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之声||《从“荷花淀”到“大墙文学”​》作者:张士伟 朗诵:罗兰

↑点击上方"罗兰之声"订阅

当代文学家从维熙先生与张士伟先生

从“荷花淀”到“大墙文学”

 ――漫说作家从维熙

作者:张士伟  朗诵:罗兰  配乐:傅冰

人生啊,就像一朵云,随风吹着流走,命运的悲欢、逆顺、荣辱、苦乐以至最终的归宿都是那么的变化莫测。我始终弄不明白,谁在背后操控人生的命运?
       就说从维熙吧,1933年出生于河北玉田县城代官屯。年轻时当教师,顺利地当上《北京日报》的新闻记者。1950年就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并加入了中国作协。1955年出版了小说散文集《七月雨》,而且评论界把他的作品归入孙犁、刘绍棠创建的“荷花淀”文学流派,说他的作品具有朴素、明丽、清新、柔美的风格,洋溢着诗情画意,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好评如潮,春风得意,风风光光成了一位年轻文学名家。
       接下来就是从维熙人生命运的大转折,1957年,因胆敢直言时事就被打成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关进大牢。整整二十年的青春岁月被扔进了森严的大墙。按说这是十分悲伤的事啊!然而,二十年漫长的磨难却成就了从维熙的“大墙文学”,他为这个文学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他写“大墙”生活的名著当数《大墙下的红玉兰》。他从“文革”时期的一个监狱里发生的故事,正气凛然地揭露了十年浩劫时期的是非颠倒、鬼域横行残害正义的黑暗现实。紧紧地联系人民悼念周恩来总理,展现了正义与邪恶的斗争,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此后评论界就把揭露“四人帮”横行时期监狱生活的文学作品称为“大墙文学”。从维熙很自然地成为这一文学的代表人物。他此类题材的作品还有《走向混沌》《远去的白帆》《风眼泪》《亡命天涯》《逃犯》等等,其中好几部中篇小说获奖。
       《远去的白帆》是一部优秀作品,但小说初稿送在几个大型杂志的编辑部却遭到拒绝,都因作品锋芒太利,谁也不敢发表。从维熙拿着小说稿请教了巴金先生。巴金读了以后,却大加赞赏。巴金先生说:“《远去的白帆》小说展示了历史的严酷,在严酷的主题中,展示了生活在底层的人性之美。”作品在巴金主持的《收获》上推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并获多项奖励。

20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在朋友江达飞先生的陪同下走进了著名作家从维熙的家。他当时已经是个大名人,但居住的却是极普通的居民楼。江达飞先生当时在文化艺术出版社当编辑,与从维熙是很要好的朋友。有他的引荐,我们便一见如故,轻松地交谈,非常融洽。我环顾他的书室,也记起别人写他书房的文章:“普通的居民楼,书房里一圈深棕色的书柜,连玻璃也是茶色的,显得屋里很庄严。里边不光是书,还放了好多酒。他说,酒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酒是有情物。”实地看了,情景如故。我开玩笑地问他:“从先生,酒是您书屋的组成部分,不可或缺!酒真的是有情物吗?”
       从维熙笑了,说:“我写东西就仰仗它的力量,没有情,哪来的灵感?”接着从先生问我:“您喜欢读我的小说还是散文?”我回答他,都喜欢,“荷花淀”也好,“大墙”也好。他从中柜里拣出新出的几本书题赠,其中一本就有还能嗅到油墨香味的精装小说《断桥》。书名有点古典味,很诗意!
       在从维熙的作品中,我读的最愉悦的莫过于他自传体的长篇纪实小说《裸雪》。《裸雪》在从维熙的作品中别具一格。我非常认同评论家的说法:“以独特的视角,童话般世界的创造,散文诗的叙述方式……”小说写的是他那一代人的童年生活。小芹和丫头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厮混嬉戏,小小年纪,甚至连男女有别都分不清。玩那些人们童贞年代的过家家、钻秫秸垛、捉迷藏、捉蝈蝈、与大山对话,表现了人生的本真,最迷人的画面。我读的时候,仿佛也回到了童年。懵懵懂懂,变化莫测的世界,充满了惊奇,充满了美丽遐想。还写到日本鬼子的灭绝人性,捡拾洋铁盒的小芹差点被鬼子扔在碾盘上碾死。作者叹道:“人间的经纬像一把剪刀,不断削减着童年的无忧无虑,增加着小小心灵上愁楚的负荷!”
      《裸雪》以童贞的眼光,深刻体察到现实人生种种世相和景观。内蕰深厚。我读过多年,尚能背出精彩描写:“它像冬天的晶莹雪花,像夏天清澈的露珠,像秋天的一片枫叶,像春天尖嫩的柳芽!”文字像诗,清新透明,又新异隽永!

我们谈到他的大墙文学,也谈大墙里边的生活。我敬佩他面对苦难的刚毅及乐观的人生态度。我问从先生:“二十年啊,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二十年是多少?那么多的苦日子您怎么熬啊!”
       从先生笑道:“逆来顺受呗,咬着牙熬,乐观地对待,往好处想,往光明处看。观察、思考、体验,还能有别的办法吗?人生,谁没有个三灾八难。你不也一样受过罪?牙一咬,走过了苦难,现在我们坐在一起聊天,不也很快乐?”
       我说:“我受的那些苦,比起先生您可说是小巫见大巫。我在大墙以外改造,早晚还能与妻子儿女在一起呀,可先生您……”
       从先生点头说:“是有点不一样,你在苦境中享受天伦之乐,我就没有人身自由。上矿山劳动,我和矿工们在一起就感到十分愉快,什么苦恼也就没有了。苦难的经历积存起来,就是一笔很大的精神财富!没有这些经历,就没有《大墙下的红玉兰》。”
        这真是先生的经验之谈,给我不少人生的启示!从维熙先生1978年重返北京文坛。1995年出版了八卷本的《从维熙文集》,2000年作者回眸他经历的右派劳改生活体验,写出了长篇纪实文学《走向混沌》三部曲出版,引起社会强烈的反响,确立了“大墙文学”的独特地位。
       从维熙先生已届入八十六岁的高寿,爽朗乐观让他越活越精神!他光辉的文学成就引起世界关注,被英国剑桥编入《世界名人录》《国际名人传》。
       我真诚地祝愿从维熙先生成为文学界的百岁老寿星!
                                        2017.10.14.

朗诵

罗兰:语言艺术教育及研究人,大型活动策划人。获语言类“国际优秀导师”奖。

作者

张士伟:1939年生于甘肃陇南。20世纪60年代加入中国作协成为会员,曾以鲁婴、峙巍、欣秋等笔名发表小说、散文、戏曲电影剧本,偶写文学评论。中年后专门从事文学艺术理论研究。现已退休在北京养老。

往  期  精  彩

《作家杨沫的青春故事》作者:张士伟 朗诵:罗兰

《 漫漫 <寒夜> 魂系巴金》作者:赖永勤 朗诵:罗兰

《姑姑的背》作者:张士伟 朗诵:罗兰&董书言

《罗兰之声》订阅号,用声音与您邂逅!将为喜欢罗兰之声的朋友们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罗兰之声后期将针对性地开设不同等级的线上课程。《罗兰之声》订阅号也将推送相关课件和朗诵作品。营造一个多平台、全方位的学习、交流和探讨的氛围!

罗兰之声用声音传播真善美!请长按二维码关注

罗兰之声 原始ID: gh_239d57d45a85

第二百一十七期     主编邮箱:1946163792  @qq.co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