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重新定义了“受欢迎”这个词

版权声明


我们先来重新理解一下“受欢迎”这个词,受欢迎好像在我们看来是一件要非常努力的事情,想要达到受欢迎的程度,之前必须做很多工作,比如:

  • 勤学苦练学的一技之长;

  • 智商超群博览群书;

  • 修炼性格增加情商;

  • 长得好看;

其实不用,先说一个例子,克林顿曾竞选美国总统的时候支持率一直是一个问题,无论他如何为自己做宣传,打广告,宣誓都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后来他索性让自己放空一回,坐着火车把美国游了一遍,途中就和所有的人聊天,说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我其实脾气不好;我弟弟吸毒;我在家里从不搞卫生。结果却出乎意料,民众开始对这个总统有着极大的兴趣,并且开始关注他,他的支持率一度飙升,最后顺利当选总统。

这个例子不能以偏慨全地说他当总统就是因为这个,但是这个案例暴露了一个受人喜欢的秘密:那就是适当地暴露出自己的弱点

这个结论显然在克林顿身上很灵验,后来克林顿又陷入了“拉链门”事件,按照常理看来,丑闻发生后克林顿的支持率应该是直线下降的。但当时的民调却显示,事件发生后克林顿的支持率不但没有下降,却反而小幅上升。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在作祟呢?为了研究这个道理,我们先翻阅过去的一个心理学实验: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伊利亚特·奥森就进行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先让两个学生参加一次知识问答活动。第一个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表现得非常出色,答对了90%以上的问题,而且对自己的成功还非常谦虚,表现几乎是完美的。而第二个学生也答对了90%以上的问题,但是却在答题快结束的时候不小心打翻了一杯咖啡,弄湿了子的白衬衫。让他不得不为自己的错误和出丑道歉。

答题后,研究者要求观众来打分,表明他们对这两个学生的喜爱程度。和克林顿事件一样,观众们显然更喜欢打翻咖啡杯出了糗的那个学生。后来,心理学学家经过大量的实验发现,真正受欢迎的人,并不是那些看起来完美无缺的人,而反而是那些偶然出一些洋相的优秀者看起来更加的可爱,让人喜欢。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出丑效应”

我们试图帮助一些觉得自己并不受欢迎或者觉得很难以接近别人的朋友,他们认为自己与别人有“人际距离”其实很大程度上和自己的长相,才能,声音,身材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他们认为是自己不够受欢迎,自己没有吸引力所以身边的人才会忽视他们。

我看到过有太多的人因为持有着这种观点而离受欢迎的道路越走越远。他们也许是人群中唱歌最厉害的,于是每次唱歌的时候他都会抢麦几个小时,认为自己的歌声越好听大家就会越喜欢他;他们有的人有着出色的演讲技术,于是在生活中也不忘展示他们的口才,在任何场合滔滔不绝,不浪费一点说话的机会。

通过展示自己苦练得到的本领的确是让人关注你而使你受欢迎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却没有持久度,如果时间长了,别人会尽量避开你,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说:人最关注的只有自己,所以你想要让自己变得更受欢迎的最好方法就是真诚地表达自己对他人的兴趣。这个方法不需要两年,也许只需要两个月之间,你就可以赢得更多的朋友。也就是说,你把对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别人身上,要对别人保持好奇感,特别是他们的优点。

我们一般人在与人打交道的时候会先选择与自己熟悉的人,在遇到陌生场合会更倾向于与自己动作保持相似的人靠近,这是几千万年来进化心理人类出于自我防御的结果,这是因为熟悉的人之间更有安全感。

在这之前我要你对身边的所有交往的人按照亲密关系排一个序,不多说,这个顺序一定是:

恋人(爱人)>亲戚>朋友>同事>陌生人

如果是对于你的家人,你曾经是不是毫无顾忌地把自己的难处说给他们听过?你是否和你的挚友推心置腹,你是否和同事彻夜共商大计,而面对一个突然出现的陌生人,你不可能有任何作为,你只能进一步观望,看看你们之间是否有进一步发展下去的可能。

说回主题,而适当地在人际交往中暴露自己的弱点和缺陷,反而是让你和其他人从陌生人的关系直接跳到更深层的关系,就因为你的自我暴露。自我暴露(Self-disclosure)其实也是社会心理学词汇,意识是:指个体把有关自己个人的信息告诉给他人。当一个人开始自我暴露,也是他与其他人建立信任的第一步。

你看,其实只要你掌握了这个秘密,你就可以更加轻松地让别人接近你,别人和你会很自然地与你建立信任,因为你不是一个“哇,他看起来好厉害的样子,还是不要惹他好。”转变成了“原来他和我们一样,也有一些毛病。”说白了也没什么巧,如果你想更受欢迎的话:

真诚待人,做真实的自己。

足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