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之路知易行难(薛兆丰的经济学课)
为什么同样的时代有的国家很富裕,有的相当贫困。除了有地理环境的制约,文化的沉淀,不过每个地区的人们对贫困的定义也不同,也许在我们眼中的贫困在他们眼里也许是幸福生活呢。贫穷只是我们给他们的一个定义,但是他们却生活在当下过着穷却快乐的生活,也许他们并不认为这是穷。面对外部的捐赠反而不领情,贫穷和富裕只是人们为了区分人群而进行的一种划分方式而已。
当然这节课不是围绕如何定义贫穷的,而是如何摆脱。通常一国的政策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发展,有些民主国家为了得到选票去承诺无法完成的政策,导致路越走越窄。而有的一直贫穷的地方,无论人们如何捐助他们。仍然会很穷,比如非洲。每年的捐赠那么多,但浪费的也更多。刘润老师说商业是最大的慈善,把那些捐赠的低价卖出去会更有效即增加就业岗位,人们也会按照需求去购买,毕竟是要付出代价才得到的,人们多少就会比免费的时候珍惜一些。
在看我们国家的脱贫政策,我认为是最有效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那些贫困地区的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通过现在的物流、网络传播到富裕的地区。让他们带动贫困地区经济,而不是整天指望着捐赠的财物,这会使人越来越懒惰,越来越依赖不劳而获的捐赠。充分发挥他们的价值,即使大山深处也有与这个时代拥抱的机会。今年的脱贫攻坚之年一定会大获全胜。
回想在我小时候,中国扶贫的方法就是简单的给钱给物。设立贫困县,每年向县里拨款,然后各级领导再买点生活物资,下乡村慰问拍几张照片意思一下,那个时候他们谁也不愿意拖取贫困的帽子。因为脱贫就没有拨款,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很多蝉联贫困县好多年的地方。所以钱物并不能解决真正的贫困,钱给了他们,谁能保证拿了钱不会乱花,给了物资谁又能保证一定会适用。所以国家这些年的扶贫思路才是最好的,让他们凭实力脱困发挥他们的优势,当然现在也是基于互联网电商平台的完善,得以让更多的人看到贫困地区有价值的一面。
我认为脱贫也不算很难,教给他们挣钱的本领为他们制造就业机会。但是致富还要看每个人对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富裕的看法。有的人是1万,有的人是一百万,总之就要发挥每个人的价值,满足每个人当下的生活。并且投入教育改变他们安于现状的态度,让他们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
当然这也是我现在的态度,安于现状等我进了棺材再说吧,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