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情,至理,学生至上

教育以人为本,对老师来说,也就是以学生为本。老师必备的素质就是热爱学生,班主任尤其是这样。班主任工作的琐碎,繁杂且不说,单是每日面对那一群年龄差不多,却思想各异,性格不同的学生,处理他们因人而异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没有一颗真正关爱他们的心,就很容易流于简单化:或者是你的千篇一律,道貌岸然,表面上唬住他们,或者就是他们层出不穷的“花样”将你拉入无底的深渊,使你疲于奔命。我觉得要使一个班级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前进,班主任除了做好一些常规的工作外,还应把自己真正融入学生中间,多理解他们,体会他们,使他们愿意把你当作好朋友,与你交流,我在这些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我比较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多想想自己的少年时代 教师都有教好书,育好人的愿望,都在兢兢业业地工作,但劳力费神有时却效果不佳,埋怨,牢骚也无济于事。我们与学生毕竟是两代人,我们与学生所具有的学识,人生阅历,各方面的修养都存在着差异,诸如此类还有许许多多的不一致,当然会产生思想,观点的不一致,看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式自然也不一样。如果多一点理解,想想自己是他们那个年龄时,面对老师是怎样的心态,乐意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反感什么样的方式,恐怕就不会埋怨了。

第二,尊重学生,发扬民主,给学生“辩护”的权利。一个班那么多学生,那么多事情,班主任不可能样样事情都了解得完全属实,偶尔也会带上自己的主观色彩,倘若事实并非如老师了解的那样而轻易就下结论,那么不仅仅是学生受委屈,而且老师也将面临着信任的危机。表面看来,你最威风,但在学生心里永远与你隔着一层,为什么不能谁正确就听谁的呢?学生首先是人,也有自己的自尊。“辩护”不仅能让老师多方面了解事情的真相,有助于解决问题,也可以是学生维护自己的权利和自尊的手段。学生懂得自尊,老师应当高兴。当然,也不否认有些学生的思想认识并不正确,总是掩盖自己的错误,甚至于狡辩。那么,何不让他充分表现?老师反而可从其表现认识其错误思想的根源,以便对症下药。相反,如果不管青红皂白地训斥学生,那么不仅对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无益,还会严重地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师生间产生隔阂,信任不再。

第三,“诚于嘉许,宽于称道”,多“赏识”学生。每个人都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的,因为赞扬就是对他的肯定。学生也是一样,为什么总是要带着挑剔的眼光去看他们呢?为什么不带着赏识的眼光去看他们呢?要知道,学生是渴望赏识的,因为它就像生命中的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是必不可少的。很难想象一个成日被挑剔的人,会不垂头丧气,会有成就感,会认为生命美好,充满信心。我们要培养的是热爱生活,坚毅自信,勇于实现自我的人才。没有赞赏,自信何来?没有自信,谈何成功?我想,还是多给一点笑脸,多给一点赞扬吧。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注重鼓励学生的每一个优点和长处,让学生充满自信,自我觉醒。对好的学生给予赏识也许不难,可对那些所谓的“差生”更要多给一些关爱,一些赏识,因为他们更需要鼓励,更需要信心。一个信赖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微笑,一句夸奖的话,都可能带来巨大的效应。

第四,注重情感管理,走进学生的心中。我认为班级管理说到底就是对人心的管理,因此,我以情感沟通为基础,采用“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情感管理,培养和建立师生之间相互了解,信任,尊重、友爱的人际关系。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理解他们,与他们一起面对存在的问题,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可以说,感情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关键因素。它可以增强教学效果,缩短师生心理上的距离,使教师更准确地认识学生、把握学生、从而使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加通畅。师生心理相通、感情相融,学生也会“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事业,对一个人的教育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这个人的成长,还直接关系到家庭,关系到社会。为了使学生品德上成人,事业上成才,教师就要做深入细致的工作,为了使学生明天的道路走得顺利一点,教师今天就要对他们成长的方方面面考虑得周全一点。教育是农业,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事业,在这个园地里,教师不仅要用辛勤的汗水去浇灌,还要用科学求实的头脑来指挥,更要竭尽心力,将一份责任融化到对学生的关爱,教育中去,尽自己的全力将这份事业做好。

(来源:中国校长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