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尊经阁记》

王阳明是很厉害的大人物,在《明朝那些事儿》,作者认为明朝最厉害的人物就是他了,文治武功,思想经历都很传奇。这篇文章就是王阳明的大作,可以看出宣扬其心学的影子。

我读了《尊经阁记》后,久久不能动笔写日课。我所做的事,在王阳明先生看来不过侮经而已,所谓“习训诂,传记诵,没溺于浅闻小见,以涂天下之耳目,是谓侮经”。不过想想也释然,他老先生在文章中抨击的可不止记诵这件事,而是基本上各路人等都可以往里面套:在知识服务里,讲述经学的博学鸿儒,他们大概是“侈淫辞,竞诡辩,饰奸心盗行,逐世垄断,而犹自以为通经,是谓贼经。”而从事商业活动,宣传从国学经典获取智慧的人,更是“尚功利,崇邪说,是谓乱经;”。举世皆难逃其骂,此释然一也;

尽管他很厉害,但他的批评一定要听么?他所说的一定有理么?我们一定要尊古薄今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其厉害之处更多是道德文章,而疏于自然科学;即使道德文章,随着时移世易,也变化大矣,人心日渐开化,道德原则也日趋多元,核心是分清群己权界,遵守公共道德,守住个人权利,而后者在王阳明的时代是保证乏力,缺乏共识的。此释然二也;

所信非定,所疑存心,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保持开放学习的心态,随着事实调整概率判断(贝叶斯分析),现在不妨浅薄,真诚的浅薄也胜过虚伪的深刻,此释然三也。

记诵的意义与局限,我想自己还是比较清楚的。记诵有助于理解,或者说为了记诵常常需要深入的理解;记诵有助于联系实践,在实践中能够想起的往往都是记忆最深刻的,如果以前没有实践的 机会,那么记诵下来的比没有记诵下来的就会记忆更深刻; 记诵有助于改变信念,记诵的内容不仅牢牢印刻在我们意识之中,也会慢慢深入我们潜意识之下。记忆术在我看来除了是记忆之术,还是选择之术,提取之术,其最重要的三个修炼-----选择记忆什么,思考如何记忆,适时适当提取记忆。

再说说记忆术的局限,记忆术的局限其实就是书本学习的局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记诵住某些内容,会让人有虚假的自大,记诵住千古名篇,误以为自己也能写出千古名篇;记诵住深刻的道理,以为自己也思考深刻;记诵住成功的诀窍,以为自己必将成功...而这些常常都属于想多了,记诵保证不了这些,也许会提供更多的机会实现这些,但真的有限。

为什么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指导我们实践的作用有限呢?在我理解,最重要有三个原因:

1,知识有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之分。而且往往精华在隐性知识,就是无法或者很难用言语传达,需要亲身实践,亲手指导才能掌握的关键。所以《庄子.天道》里有个故事,产生了得心应手这个成语,讲的就是知识的这两种区分,而且认为作为技能,隐性知识更可贵,显性知识不过是糟粕而已!

当然,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可以相互转化,这是知识管理的重要主题:

从组织层面看知识显性,隐性的转化

I:Individual

G:Group

O:Organization

关于隐性知识的相关介绍,我看到一博文,推荐:

为什么有些东西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隐性知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b8877bf01017k0l.html

2,毛主席的《实践论》说的好:

理论的东西之是否符合于客观真理性这个问题,在前面说的由感性到理性之认识运动中是没有完全解决的,也不能完全解决的。要完全地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把理性的认识再回到社会实践中去,应用理论于实践,看它是否能够达到预想的目的。许多自然科学理论之所以被称为真理,不但在于自然科学家们创立这些学说的时候,而且在于为尔后的科学实践所证实的时候。

对于他人管用的理论,对于他时管用的方法,在此时此刻,对于我们自己不一定管用。理论有其适用的局限性,模型毕竟只能接近现实,而不是真的现实。

历史的发展有许多偶然的成分,难免让人有成者王侯败者贼的感慨!但我们将目光放到科学发展上,就可以看得更加清楚。科学思维的重要特点之一就在于强调可以证伪,并且致力于证伪,进而实现科学的范式转移,提出更有解释力的新理论!牛顿力学到爱因斯坦相对论就是典型的例子!

+

这幅图依照上面的解释,可知略有瑕疵,应该是新科学再到常规科学!

3,原则来自于痛苦+反思,原则具有个人的独特性!为什么书本知识是有限的?因为书本知识不会考虑你的价值观,你的信念,你的情感,经历,知识基础,技能水准,不会考虑你的核心追求!这些需要你自己来为自己确定!

而一旦有所追求,就会遇到障碍,就会体会痛苦,从痛苦中反思,是迎难而上,还是及时止损?进而从这些经历中抽象出自己的原则!

所以,元素养,元认知,元能力,元知识有帮助,但帮助有限,知道走过去需要经历什么样的过程,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手段,无法取代最后花费你的生命,你的时间,你的努力走过去,获得某些素养,认知,能力,知识,实现你的目的!

最后说说,摆脱这篇雄文让我无话可说的窘境后,它引发我的思考,给我的启发。核心其实也是一点:以我为主,以心为纲,带着问题去学习。 在王阳明看来,六经不过是心灵财富的账本,不能舍本逐末,强调不要买椟还珠的道理;但同时六经作为账本,不也是寻找宝藏的地图么?地图重不重要?很重要,当然宝藏更重要。王阳明让我们更深入认识本心的做法,在今天的世界更家重要,知识海洋已经不是比喻,而是现实,资讯大爆炸,如何决断取舍非常关键,王阳明的方法是回归自心,昨天听得到,听到两种其他招式:1,重视颠覆原有看法的知识;2,在许多门类的知识浅尝辄止,一知半解,在需要的时候利用搜索引擎帮助探索,学习。

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这篇雄文的记忆策略!先说说整体策略:

1,充分理解文意

2,分析文章,段落,句子的结构,找出规律

3,提取关键信息

4,利用定桩或串联法记忆关键信息

5,可以考虑构建记忆宫殿或绘制思维导图

6,利用记忆宫殿或思维导图回想关键信息,进而回想原文

7,充分的复习,巩固,经常地回忆,思考。

王守仁《尊经阁记》原文、助记思考及翻译

王守仁

原文:

第一段:

经①,常道也。

其在于天,谓之命;

其赋于人,谓之性;

其主于身,谓之心。

心也,性也,命也,一也。

君子之于六经也,求之吾心之阴阳消息而时行焉,所以尊《易》也;

求之吾心之纪纲政事而时施焉,所以尊《书》也;

求之吾心之歌咏性情而时发焉,所以尊《诗》也;

求之吾心之条理节文而时著焉,所以尊《礼》也。

这一段是文章的核心,从道理上论证为啥要尊经,因为尊经就是尊心,尊性,尊命,尊道。 其本身的结构也是总分结构,第一句为总,后八句为分,后八句也可分为两部分,前四句引申道理,后四句具体阐述!句子结构上也很规整,并不难记,有如下结构:

1,其    于     ,谓之    ;-----这三句总结在一起,就是:在天命,赋人性,主身心

然后倒着回去。

2,求之吾心之        而时  焉,所以尊       也;------这四句总结在一起,就是

阴阳消息    行易

纪纲政事    施书

歌咏性情    发诗

条理节文    著礼

四个字的我都以动宾结构记忆之。后面的谐音成:行医,撕书,发誓,助理的形象

而且很容易想到《中庸》的名句:

第二段:  

盖昔者圣人之扶人极②,忧后世,而述六经也,

犹之富家者之父祖,虑其产业库藏之积,

其子孙者,或至于遗忘散失,卒困穷而无以自全也,

而记籍其家之所有以贻之,

使之世守其产业库藏之积而享用焉,以免于困穷之患。

故六经者,吾心之记籍也,

而六经之实,则具于吾心。

犹之产业库藏之实积,

种种色色,具存于其家,

其记籍者,特名状数目而已。

而世之学者,

不知求六经之实于吾心,

而徒考索于影响③之间,

牵制于文义之末,

硁硁然以为是六经矣。

是犹富家之子孙,

不务守视享用其产业库藏之实积,

日遗忘散失,至为窭人丐夫,

而犹嚣嚣然指其记籍曰:“斯吾产业库藏之积也!”

何以异于是?

这一段用三重类比的手法,进一步阐述圣人述六经的目的,忧虑;

六经的作用;

对待六经的正确态度与错误做法

类比为对于资产的记录:

对其记忆可以将十大类比明确化,列于其下:

1,昔者圣人-----富家者之父祖

2,人极(做人的道德标准)-----产业库藏之积

3,忧后世(礼崩乐坏)------子孙遗忘散失,困穷而无以自全

4,述六经------记籍其家之所有以贻之

5,心----家

6,六经----记籍(名状数目而已)

7,世之学者----富家之子孙

8,求六经之实于吾心----守视享用其产业库藏之实积

9,考索于影响③之间,牵制于文义之末----日遗忘散失,至为窭人丐夫

10,硁硁然以为是六经矣----嚣嚣然指其记籍曰:“斯吾产业库藏之积也!

我找了两幅图,其中一幅是比尔.盖茨家的布置,可用作记忆宫殿:

呜呼!六经之学,其不明于世,

非一朝一夕之故矣。

尚功利,崇邪说,是谓乱经;

习训诂,传记诵,没溺于浅闻小见,

以涂天下之耳目,是谓侮经;

侈淫辞,竞诡辩,饰奸心盗行,

逐世垄断,而犹自以为通经,是谓贼经。

若是者,是并其所谓记籍者,

而割裂弃毁之矣,

宁复之所以为尊经也乎?

这一段进一步论述,各种不正确地做法,并用了类比阐述!采用了总分的结构,同样找了一张图,就用焚书坑儒的意象:

越城旧有稽山书院,在卧龙西冈,荒废久矣。

郡守渭南南君大吉,

既敷政于民,则慨然悼末学之支离,

将进之以圣贤之道,

于是使山阴令吴君瀛拓书院而一新之,

又为尊经阁于其后,

曰:“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

阁成,请予一言以谂多士,

予既不获辞,则为记之若是。

呜呼!世之学者,得吾说而求诸其心焉,其亦庶乎知所以为尊经也矣。

这一段主要是叙事,讲述做此文章的前后因由。可以用尊经阁的形象作为记忆宫殿:

【注】①经:这里指儒家奉作经典的《诗》《书》《易》《礼》《乐》《春秋》六部著作;②人极:此处指做人的道德标准;③影响:影子和反响,这里是指关于六经的传闻、注释。

译文:

经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它在天称为“命”,秉赋于人称为“性”,作为人身的主宰称为“心”。心、性、命,是一个东西。君子的对待六经,省察心中的阴阳盛衰而使之及时运行,这才是尊重《易》;省察心中的纪纲政事而使之及时施行,这才是尊重《书》;省察心中的歌咏性情而使之及时感发,这才是尊重《诗》;省察心中的体统仪节而使之及时发扬,这才是尊重《礼》。

大抵古代圣人匡扶人间正道、担心后世颓败而著述六经,正如同富家的上一辈,担心他们的产业和库藏中的财富,到子孙手里会被遗忘散失,不知哪一天陷入穷困而无以自谋生活,因而记录下他们家中所有财富的账目而遗留给子孙,使他们能永世守护这些产业库藏中的财富而得以享用,以避免贫困的祸患。所以六经,是我们内心的账本,而六经的实际内容,则具备在我们内心,正如同产业库藏的财富,各种各样的具体物资,都存在家里。那账本,不过记下它们的名称品类数目罢了。而世上学六经的人,不懂得从自己的心里去探求六经的实际内容,却空自从实际之外的仿佛的形迹之中去探索,被文字训诂的细枝末节牵制,鄙陋地以为那些就是六经了。这正像富家的子孙,不致力守护和享用家中的产业库藏中的实际财富,一天天遗忘散失,而终于变成穷人乞丐,却还要傲慢地指着账本,说道:“这便是我家产业库藏的财富!”同这有什么两样?

唉!六经之学,它的不显扬于人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重视功利,崇奉谬论,这叫做淆乱经义;学一点文字训诂,教授章句背诵,沉陷于浅薄的知识和琐屑的见解,以掩蔽天下的耳目,这叫做侮慢经文;肆意发表放荡的论调,逞诡辩以取胜,文饰其邪恶的心术和卑劣的行为,驰骋世间以自高身价,而还自命为通晓六经,这叫做残害经书。像这样一些人,简直是连所谓账本都割裂弃废掉了,哪里还知道什么叫做尊重六经呢!

越城过去有稽山书院,在卧龙西岗,荒废已久了。知府渭南人南大吉君,在治理民政之暇,就慨然痛惜晚近学风的颓败,将使之重归于圣贤之道,于是命山阴县令吴瀛君扩大书院使之一新,又建造一座尊经阁于书院之后,说道:“经学归于正途则百姓就会振发,百姓振发那便不会犯罪作恶了。”尊经阁落成,邀我写一篇文章,来晓喻广大的士子,我既推辞不掉,便为他写了这篇记。唉!世上的读书人,掌握我的主张而求理于内心,当也大致接近于知道怎么样才是真正地尊重六经的了。

祝各位都能发现自己心灵的宝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