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有文凭,却是全中国最博学的人,300年来无人能及
他,一张文凭都没有
却被大师吴宓称为
“全中国最博学的人”
他未曾著作却被聘为
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
与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齐名
梁启超却说:
“我的所有著作
都不及他的几百字有价值。”
连狂傲的傅斯年在他面前
都不得不承认
“他的学问
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这个人
便是陈寅恪
陈寅恪先生
(1890年7月3日-1969年10月7日)
祖父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
其父陈三立为著名诗人
“清末四公子”之一
陈寅恪的一生
其实离不开他的“真”
是风雨变幻的时代里
活得最真实的人
学问,不求文凭,只问真理
爱情,不求荣华,只求真心
为人,不求虚情,只要真诚
认真的学问最受推崇
只要能学到知识
有无学位并不重要
陈寅恪博学多才
却也是个怪才
作为官、富三代
他不像公子哥一样喜好玩乐
最大的爱好竟是读书
后来游学23年
学贯中西、融汇古今
通晓20多种语言
读过十多所名牌大学
随便一所拎出来都够分量
他却一个学位都没有
文凭在他眼里
不过是一张废纸
他追求的
是真正的学问
哪里有好学问他就去哪拜师
他说:“只要能学到知识
有无学位并不重要。”
所以在每所名校
他都能以天才而闻名
陈寅恪 《阙特勤碑》局部
1925年
清华创办国学院
准备聘请四个导师
梁启超主动举荐陈寅恪
校长曹云祥看他既无著作又没文凭
犹豫不决
梁启超却说:
“我的所有著作加起来
都不足他的几百字有价值。”
可清华学子不一定买账
陈寅恪任教第一天
学生都等着看笑话
谁知他一来便送了副对联:
“南海圣人再传弟子
大清皇帝同学少年。”
梁启超是康有为弟子
王国维是溥仪伴读
陈寅恪这么形容清华学子恰如其分
学生听了也如沫春风
1947年冬,陈寅恪于清华园新南院寓所
陈寅恪的博学多才迅速
掀起一阵“陈寅恪热”
学生纷纷慕名而来
教授也都跑来蹭课
吴宓风雨无阻
堂堂必到
同行的还有冯友兰
朱自清、季羡林……
学生都称他“太老师”
“教授的教授”
1959年,陈寅恪于中山大学东南区一号楼阳台
陈寅恪书迹
认真的爱情最是动人
你若不离不弃
我必生死相依
陈寅恪和唐筼的姻缘是一段佳话
陈到清华时依然是36岁的大龄剩男
不思进“娶”
心系学术
父母逼婚甚急
他就干脆在赵元任家里吃住
赵元任夫妇觉得不能这样下去
于是便和清华同事郝更生合谋给他作媒
一次
郝更生故意提到某女教师家
有诗幅署名“南注生”
特向他请教
陈寅恪略显吃惊
他读过《请缨日记》
知道这是唐景崧的别号
对其仰慕已久
便问:“此人定是灌阳唐公景崧的孙女,
住在何处?我要登门拜访。”
此人便是唐筼
祖父唐景崧曾任台湾巡抚
她从小饱读诗书,多才多艺
是有名的才女
唐筼毕业于金陵女校
执教于北京女高师
曾是许广平老师
这对才子才女金风玉露一相逢
一见钟情
1928年,他们在上海结婚
那时,陈寅恪38岁,唐筼30岁
唐筼婚纱照
他们都学识深厚
常常赋诗唱和
度过了七八年的现世安稳
只是之后的几十年都是颠沛流离
1939年,陈寅恪全家避难香港
女儿左起为陈小彭、陈美延、陈流求
“流求”“小彭”取自《马关条约》割让的琉球、澎湖
而他也视她为知己
每完成一部著作都请她题写封面
还常对女儿说:
“妈妈是这个家的主心骨
我们要好好保护她。”
一次唐筼心脏病突发
陈寅恪认为爱妻要先自己而去
为其写了挽歌:
涕泣对牛衣
卌(xī)载都成断肠史
废残难豹隐
九泉稍待眼枯人
陈寅恪书迹
1957年3月8日,陈寅恪与夫人唐筼在中山大学东南区散步
谁知道
他自己先撒手人寰了
1969年10月7日
陈寅恪因病离世
弥留之际,他一言不发
眼角却泪流不断
而唐筼出奇地平静
因为45天之后
她亦步其后尘而去
1960年,陈寅恪与夫人唐筼在书斋合影
认真的为人最有风骨
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
所谓的求学
寻求的不只是学问
更是在追寻更好的自己
陈寅恪万里独步成绝学
但他做人
比做学问还要认真
1927年
他在故友王国维的纪念碑上写下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其实,这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文革时
有一件事轰动一时
四人帮之一的康生到广州拜访陈寅恪
却惨遭拒绝
那时没人敢对毛身边的大红人说不
但陈闭门谢客
还写诗道:
“闭户高眼辞贺客
任他嗤笑任他嗔”
康生吃了闭门羹
却又不能对这个“国之至宝”如何
只能衔恨而去
后来的结果是
康生趁机中止了《论再生缘》的出版
陈寅恪感叹花费数年的力作
“盖棺有期,出版无日。”
陈寅恪书迹
其实
陈寅恪并非一味拒绝跟政要交往
他看重一个人的学识和人品
跟地位无关
他敬重“一代儒将”陈毅
自愿接受陶铸为他撑起的保护伞
跟杜国庠虽道不同
但高谊仍在
他要拒绝的是将政治的因素
掺杂到学术中去
一生都在为“精神独立、思想自由”作抗争
陈寅恪认真起来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陈寅恪书迹
对他来说
精神独立、思想自由是毕生的追求
不管是治学,还是做人
当别人追求虚名
他视文凭为废纸
认真求学;
当别人追求绚烂
他和她相濡以沫
相守一生;
当别人趋炎附势
他却初心不改
遗世独立;
他有学者应有的气节
坚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
岁月流转
世间再无博学而有风骨之陈寅恪
唯“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
千古耀人间
陈寅恪书迹
陈寅恪书迹
陈寅恪书迹
陈寅恪书迹
—《END》—
文章来源:物道微信公众号
【版权与免责声明】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本站内容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网络转载,涉及言论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