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读史之大唐(187):一场精彩的皇位争夺战——李世民立太子(2)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87)
李泰与李治的皇位争夺战中,第四个上场的人物,是他俩的大哥、废太子李承乾。他被李世民召去训话时说:“我都做了太子,还有什么好想的?只是老四整天琢磨要整倒我,我没办法,为了自保,再加上听了一些小人的撺掇,才走到今天。父皇要是立李泰为太子,正好叫他的阴谋得逞。”
这话说得有理吗?有理。有用吗?正常应该没用。他和李泰明争暗斗,又不是一天两天。李世民不但清楚,甚至可以说:就因为李世民的纵容才有今天。李承乾最恨的,恐怕还不是李泰,而是李泰背后的李世民。只不过他不敢说老爹的不是,只好讲些都是弟弟要害我的话。这和当年,李世民面对李渊那个'太白经天’的质问,讲的话有何不同呢?
但现实的结果,恰恰相反。“太宗因谓侍臣曰:'承乾言亦是。我若立泰,便是储君之位可经求而得耳。’”一是说李承乾讲得对,二是表态:李泰谋求太子之位,这种行为不对,不适合作太子。
简直天大的笑话!李泰谋求了这么些年,难道李世民是瞎子聋子吗?接班人的位置摆在那里,有机会谁不谋求?李世民当年的太子之位怎么来的,难道李建成让给他的吗?儒家文化里太多这种自欺欺人的东西,立太子就是一个典型。先是定个规矩'立嫡立长不立贤’,凭出身而不是凭本事来决定太子人选,认为这样可以减少争端(出身由天定,天定的没得争);然后,要求大家按照血统长幼乖乖排队、谁也别争。请问:这可能吗?'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之所在,无所不趋。对资源的争夺,是包括人类在内、一切生物的本能,何况皇位这样的资源?中国历史几百位皇帝,真正嫡长子继承的有多少?恰恰相反,死于非命最多的就是嫡长子,因为规定他是第一接班人、出头鸟嘛!隋文帝长子杨勇、李渊长子建成,到眼前的李世民长子承乾,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息争’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那是社会管理处于低级阶段的体现(反过来,也是传统文化有其落后性的一种表现)。更好的办法,是'公开、公平、公正’选拔人才,而李世民,并没有拿出一个好的方案。他一方面本能地扶持李泰,希望有点竞争;另一方面,又脱不开论资排辈的老规矩。英明果毅如李世民,在这个问题上心态矛盾、进退失据,为后人所笑、为史家所非议,实在是时代之过、文化之累啊!
现在,我们请出太子争夺战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人物——李世民。
李世民曾有一句话:'人主唯有一心,而攻之者甚众。’当领导的,大家都希望来影响他的心思。其他人说再多、做再多,目的都是打动皇上。他怎么想,才是立太子的关键。
先看李世民的实际行动。
四月六日,他召集开了两个会。第一个是小会,参加的除李世民外,有长孙无忌、房玄龄、李世勣、褚遂良和李治五人。其实从这个名单就知道李泰完了,房玄龄、李世勣是逍遥派,只管听皇上的。剩下那两个,是李治的铁杆。
李世民表情沉重,说:“我三子一弟(李承乾、李佑、李泰和李元昌)干出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真觉得活着没意思!”说完扑倒在御座上,又突然抽出佩刀要自残。长孙无忌等人大惊,赶紧冲上前,褚遂良跑得最快,一把夺下刀交给李治。
李世民这样子,从来没有过的啊。接下来的事更有意思了:
无忌等请上所欲,上曰:“我欲立晋王。”无忌曰:“谨奉诏。有异议者,臣请斩之!”上谓治曰:“汝舅许汝矣,宜拜谢。”治因拜之。
大家说:“皇上您有什么想法就说出来,我们大家听听。”
“我想叫李治做太子。”
长孙无忌表态:“全听皇上的。谁敢有意见,我替皇上斩了他!”
李世民转过头看李治:“你舅舅都答应了,还不赶紧磕头!”于是李治向长孙无忌下跪叩拜。
这一套弄完,李世民又问:“公等已同我意,未知外议何如?”我们几个统一了意见,外面群众舆论怎么样啊?
长孙无忌答:“晋王(李治)仁孝,一向获得大家拥护。陛下不信召集文武百官问问,只要有人反对,算我欺君之罪。”
于是,立即召开第二个会。地点:太极殿(皇宫正殿,相当于故宫太和殿,初一、十五开大会时用);人员:中央司局级(六品)以上全体官员。主题:推举新太子。
会上,李世民第一个发言:“我几个儿子里,承乾悖逆,李泰行事凶险,都不可以做太子。剩下人里面选一个,大家看看谁适合,只管明言。”这等于什么呢?一道选择题三个答案(长孙皇后三个儿子),先告诉你A、B不对,然后问你选哪个。参会的都是领导干部,这种送分题不可能答错的。众皆欢呼曰:“晋王仁孝,当为嗣。”李治全票当选为新太子。
当天,李世民下令将李泰拘拿,软禁于皇宫北苑。次日(四月七日),下诏封晋王李治为皇太子,大赦天下。李治在这次皇位争夺战中大获全胜。
看完上面这段,给人两个突出的印象:第一,李世民表现极不正常。第二,长孙无忌表现异常积极。
先说李世民的问题:他是大BOSS,用谁不用谁还不是他说了算,用得着象个讨糖吃的小孩,又是打滚又是自残吗?还当着中央全体干部的面,搞掩耳盗铃的把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