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古国——郧国,以“云”为图腾,湖北云梦、郧阳跟它有关

郧国,妘姓,与郐国、鄢国同宗,为陆终四子求言后裔之封国。有说法认为郧人出自郐国,以自己的姓为国名,姬周代替殷商后,这支郐人不愿屈服于周,便脱离郐国向南迁徙。那么郧国的地理位置在哪?唐代《元和郡县图志》载:“云梦(县)东南、涢水之北有江夏故城。”涢水,汉水支流,即现在的府河,分为大小涢水,大涢水出自随州大洪山;小涢水出自钟祥市张集镇小寨子山,两水汇后经广水市进入陆安市、流过云梦县、武汉,最后注入长江。涢水流经之地当为郧人最早的活动之地。涢水之北、云梦县东南方有江夏故城。《左传》杜预注:“郧国在江夏云杜县,东南有郧城。”云杜,西汉置县,主要辖地包括今湖北京山市一带。也就是说,春秋郧国故地在今京山、安陆一带,今安陆境内有郧城,即《晋书·苻坚载记》所载慕容垂“攻陷郧城”之地。据《荆门日报》,京山有收藏家获得一块汉代陶砖,上有刻字:雲杜朱南部。当为郧国故地遗物。

汉代陶砖

郧,即员(yún),“员”的甲骨文上为“圆圈”,代表“气团”,下为“鼎”,就象“鼎中冒出气体”的状态,或为早期郧人取食或祭祀时的生活写照。又“员”通“云”,音同,《诗经·玄鸟》:“景员维河。”郑笺云:“员,古文作云。”“云”的甲骨文象形类似浮在空中的一团云气,据说早期妘姓部落崇尚“云”图腾,“员”可能从“云”这种物象演化而来,鼎上的“气团”或代表“云”。《史记·黄帝本纪》载:“(黄帝)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史记集解》引应劭曰:“黄帝受命,有云端,故以云纪事也。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黄云。”可见早期妘姓部族曾受到黄帝的重用。战国时代楚国有大泽云梦,古称云中,其名即来自郧人。

员的甲骨文

郧、楚两国隔汉水而居,西周末年,楚若敖(楚武王祖父)即位后,开始发展国力,楚若敖选择与邻近的郧国联姻。《左传·宣公四年》载:“初,若敖娶于郧,生斗伯比。若敖卒,以其母畜于郧,淫于郧子之女,生子文焉。郧夫人使弃诸梦中……”当初楚若敖娶了郧女为妻,生下斗伯比。若干年后,若敖卒,楚郧两国的外交发生变化,郧女带着儿子斗伯比回到母国。斗比伯渐渐长大,与郧君的女儿互生情愫,发生关系后生下一子。郧夫人为了保全女儿名节,偷偷将婴儿扔到了云梦泽。不久,郧君前往云梦泽狩猎,路遇一猛虎,怀抱一婴儿喂奶。郧君回去后将此奇事告之郧夫人,郧夫人道出实情,郧子觉得这孩子命大,派人将婴儿抱来抚养,并正式将女儿嫁给斗伯比,将他们送回楚国。这个福大命大的婴儿便是后来楚国史上有名的尹令斗子文,人称“斗谷於菟(wū tú)”。所以《路史》说:“云近楚,若敖父子娶焉。

云图腾

楚武王时,楚国正式开启北上东进进程,包括郧国在内的汉江一带小国的生存面临严峻挑战。郧国为了自救,欲与随国绞国州国、蓼国形成五国同盟。根据《左传·桓公十一年》记载,前701,楚国发现郧国在边境蒲骚(应城市西北)屯兵,准备联合其它同盟国偷袭楚国。楚武王果断派屈瑕和斗廉发兵前往蒲骚,先发制人,在联军未到来之前,抢先制服了郧国。一直处于观望中的四国联军见郧国兵败,计划泡汤,不敢再进,联盟破产。郧国虽经挣扎,到底国小兵弱,不久后被楚武王兼并。

郧国虽亡,但楚国一向实行灭国不灭祀的政策,任其自然融合。至春秋末年,郧人基本融合到了楚国,对楚国也不再有二心。《左传·定公四年》载:“王奔郧……”前506年,吴人攻破郢都,楚国亡,楚昭王避走云梦泽,进入郧国。郧公辛收留了楚王,后来因为郧公辛的弟弟想要谋害楚王,郧公辛不放心,便送楚王去往随国避难。

郧阳区汉江沿岸

郧国亡后,虽然绝大部分郧人融合到了楚国,但也有几支郧人带着郧国文化避走他乡。据说随州云峰山、湖南茶陵县以西云阳山等带“云”山名都跟这些迁徙的郧人活动轨迹有关。今十偃市郧阳区以西有“郧关”,东晋常璩(qú)《华阳国志·汉中志》: “郧乡县本名长利县,县有郧乡。”《汉书·地理志》载:“长利有郧关。”长利县,西汉置,郧乡,员乡,即今郧阳区。邢方贵《郧县人自何而来》说:“郧国被灭后,郧人的残余部落,沿汉水上溯,到绞国、蓼国(今郧县城关周围)驻留,保留了'郧’的称号,曰'郧关’。”郧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扮演过重要的角色,汉初《津关令》曾将它列为大汉五大军事要塞之一。

文/堰风

周代古国——州国,早期的岛民,州人替周王室镇守南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