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芳vs王崇,年化收益近30%的基金经理
本期聊两位明星基金经理
工银瑞信的袁芳、交银施罗德的王崇
我买基金的话,至少要求基金经历有5年以上的管理经验。我们做的基金经理评级工具,参评条件也是必需最近5年连续管理过至少1只基金。
5年,差不多是一个基金经理走向成熟需要的时间,他需要经历不同市场风格的变化,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方法。5年也给了我们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周期,可以更好地评估他的业绩表现。
很多人当基金经理之前,还会有好几年当研究员的经验,就是在基金公司里研究股票,给基金经理推荐。但是自己直接管钱,和给别人提建议,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我的要求就是至少要直接管钱管了5年。
从业三四年的基金经理里,将来肯定也能跑出牛人。但我们的需求是买基金,又不需要找出所有好的基金经理。我们要的是更高的确定性,既然有经验更丰富的人可以选,就没必要冒险。符合最近5年连续管理至少1只基金条件的,目前差不多有300位,足够我们从里面挑。
今天聊的这两位任基金经理都是五六年时间,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业绩好,后起之秀。
袁芳,她管理的工银瑞信文体产业,2015年12月30日任职,到2021年3月末,5年多时间,年化收益接近28%。
王崇,他管理的交银新成长,2014年10月22日任职,到2021年3月末,6年多时间,年化回报接近29%。
这么长的时间内有接近30%的年化收益,无论在哪都可以算是顶级的业绩。年化收益能有这么高,也是他俩运气好,王崇入市的时候,正是2014年末,大牛市开始的起点,一上任市场就送了一个大红包。
袁芳入市的时候,正是2015年股灾后、熔断前夕,她还没来得及建完仓,市场就熔断暴跌了一通,等她真正建仓的时候,正好是市场大底,让她买得足够便宜。
这里面就有一些运气成份,如果一个基金经理是2015年四五月份上任,那时候接近牛市高点,又得按基金合同要求按时建仓,就很容易买了被套,长期业绩就很难出彩。
袁芳和王崇,就属于既有实力、运气也好的。
01
袁芳和王崇的评级得分
先来看看两位的能力值PK。
袁芳的综合评级是A级,综合得分76分。
王崇的综合评级也是A级,综合得分74分。
这是截至到2020年四季度末的评分,每季度更新一次,2021年一季度的评分,等基金一季度报出来,会再更新。别看70多分,这是因为我们的评分标准非常严格,他俩的分数,在我们评价的300名基金经理里,是排在前10的。(数据更新:2021年一季度末的评分,袁芳74分,王崇73分,两人排名依然在前10。)他俩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在银行系基金公司,相似的管理年限,相似的综合评分,甚至去看细项评分,他俩还是很像。
我把他俩五个维度的特点解释一下。
1、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
收益,两个人都是满分10分。我们评估的收益,是经风险调整后的,要看基金经理每承担单位下跌的风险,能赚取多少收益。他俩得10分,表明排在所有参评基金经理的前10%。而且这个排名,大家都是用过去5年的数据,统一时间段来比较的,就不存在之前说的入场点位低、运气好的问题了,所以我才说他俩是既有运气,也有实力。
2、选股能力
选股,是用模型把基金经理的超额收益拆分,看有多少是选股贡献的,多少是择时贡献的。袁芳的选股是8分,王崇是7分,都算是高分,基金经理中位数是4分,说明他俩都能通过选股,给基金贡献超额收益。
特别要说一下袁芳,她管的工银瑞信文体产业,本身是有一些主题投资限制的,要求投资于文体产业的股票,不低于非现金资产的80%。但这个文体产业的认定非常宽泛,从袁芳的实际持股来看,她并没有主动去跟问题产业,选股没有太多限制,重仓股里制造、消费、医药什么都有。
3、基金公司实力
公司实力,说的是基金经理所在的公司,大公司能提供更好的投研支持,团队稳定性也更高。袁芳这项得9分,王崇是8分,两家都是头部基金公司。
4、经验
从业经验是两个人的弱项了,袁芳4分,王崇5分。区别是王崇入市早一年,经历过2015年股灾的洗礼,袁芳是股灾后入市的,少了这波历练。
新基民和新股民对2015年的股灾可能没概念,最惨烈的时候,市场里有三分之二的股票是没法交易的。其中三分之一是找各种借口主动停牌,因为实在跌怕了,再跌大股东质押融资要爆仓了。另外三分之一是直接跌停,数量超过1000只。
5、灵活性
最后一个维度,灵活性,两个人都是4分,也不算高。灵活性说的是基金经理调仓的自由程度,取决于他管理的资金规模,以及投资集中度。
到2020年四季度末,他俩管的基金规模都在300亿上下,属于规模偏大的基金经理了。灵活性下降,就会增加基金获得超额收益的难度。
两人之间比较的话,王崇的情况更好一些。因为王崇的管理规模,是逐渐增加的,一方面来源于基金的上涨,另一方面来源于大家的申购。这种逐渐的增长,可以让基金经理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去尝试拓展自己管理资金的规模边界。
袁芳的管理规模,增加得更突然。2020年一季度末,她的管理规模只有67亿,并没有管理过太大的资金。二季度她连续发了两只爆款基金,规模一下子上到了230亿。这种突然的变化,就会让人担心,将来万一市场风格变了,她还能不能驾驭这么大的资金量。
评分就是这么个情况,俩人太相似了,咱们还是要重点分析下他们的投资逻辑。选基金经理,千万不能唯业绩论,最重要的还是投资逻辑,你信仰什么逻辑,就选什么样的基金经理,这样才能走的长久,唯业绩论是一定抗不过波动的,因为一跌,业绩变了,你的买入理由也就不存在了。
02
袁芳和王崇的投资理念差异
前阵子我看统计数据,说基金虽然涨了,但大部分基民都不赚钱,就是这个原因。大家买的时候,都是看业绩好才冲进去买,那肯定买在高位。对基金经理的理念没什么研究,自己也没什么信仰,一被套就慌,又在低位割肉。对基金经理了解不够,肯定没有足够信心一起穿越牛熊。
(一)袁芳和王崇的持股集中度
袁芳的持股非常分散,十大重仓股占基金净值比,一般不会超过40%,持有股票数量在五六十只的样子。
她认为要敢下重仓买,必需对股票有足够深入的了解,才会有信心,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那就采取轻仓多买一些股票的方法,来分散风险。随着研究的深入,她希望将来自己能更集中的持股。
虽然都是持股分散,但袁芳的出发点和董承非、朱少醒这些老将还有些不一样。董承非、朱少醒持股分散,他们就是认为这是他们追求的模式,就算个股看得再准,也是可能有黑天鹅的,因此分散无论如何都是必要的。袁芳虽然现在持股分散,但心里还是支持张坤、刘彦春这种持股集中派的,希望将来可以选出好股票重仓持有。不过即便袁芳持股分散,她的表现还是很好,也许将来她会发现,分散才是适合她的模式也说不定。
王崇的持股要集中一些,十大重仓股占比在50-60%,持有股票数量在三四十只。和张坤、刘彦春比,他倒也不算太集中,算中等偏集中吧。
(二)袁芳的选股思路
选股上,袁芳说自己在2019年之前,主要是自上而下,2020年后,随着宏观政策定力变强,会转变为自下而上为主的风格,持仓集中度也会慢慢提升。
她说自己的组合里,80%会选自己看好的公司,这部分仓位是用来争取超额收益的。她在当基金经理之前,是做消费研究员的,消费和科技,是她配置最集中的两个行业。
另外20%,她会去买一些和大盘关联性强、和自己其他持仓关联性弱的股票,用来跟随市场,赚平均收益。
大家可以看出来,无论是持股分散,还是选股要留20%给大盘的beta收益,袁芳的选择都是相对均衡的,我觉得这可能和她的性格有关,更温和,不那么极致。
分析袁芳的持仓就会发现,她也是买过一些抱团股的,但是在这些股票上涨到某个阶段,估值足够高了,她就会卖掉,再去寻找更有性价比的标的。相比于选优质股票产期持有的战法,袁芳更擅长的,还是通过宏观分析去做行业轮动,虽然她说要往自下而上转型,但目前还没有从她的持仓里看出效果,没发现她选出了什么好股票大比例配置。
她还会去抓一些市场热点机会,参与一些中期的趋势性行情。行业轮动和参与市场热点机会,导致她的换手率偏高,不仅相比张坤、刘彦春这些坚定持有的基金经理,要高很多,也高于基金经理的平均水平。
目前看袁芳是个多面手,未来会不会改变还需要观察,也许随着经验积累,再过一段时间,她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有些不适合自己的就不会用了。
(三)王崇的选股思路
王崇是个纪律性很强的人。他首先要求行业分散,会选5-10个看好的行业做配置,原则上单个行业配置不超过10%,特别看好的可以配到15%,但绝不会超过20%。
在这些行业中,再去选成长性好、有竞争优势的龙头公司,来集中持有。他对高估值的抱团板块,总体上是排斥的态度,认为估值太高就不应该买,除非对个股有超越市场平均的理解,能够看准3年的确定性,那再买。
相比之下,他更喜欢左侧买入市场关注度不高、未来趋势可能向好的板块,强调安全边际,他说在指数没有出现大幅下挫的情况下,原则上不允许单只个股亏损超过20%。
(四)袁芳和王崇对择时的态度
袁芳管理的工银瑞信文体产业基金,是一只普通股票型基金,要求股票仓位不能低于80%,产品限制她没有太大的择时空间。从历史上看,股票的仓位在80%-90%之间波动,是有一些小幅度的择时的。但用模型归因来看,择时对她的长期业绩没有什么帮助。袁芳自己也曾经在季度报告里写过,认为择时对长期收益很难有贡献。
王崇的情况也差不多,他的基金股票仓位会更低一些,在75%-85%之间变动。偏离这个范围的有两次,第一次是2015年三季度股灾中,把仓位降到了70%以下,另一次是2018年2季度,认为市场超跌,把仓位加到了90%以上。但可惜的是,2018年三、四季度,市场继续下跌,王崇却没有坚持超跌的判断,做了减仓,到2018年末市场低点,仓位下降到了73%,也不算成功的择时。用模型归因来看,择时对王崇的长期业绩也没有贡献。
总得来说,他俩择时都不太明显,也都没有什么好效果,我估计未来他俩也都应该会放弃择时。
总结一下:
袁芳的特点是持股分散、会参考宏观形势做行业轮动,持有的行业相对集中,以消费和科技为主,会参与一些热点主题的交易性机会。在管理资金规模增大后,她希望向自下而上选股转型,但效果目前还需要观察。我觉得喜欢做行业轮动,参与交易性机会的同学,会适合袁芳。
王崇的特点是纪律性强、他和袁芳正好相反,是持股集中、行业分散。他重视估值、喜欢买市场关注度不高的板块等涨,注重控制回撤。喜欢做逆向投资,不喜欢抱团的同学,可以考虑王崇。
03
买袁芳还是王崇?
他们两个人的话,我会更偏向王崇一些。他们在历史业绩、评分各方面都很接近,但我对王崇的理念理解得更清晰,也更能接受,王崇在从业年限、管理规模经验上,也稍微更有优势一些。袁芳的业绩也很优秀,我会继续观察,但是觉得她的投资思路还在变化,我需要对她的投资理念有更清晰的把握,才会愿意去买。
袁芳新发的两只基金,工银瑞信圆兴、工银高质量成长,都在投资范围里增加了港股,投资范围大肯定更好,我认为是比工银瑞信文体产业更好的选择。
很多基金经理,在管理多只基金的时候,持仓都差不多,但袁芳这两只新发基金,持仓个股、权重上还是有一些差异的,策略并不完全统一,没法判断未来哪只表现会更好,选不出的话就各一半。目前工银高质量成长的合计规模更小,是43亿,灵活性略好一些,而工银瑞信圆兴是75亿。
王崇两只基金,交银新成长、交银精选,持仓、规模、走势都差不多,交银精选的赎回费更优惠一些,可以优先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