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 | 雨中参观绥远城将军衙署,这座被誉为「漠南第一府」的署邸是什么样子?
第198篇
【心尧爱溜达】
✈️
去将军衙署的那天,呼和浩特下着小雨,忽缓忽急的雨势让打伞变得尴尬。更加不方便的是,这趟参观只能用手机拍照了。
其实用相机或者手机都只是一种途径,照相本身是要记录下你眼中所见、心中所想,定格那一瞬间,让回忆有迹可循。📸️
----
▌绥远城将军衙署微历史
绥远城将军衙署是清代绥远将军管辖归化城、漠南蒙古及统领大同、宣化等地驻兵的办公衙门。
清王朝为巩固西北疆边陲的稳定,奉行对大漠南北蒙古地区实施政治、军事统治,特地营建。
按清一品封疆大吏衙署的格式营造,砖木构制,占地约3万平方米(跟呼和浩特的大召面积相等)。
民国元年(1912年)十月,将军衙署改称将军府。
民国十八年(1929年)设置绥远省,衙署改为绥远省政府。
解放后,衙署为绥远省人民政府并内蒙古人民政府办公地,乌兰夫兼两府主席。
----
我们一起来看看雨中的绥远城将军衙署吧。
▌正门
衙署正门前高大的照壁上,有一块石额所书“屏藩朔漠”,为光绪十六年(1890年)绥远将军克蒙额亲立。现立有一块文保碑。
门侧立石狮一对,东西有八字照壁。
大门正上方悬挂 “漠南第一府” 匾额,为乌兰夫之子布赫题写。
大门左右两侧各立一清兵铜像,军服上有 “绥兵” 二字。
大门内厅堂凡三进,前为公廨,后为内宅。
▌仪门
大门正北为仪门,是将军衙署第二道重要门户,平时关闭。只有新官到任、迎接圣旨、举行重大庆典活动,以及迎接重要客人时才开启。
平时出入衙署走两侧的“阿斯门”,文官走东门,武官走西门。
▌第一进院
仪门正北为第一进院落,正堂居中央,为议事决策中心。
东侧建有折房、印房;西侧官房、回事处,为官吏办公场所。
‖正堂
又称大堂,民国时称议事厅。始建于清乾隆二年(1737年),是举行节日庆典、迎接圣旨、举办重要政务活动的场所。
另外,新官到任行 “望阙叩恩” 之礼也安排在正堂前的月台上,是将军地位和权威的象征。
正堂在将军衙署的建筑中最为重要。
‖折房
折房的名称源于清代的奏折,是负责起草奏折、公文的机构,属于辅佐将军日常工作的重要部门。
‖印房
印房是八旗都统衙门内部机构之一,雍正中期设置,乾隆时职制始备。将军衙署的印房由协领主事,兼理吏、礼事物。
职责为执掌将军印信、协办礼仪及人事事务。
‖官房
官房是直接行使将军指令的机构,其作用与北京故宫军机处的作用相当。
这里没有专职的官吏负责,由绥远城笔帖式或其他官员兼职,完全处于将军的直接管辖之下。
‖回事处
又称 “文秘处”, 是将军衙署的典吏整理日常往来文件、建档造册的机构。属于辅佐将军日常工作的重要部门。
▌第二进院
第二进院落正中建有房屋三间, 中央为二堂,东西两侧分别为客厅和箭房,同样是官吏的办公场所。
‖二堂
二堂又名 “退思堂”、“思补堂”,是将军日常办公的地点。
“退思”出于《左传·宣公十二年》:“进思尽忠,退思补过”,有遇事深思熟虑助其不足之意。
‖箭房
是负责绥远城武备事宜的重要机构,这里的责任官员称“枪箭营官”。
‖客厅
是来访客人等候将军召见的地方。
在将军办理公事之余,如有人前来拜访,由门卫将帖子传至内宅,并请拜访之人在客厅等候。
‖功德碑
第二进院内还立有一通石碑,名 “功德碑”。
为第六十三任绥远城将军德勒克多尔济功德碑,是同治皇帝为表彰他的功绩所立。碑文为满、蒙、汉三种文字。
德勒克多尔济,喀尔喀图什叶图汗部落人,爵位固山贝子,承袭旗扎萨克。咸丰十一年(1861年)八月二十三日,由署理库伦办事大臣授任绥远城将军。
功德碑后面还有两件物品,一时闹不清是做什么用的。感觉像是从别处移来放在这儿的。
▌第三进院
第三进院落为将军宅邸,三堂建在正中高台基上。东西两侧各建侍从室和内茶饭房。宅邸与配房间有连廊相通。
‖三堂
三堂属内宅,又称 “燕思堂”。有内宅门与二堂相隔,衙署办事人员无故不得入内。为将军燕居生活、读书修身之所。
▌花园
在三堂东面有一个花园,名为澄园,园内建有亭榭。不过周围用警戒线拦住禁止入内。
花园里到处散落着石像和石构件,不知道是不是以前这里的物件?还是其它地方的?
在导览图上可以看到三堂东南有间房子,名为味莼轩。但是房门紧锁,也没有看到功能介绍。
味莼轩的南侧还有一幢青砖楼,有着民国时期的西洋风格,跟这里其它的建筑相去甚远。
▌尾声
至此,将军衙署就全部参观完啦。由于外围一圈展厅均未开放,所以只有这些复原场景和花园可以看。
雨一直没停,阴云笼罩下的将军衙署更突显了历史的厚重与恢弘,无愧于 “漠南第一府” 。
如果你也正好来呼和浩特,不妨到将军衙署看看。记得带上身份证,登记后免费参观。
- F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