的毛围巾,围在齐老师傅脖子上。从那时起齐忠诚老师傅,不管天气凉热,厚厚的大围巾,始终缠在脖子上。他极力忍耐着疾病带给他的痛苦,他努力克服新的生活环境带给他的种种困难。

(上图:搬迁到平凉三线的职工,家家户户都住进简易、潮湿的干打垒平房里一直踏着泥土路上下班的职工以及出入大院的家属,直到1981年才修建成水泥马路。)

(上图:工人正在施工的情景)

编者简介

  马云骧1959年参加工作,曾先后担任技术科组长、设计室副组长、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副所长、所长等职。技术职称: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三线岁月》前文推荐

【三线岁月】(序) --王春才
●第一篇章 漫漫西行路                       
1、漫漫西行路--马云骧
2、我的回家路--王文侠
3、初到建华厂--吕德宽
4、神秘的军车--马   俊
5、探亲路上--杨树田
6、搭便车--马云骧     
7、我被分配来三线--陶德华       
8、我随先生上三线--王铭声      
9、时代铸就我的人生路--熊  锋      
10、告别亲人--刘淑芳   
11、北京飞来金孔雀--马云骧       
12、神秘的建华厂--马云骧

●第二篇章 泥土筑新居

1、干打垒--周得时
2、泥土筑新居--马云骧

3、 搬入三线新居--刘淑芳

4、 “风水”建华园--马云骧

艰苦创业    团结协作

开拓创新    无私奉献

三线精神,永传于世


◆ 每日掌灯急书 小编不澄不休 ◆

❣ 请帮扩散 请多支持 ❣

感谢您抽出  · 来阅读此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