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胳肌动作不应称着“气功”
“气功”及现在的一切“功法”,都是骨胳肌动作。这是由自然状态下,人对自然界和自身的反映,都以骨胳肌运动展现出来的基本模式确定的。
人们练习“气功”及其它“功法”,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例:五禽戏、八段锦、瑜珈、导引术等等。这些,都是人体固有的骨胳肌动作。只不过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没有这些动作的运动强度、幅度、频率。因此,对身体有切然不同的体验作用。换言之,练各种“功法”对人的本体感觉有截然不同的刺激,这种刺激大都保持在对人体具有良好作用的范围内(超出这个范畴人们自然地停止使用)。因此,有的人愿意运用它——日常生活中少有的人体动作。
那么,骨胳肌动作为什么不应称着“气功”或者某种“功法”呢?
如果,将骨胳肌动作称着某种“功法”,这就将人体骨胳肌动作神密化了。加之人们还未掌握人体力学运动规律;还未意识到大脑对自然(包括人本身)的反映都是以骨胳肌动作表现出来,这种神密感令运用它的人,尽可能地在运用它的过程中体验它运动人体、刺激大脑的功效,而不在意它的真正动因。因此,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知有多少人运用各种“功法”,而不去探寻它的真实“身份”和作用。这就是民间各种“功法”有实用价值,流传数千年但又不能科学解释的真正原因。
假如,将各种“功法”都看成是人体固有的骨胳肌动作,那么,人们就可以在人体固有结构这一范围内,研究人体各部骨胳肌运动的幅度、强度、频率等力学运动状况对其它器官的作用,进而可知这些“功法”的力学运动形式,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具体功效(有观察检测设备的情况下)作比较清晰的研究;找出人体力学运动对人体和大脑的积极和消极作用原理,供人们参考使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人们对自身生命的认识,更能找到健身或康复的基本模式。
举例:“气功”练习中有一常用动作——“意守丹田”,这个动作做准确,的确有清醒头脑的作用。特别是在用脑过度的情况下,初期运用这种动作时,效果比较明显。
但是,“气功”练习者为什么不永远使用它健身呢?多次运用这一动作(或者运用一段时期)后,健脑效果不明显了。为什么?因为人体力学运动形式是强度循环。这个动作运用一段时期后,相关的骨胳肌动作(脊部动作与横膈动作)分离开了。再做相同的动作练习,不能有相同的效果。需要另外的动作应对肌群动作分化(意识控制随强度循环而变)。
用骨胳肌动作来解释“意守丹田”,它就是加强腹部骨胳肌对立动作。如果能用电脑模拟这个动作,可以清晰看到这是理想的加强腹部动作的力学运动原理;过度运用这个动作的力学变异现象也能一目了然。进而可看到人体力学运动在日常运用中是怎样变异——分离的;也能看到加强腹部动作无效时,应该加强哪部份动作补充。
一句话:用骨胳肌动作评价、审议各种“功法”可找出人体力学运用技术一般模式;将骨胳肌动作称为“功法”则只能误导人,将人们的大脑限制在神密的境界内,看不到人体力学随时与人类共存这一恒古不变的自然原理。因此,不能揭示各种体能活动对人体、人脑的具体作用。
发现者
2007/6/3
于重庆江津
2010.10.18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