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那年米粉八分钱一碗

我从年轻开始学民族文字,至今已经近40年。虽然时间过了几十年,但学习民族文字壮文时候的趣事仍记忆犹新,同事一起学习的场景恍如昨日。
       1982年,我和十几个大学生毕业后一同分配到自治区民族语文部门工作。我们在大学都没有学过民族语文,在这个部门工作需要会民族语文,因此就有一个老师来教我们。想不到,学民族语文还发生了有趣的事儿,其中最有趣的是学习对话。
       “问:你去哪儿回来,汗流成这样儿?
       答:我去打球回来。
       问:赢了吗?
       答:输两分。”
       我们读到这里都忍不住笑了,平时大伙说壮话就是这么表述的,这些话语写成民族文字后再读出来,原汁原味,亲切又有趣。上大学前,我们大都说壮话,进大学校门后才学说普通话,很多人学起来很吃力,有的是语法常出错误,有的是分不清送气和不送气音。如我常说“我去吃饭先”“我去洗凉先”,这是语法问题,普通话应该是“我先去吃饭”“我先去洗澡”,而分不清送气和不送气音的,往往将“空空如也”的“空空”,读成“太阳公公”的“公公”。有一个同学更费劲儿,为了读出送气音“空空”,后来把“公公”也全读成“空空”。可见,为了学好汉语文,大伙拼了。学习本民族的文字,由于语和文一致,学起来就轻松多了。有个调皮的同学,将对话做了修改:
       “问:你去哪儿回来,汗流成这样?
       答:我去吃粉回来。
       问:贵吗?
       答:一碗八分。”

素粉(网络资料图)

读到一碗粉八分钱,大伙全笑出声来。这个同事身强体壮,特别能吃。当时,一碗素粉八分钱,一碗肉粉一角七分,他经常买两碗素粉吃,共花一角六分,比一碗肉粉还省一分钱。那年代人们很穷,一分钱都省着花。如今人们富起来,分币和角币已经不用了。

肉末粉(网络资料图)

还有一个同事,他将对话改成搞笑的段子:
       “问:你去哪儿回来,汗流成这样?
       答:我去找女友回来。
       问:找到吗?
       答:什么鬼都找不到。”
       我们听了个个都笑起来。当年,同事中有的上了年纪,天天想着快点成家。然而,单位领导知道后,却将大家叫去批评了一顿,说年轻人不花心思在工作上,不认真学好民族文字。末了,领导给我们鼓劲道:只要你们认真学习,几十年后就会成为民族文字翻译家、教授、作家……领导有远见,后来我们当中大部分人真成了民族文字翻译家、教授,也有人成为了双语作家。
       短短几句壮语对话,却让我们一生不忘,如今已步入老年,彼此见面还这么打招呼:
       “你去哪儿回来,汗流成这样?”
       招呼过后,两个老人都乐呵呵地笑。笑过之后,又有一点儿伤心,因为当年吃两碗素粉的同事已经因病永远离开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