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其实挺可怕的,更可怕的是……

这些天,陆陆续续收到了很多考研同学录取的好消息。但我深知,雪片一般飞来的好消息,其实九牛一毛,因为考不上研究生的人数和比例,一定更多。

很多时候,我们作为老师,恬不知耻地分享录取的好消息在社交平台和自媒体上,一方面是肯定自我在教学方面的努力和陪伴,给自己鼓劲加油;另一方面,也有广告炫耀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想通过一些成功案例,让更多人看到改变的可能、方法的重要、努力的必要。

这些年,我也越来越意识到,不是每个年轻人的未来都充满希望。相反,直到今天,很多年轻人还是更喜欢过着一眼就望到头的日子。

当一个人不学习、不读书、习惯性对机会和可能说“不”的时候,无论多年轻,他的心其实已经老了。又或许,这样的年轻人,从未真正有过年轻的心,他们的躯体里装着狭隘、宿命论和一颗躲躲闪闪不敢面对的心。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表面看是智商、情商、能力和运气之间的差距,但也是格局和眼界之间的差距。

一个人的眼界,决定着他的世界。

我写过,年轻时,起点低,没关系,因为决定你人生高度的一定不是起点,而是玩命努力之后可以达到的终点。

年轻时,不努力去站在更高的地方看看世界,将来就只能在自己的方寸之地坐井观天。

一个考研失败的同学,在微博上跟我说:“考研失败了,其实失败不可怕,要懂得知耻而后勇,改变方法,只是迟到一年而已。”

我很感动,也备受鼓舞。

此刻,很多人还在准备复试或复试结束后等待结果,还有人在忙着调剂找学校上,还有人在思考调剂的学校要不要去,也有人今年已经彻底丧失了读研的机会。

无论是谁,无论将来走向何方,我都想说一句:失败,其实挺可怕的,没有人愿意在榨干自己之后,看到不愿看到的结局,但比失败更可怕的是摔倒后怕疼,当你跌倒之后再重新站起来勇敢面对时,你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伟大的梦想,往往在很遥远的地方,她不过来,我们就要爬起来,一步步走过去。

这些年,我已经很少说,“年轻人,就是要不服输。”

不服输,当然没有错,但比起“不服输”,更重要的是日益成熟的心态下继续持续的努力,比如:告诫自己,不要付出了就想立即得到回报;再比如:能够接受平凡的自己,看到自己的局限,但依然有勇气扛起责任,努力撑起自己的一方小天地。

人生需要选择,无论选择大于努力,还是努力大于选择,你只要在路上,一切都有希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