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与佛学
国际惯例听了校长的课要写篇文章谈感受,今天的内容虽然在静修班以及公众号上也听过一部分,但校长的智慧如同陈年的老酒一样要品味又要回味。
往往大道理都蕴藏在谈笑之间,当然不懂的人仅仅认为是谈笑,而置身于其中的人一定是意犹未尽的。
首先很开心上次学习校长的内观阴瑜伽的分享之后,我也拿去给我的会员试了一下,而且是数着呼吸,大家的反馈出乎意料的好,作为一个新手老师,第一次独立带课能受到大家的肯定,我心中是欣喜若狂,手舞足蹈,当然为了保持一个老师的端庄形象,我克制了。
今天在听校长讲到佛学应用于生活中,在我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自己学习过的商业知识,猛然发现商业与佛法是相通的。校长说她不会讲商业,但是他讲的佛法同样适用于公司的管理和运营,今天也增加了我对佛学的兴趣。
具体的故事是这样的,因为员工深夜回来打扰到校长的睡眠当时很生气,但是冷静过后开始责怪自己,不应该生气,不该责怪这个员工。并且第二天向员工道歉。
在商业中一个定义似乎出人意料:谁的损失大就是谁的错,谁就有防范的义务。
比如在地铁上有人踩了我一脚,表面上是对方的错,如果要求对方道歉。对方明白事理的话会承认对不起,如果是一个无赖或者情绪暴躁的人可能会反咬一口:你怎么把脚乱放呢?这时大部分人会与之争辩,即使不争辩心中多少会有些郁闷。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对不起我的错,然后心平气和的走开。因为我们的时间比他更值钱,如果争辩下去可能会上班迟到,甚至是引起争吵,这样损失就更大了,而主动挪个地方并没有什么损失。
在很多的社会案例中,一般看来都是一方在伤害一方,都是一方需要对另一方作出赔偿,都需要限制或惩罚加害人的一方。
再说一个极端的例子,听说以前火车撞到人是不用负责任的。利用这个商业的道理我们分析,让人来防止被火车撞的成本很低。如果让火车来防止撞到人的话,成本很高也难以做到。
所以我们说谁的损失大就是谁的错,谁就有避免的义务。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时,责怪、埋怨、后悔都是无用的,因为那是既定的事实。责怪并没有解决问题,更没有减少我的损失,自己受损害只能怪自己,也只有自己才能改变故事的最终结果。在经济学中也是关于社会成本的讨论,怪自己成本最小。
在心理学上的应用称作同理心,即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那么我们就会想这位员工可能是加班为公司再做贡献,也可能是家里有事等等。
回到校长分享的故事,如果当时起来责怪那位员工,自己的睡意全无,对方心中也会充满愧疚,也许极端的还可能会责怪校长不为员工考虑。而校长做的就非常完美,当做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而且第二天还会向员工道歉,并且关心慰问这位员工。
这是校长学佛中获取的智慧,在今天听到这段分享之后,我想到了商业的知识。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又想到了心理学的同理心,经济学中的社会成本。看来那一句:一切科学的尽头都是佛学。似乎挺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