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位艺术大师笔下的女性之美

冰心曾说,世上若没有女人,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
我们致敬女性,孕育、承载、传播着美,不仅贯穿人类社会,更是不竭的艺术之泉。从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拉斐尔,到印象派大师马奈、雷诺阿,再到现代艺术先驱克里姆特、穆夏……无一不惊叹于女性之美,同时也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女性之美。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精心挑选了10位艺术大师的女性肖像作品,归纳了10种不同风格的“女性之美”,足够经典,足够惊艳。
达芬奇:端庄

▲《蒙娜丽莎》  1503-1519年

法国巴黎 卢浮宫博物馆

▲《抱银鼠的女子》 1483-1490年

波兰克拉科夫 恰尔托雷斯基博物馆
达芬奇笔下的女性,总是既高贵又端庄。从《蒙娜丽莎》到《抱银鼠的女子》,画家都选择了用一种委婉、含蓄的笔触来描绘人物的神情,似笑非笑,意味深长。这种女性独有的神秘之美,令人魂牵梦萦。
拉斐尔:母性
▲《洛雷托圣母》 1508-1509年
法国巴黎 尚蒂依孔代美术博物馆
▲《玫瑰圣母》 1520年
西班牙马德里 普拉多博物馆
拉斐尔以创作“圣母肖像画”见长。他笔下的圣母打破了人们对宗教人物的刻板印象,如人间大多数母亲一般,柔和,圆润,安详(西方人给予女性的至高赞扬,便是“像拉斐尔的圣母一样”)。母性之美,突破了“女性”本身,是女性生命中一次勇敢的跨越,也是每个人在生命之初感知到的美。
维米尔:恬静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1665年
荷兰海牙 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
▲《坐在维金纳琴旁的年轻女子》 1670-1672年
私人收藏
维米尔是“荷兰小画派”的代表,着眼于平民阶层与世俗生活——极富盛名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便是平凡女性最好的写照。画中少女据说是维米尔的女仆,面容平静,双唇微张,似有心事欲说还休,被誉为“北方的蒙娜丽莎”。这种对“氛围感”的营造是维米尔作品的典型特色,使其成为与梵高、伦勃朗齐名的“荷兰三大画家”之一。
安格尔:丰腴
法国巴黎  奥赛博物馆
美人在骨不在皮。这一审美观的最初起源,便是法国画家安格尔。他开创性地提出了“骨骼重于肌肉”的论调,并应用于女性裸体肖像的创作中。由《泉》、《大宫女》可以看出,安格尔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女性身体魅力的探索,同时又用冷静、克制的笔触将它表现出来。特别是丰满健康的女性裸背,给人以无限遐想。
马奈:敏感
▲《阳台》 1868-1869年
法国巴黎 奥赛博物馆
▲《手持紫罗兰花束的贝尔特·莫里索》 1872年
法国巴黎 奥赛博物馆
▲《女神游乐场的酒吧间》 1882年
私人收藏
马奈善于从巴黎的市井生活中捕捉创作灵感,阳台、公园、酒吧、赛马场......他笔下的女性通常身处人群与闹市,却总是笼罩着一种挥之不去的孤独感。仿佛对身边的一切若有所思,冷眼旁观,传递出女性独有的敏感。
德加:灵动
▲《舞蹈课》 1873-1876年
法国巴黎 奥赛博物馆
▲《舞台上的特级演员》 1876-1877年
法国巴黎 奥赛博物馆
德加被称为”舞女画家”,一生刻画了一千多幅女性芭蕾舞者题材的作品。对于德加而言,值得惊叹的不仅是舞者的美丽与优雅,更在于她们的身体线条、肌肉与爆发力。他借由素描与雕塑手法,忠实复刻了女性的动态之美。
雷诺阿:浪漫
▲《艾琳·卡亨·安德维普小姐画像》 1880年
私人收藏
▲《朱莉·马奈与猫》 1887年
法国巴黎 奥赛博物馆
作为印象派的重要画家,雷诺阿凭借对光影的独到理解,将女性的甜美发挥到了极致。相信在看到《小艾琳》、《少女与猫》的瞬间,大部分人的内心都会柔软起来,似乎感受到了南法的阳光、微风与花香。用他的话说,艺术为什么不能是美的呢?这个世界已经够丑恶了。他始终在践行着这个信条,即便一生穷困潦倒,留给世人的也尽是美好。
高更:质朴
▲《你何时结婚》 1892年
私人收藏
▲《大溪地女人》 1897年
法国巴黎 卢浮宫博物馆
高更的一生充斥着与女性的羁绊。对于这位来自巴黎蒙马特的画家来说,大溪地的女人就像一个“美丽的意外”。她们终年赤身裸体,硬朗的容貌、黝黑的皮肤,宽厚的肩膀和臀部,昭示着不同于法国女人的原始美。她们向往婚姻,却不轻易迷失于情爱,脸上写满坦然与自信。高更在这里找到了心灵的归属,也启发我们寻回属于自己的、简单纯粹的“大溪地”。
穆夏:华丽
 
▲《遐想》 1896年
捷克共和国布拉格 布拉格国家工艺美术博物馆
▲《四季·春》 1896年
俄罗斯莫斯科 普希金博物馆
穆夏被认为是最有“少女心”的画家。他笔下的女性,大多都被花草簇拥,风华正茂,婀娜多姿,呈现出极致的华丽之美。他的作品融合了日本木刻、巴洛克、洛可可、拜占庭等多种艺术风格,自成一派,被认为能激发起人们强烈的消费欲望。对现代海报艺术、漫画与广告行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克里姆特:妖娆
▲《吻》 1907-1908年
奥地利维也纳 奥地利美术馆
▲《朱迪思一号》  1901年
奥地利维也纳 国家美术画廊
在维也纳“分离派”画家克里姆特的作品中,女性的“性与爱”是最重要的主题。在以金色与银箔为主的色调下,男欢女爱的场景大胆露骨却不失梦幻(甚至带有淡淡的哀愁),用一种反叛的方式,凸显了女性的妖娆,至今仍保持着强烈的先锋性。
这一个个熠熠生辉的女性形象,如群星闪耀,展示着女性魅力的丰富多元、色彩斑斓。无需多言,光是凝视这些作品,就会在某些瞬间被“击中”,感受到艺术所蕴含的力量。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大师的画作或许离我们很远,“美”却无处不在。哪怕是书架上的一本画册,就足以点亮生活的一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