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调自主,注重探究
邱自远
美国哈佛大学的门口有这么一句话: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到了就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你发现了吗?这跟我校课题组提出的:“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理念相一致。我校这次的课题实验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1、精心设计学习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出来的,因此,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尤为重要。教师要从“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学”的角度,依据“学是教主导下的主体,教是以学为主体的主导”的原则,按儿童学习数学的认识规律设计好教学过程,做到该扶则扶,该放当放。与旧知紧密相连的新知,教师基本不讲。要在强化旧知的前提下,确定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运用知识的正迁移,完成认知冲突,顺利掌握新知。教师只需在旧知与新知间架起一座能让学生自己通过的桥梁。如教学“动手做一”时,教师可以先布置学生回家预习,自己拼、比、剪,然后在课堂上从简单的等边三角形、圆入手,让一个学生示范先动手折成一样的两部份,再剪下来,再比一比。让学生明白步骤后再让全体学生动手折一折,剪一剪,比一比,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考、讨论便可得出长方形、正方形是怎样分成一样的两部份的。接下来教师就可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拼各种各样的图形,充分体现了由扶到放,该放则放的原则。
2、建构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
铺垫:复习旧知,引向新知;设疑:形成认识冲突,刺激求知欲望;内化:通过自学,讨论及教师适当的引导,完成认知冲突,掌握新知;练习:对掌握的新知进行巩固练习,并不断提高、拓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以学生为本,努力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情高涨地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知识,学生才能不断独立,不断自主地学习新知。也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学会尊重他人,确立合作准则。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说话、做事我行我素,发言时抢话或对别人的发言不屑一顾。有效的合作需要彼此的尊重。如果合作团体中的每一个个体之间没有起码的尊重,那么,这个合作团体不会有什么大的发展,异质小组中的异化就会越来越明显,达不到合作的目的,事倍而功半。作为一名教师,应首先树立良好的榜样,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想法,哪怕这种想法是错的。学生之间要想进行有效的合作,有能力去与其他小组进行竞争,彼此之间的尊重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应首先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对学生要耐心,多用鼓励语言,多给学生机会,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表现自我的空间等等。让每一个学生从心里感到是受别人尊重的,树立学习与合作的自信心,这样才能在小组中发挥作用。
“看谁听得最认真,最尊重别人,一会儿做出评价!”
“再等会儿,老师相信她一定能说出来!”
“嘘!大家安静,别着急,让她再想想!”
“呀!今天谁举手了,我们给他一次机会好吗?”
千万别小看这几句话,他能为那些平时不自信的学生带来无尽的勇气,他能让你听到学生心中的话,他更能让学生打心眼儿里尊重你
4、创设悬念,激发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创设一些悬念,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为数学的对象,把生活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并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对之进行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的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认识图形”的教学中,教师请学生列举一个数生活当中见过的平面图形,学生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说了很多学习热情很高,他们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这样学生的思维在教师提供信息的撞击和引导下得以活跃,使双方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研讨气氛中。
5、开放课堂,营造探究环境。
开放课堂,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要同学生一起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保证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习者积极参与,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在参与中表现。开放课堂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课内外和谐街接。更重要的是要用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例如:在教学动手做二时,我让学生用七巧板自创拼成一幅图,学习的拼发很多,课堂很活跃。有的拼了鱼、有的房子、有的剪刀,课后教师又激励学生:你们想不想把你学到的知识去表扬个爸爸妈妈看时。这样,学生探究的欲望才能不断生成,思维才能不断地发展。
6、开放思维,留足探究的空间。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的发展是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可进行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究,只有主动探究才会有创造。问题情境是促进学生构建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是体验数学应用,培养探究精神的重要措施,所以,在教学时,多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习,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途径调动眼、口、手、脑、耳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探究知识规律,为知识的内化创造条件。
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并引导学生学会“做”中学数学,探究中学数学,合作交流中学数学的方式。将过去的说数学、听数学、黑板上的数学,转变成为做数学、用数学、生活中的数学,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进而获得主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