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帮你搞定拖延
以下几种场景是否经常出现在你的生活中?
场景1
放学:书包一扔,还早着呢,先玩一下吧 晚点再做作业.....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2LzAyMTYvMjIzMzY2NzQ1XzJfMjAyMTA2MDIwNDU1MTg2ODA=.jpg)
深夜了,其他小朋友都睡了,还在急急忙忙赶作业......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2LzAyMTYvMjIzMzY2NzQ1XzNfMjAyMTA2MDIwNDU1MTg4MTk=.jpg)
诊断
期限型拖延:不到最后截止时间,坚决不做
场景2
衣服堆成山才会想到洗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2LzAyMTYvMjIzMzY2NzQ1XzRfMjAyMTA2MDIwNDU1MTkyMg==.jpg)
立下目标无数:要学英语、要健身......
每次到了要执行的点——“明天再说吧”
结果,离理想渐行渐远......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诊断
个人事务性拖延:没有标准的期限,所以无休止拖延下去。
场景3
煮了饭的锅子,明明可以分分钟就洗了。硬是要拖到下次做饭的时候再洗,饭粒干了,还要用水泡上一阵,才能慢慢洗掉。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诊断
简单拖延:顺手就能办的非常简单的事情喜欢拖延
最后还有一种复杂型拖延: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活动。可能跟童年经历、完美主义、自我怀疑有关。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拖延”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病,有人把它成为“21世纪都市瘟疫”。如何战胜拖延,也成了一个热门讨论的话题。
我曾经也是一个严重的拖延症患者。阅读过大量关于拖延的畅销书,在国内外各大网站引擎搜索过“战胜拖延”的方法。
然并卵,很多方法复杂得很。比如写什么拖延日志啦,我连上个厕所都要憋上半天的人,还会去拿笔拿纸写日志吗?
还有什么通过学习改变拖延思维的方法啦。还要学习?于是,战胜拖延的学习又成了我的拖延......
直到后来,我遇到了一个最简单、最粗暴、最有效的方法,它让我与拖延来了一个华丽的转身。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way 1
五秒法则:5 Second Rule
方法:在你拖着做某件事情之前,先在心里想象一下火箭发射的画面,然后默属五个数“5、4、3、2、1发射.....”发射完,马上行动。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哈哈,是不是感觉很无厘头?我看到这个方法的第一反应也是这样。但是,它的确是既简单粗暴、又实用。
方法来源:这个方法是一位叫做梅尔·罗宾斯(Mel Robbins)的美国妇女发现的。她自己深受拖延的困扰。没有出去工作,生活也很不如意。
她每天早上需要起床给孩子做早餐。但是,她自己起床起得很晚,经常急急忙忙地做了早餐,有时孩子连校车都赶不上。
直到有一天,他在电视里,无意间看到火箭发射的画面。倒计时:5、4、3、2、1,火箭一飞冲天。她突然想到,起床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想象成火箭发射呢。
果然,第二天,她的尝试非常成功“54321”马上从床上弹起来了。后来,她不但用这个方式战胜了其他方面的拖延。
还写了一本《五秒法则》的畅销书,从一个只呆在家里的拖延症患者,成为了人生赢家。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这样一个简单粗暴,甚至有些侮辱智商的方法,真的有科学依据?
没错,真的有
我们通常的模式:需求——感受——行为。
比如,“我要起床”是一个需求。但是,不起床是因为还有很多感受:“我好像还没睡醒...我头晕晕的...”“被子里好舒服,我不想起来......”正是这些感受,引起了“赖床”的行为。
而五秒法则的模式:需求——行为。
闹钟响了,我需要起床。想象火箭发射,“5、4、3、2、1”发射,弹起来了。中间的感受被屏蔽了,没有了感受就没有了拖延的借口。直接从需求进入行动。
这招对小孩也很有用。我们小时候,家长常用的数数招数:“我数三下,你再不写作业,我就拿鞭子来了。
一、二、三......”顽皮的孩子会接上:“4、5、6.......”听话的孩子会乖乖地写作业,内心是不情愿的、害怕的。
但是,火箭发射这个富有想象力的画面,像游戏一样。“五四三二一”孩子来不及和你讨价还价就开始“发射”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way 2
再来看一下,我要分享给大家的第二招。估计这会儿有人会骂我了:你个骗纸,说好了一招搞定,怎么还有第二招?
哈哈哈哈,我说一招为了让你们感觉到容易,点击进来就没有压力嘛。既然进来了,我当然想让你们拥有更完整的收获啊。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树立微目标法。
“拖延”已经成为了一个长久的习惯。突然要来一个巨大改变的话,难。比如,我是八点半上班,每天都赖到七点四十起床,十分钟洗漱完再去赶车。
曾经我定过一个伟大的目标:我要像苹果公司的CEO库克一样,每天10点准时睡觉,4点起来工作。然而,半年过去了。一次都没有执行过。
我还有一个目标就是每天记30个单词。一年过去了,定目标的第二天记过一次。
但是,3个月以前,我使用的“微目标”改变了我。方法也是简单、粗暴、实用。
这个方法来自一本美国畅销书《微习惯》。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斯蒂芬·盖斯是个天生的懒虫。后来他找到了每天只做一点点的无负担习惯策略:每天只做一个俯卧撑,每天只看一页书,每天只写50个字。
两年后,他拥有了梦想中的体格,写文章的速度也是原来的4倍,读书的速度是原来的10倍。
他觉得这个策略是能改变习惯最好的策略,于是就写下了《微习惯》这本书。
微目标就是从树立最小的目标开始,越小越好,小到不能再小。比如做一件事你还是没办法坚持,只能说明一点:你这个目标不够小。
我以前4点起床的目标,与我7:40起床的现实相差甚远,所以半年过去了我依然是7:40起床。
于是呢,我改变策略,树立一个微目标——明天我要7:39起床,轻而易举就实现了。接下来,我每天都是提前一分钟睡觉、提前一分钟起床......
三个月过去了,我现在能做到11点前睡觉,6点10起来工作了。再比如,记单词,我的目标是:每天只记一个单词。这个目标容易实现呀,于是我每天都会坚持记单词。
实际上,大多数时候记起来就不会真的只记一个了。多的时候可能记到30个单词。虽然离我最开始的目标有距离,但是最起码我在往正确的方向走,没有拖延。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微目标的科学机制:
大脑有一个特点:抗拒改变。实际上,高目标、高标准会增加恐惧,增加心理负担,会吞噬我们启动行动的能量。
降低目标就是降低心理压力。低目标更容易开始。而多做一点就超过了目标,我们更有动力,更容易坚持下去。
我的标题:用“一招”搞定拖延,其实也是为了让你看到“一招”之后觉得不难,于是就会轻轻松松地点击进来,并且让你更有热情和动力读完它。
如果我的标题是十招八招呢,我想你可能会迟疑一下了吧!
我们再去反观很多完美主义者。其实,很多做事拖拉的人都是追求完美的人。他们总会觉得现在还不具备足够的条件将事情做得好。所以,干脆拖着不做。
我以前交一篇文章要两三个星期。其实,原因是我想把文章写得尽善尽美,于是啊左思右想,还担心写不好,一拖再拖,就是不肯动笔。
现在,我改变了,我降低了标准——写了就行了。结果,我不但克服了拖延,写出来的东西也不是那么不堪入目吧,你们觉得呢?
亲爱的朋友们,别再拖拉了。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赶快把这两个简单的方法付诸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