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故事』彭灏|砍掉脑袋碗口疤

砍掉脑袋碗口疤

追记彭同祥烈士不畏生死

心系乡亲的故事

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战争中,屯庄彭氏家族中九名青壮年抛头颅、洒热血、为国捐躯。有的英勇杀敌、血洒疆场;有的身先士卒,命染黄沙;有的被叛徒出卖,面对威逼利诱、严刑拷打,舍身取义。下面我要讲的是我的先辈彭同祥,面对敌人的枪口,大义凛然,牺牲在自家土地上的英勇事迹。

一九四一年,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日军对华北地区的抗日军民实行了惨绝人寰的“三光”政策,同时收编土匪、乡霸及意志薄弱者,使之成为他们的走卒豕犬,妄图对我抗日根据地实施“铁壁合围”,一时间华北大地岗楼林立、沟壕纵横。“烧光、杀光、抢光”之阴霾乌云也笼罩博野县境域,村村有哭声,户户皆担惊,人人均慎行。

17岁的彭同祥就是在这样艰苦卓绝的岁月中,走上了革命道路,加入到拯救民族危亡的抗日队伍。

一九四二年五一以后,青纱帐刚刚长成。在青纱帐的掩护下,身为博野五区游击队通讯班班长的彭同祥和副队长到位于阜平的晋察冀边区政府送信,在返回博蠡中心县委五区游击队的途中,彭同祥向副队长请假回家看望亲人。他已经一年多没回家了。

连日来,晚上奔走在乡间僻野,白天在沿途堡垒户家藏身,吃不好、睡不安,所以当他借着月光摸黑回到家中时已疲惫不堪。他终于看到了日思夜想的父母和一直牵挂的爷爷、奶奶,吃上了热乎乎的饭,躺在自家炕上,放心地睡了一个安稳觉。第二天早上醒来,他看见奶奶拿着他那鞋帮子刚能挂住脚的鞋,眼含泪花,心痛地说:“孙儿呀!这是跑了多远的道,脚上得磨多少泡呀!赶紧换上你爷爷的鞋,我和你娘再给你做两双,穿一双,另一双你带到队伍上吧!”。

天一擦黑,鞋还没做好,同祥就对娘说:“娘,今天晚上我得赶到河东,多做点干粮,我吃饱了好赶路,有剩余的就带给其他同志。”

饱餐一顿,身背干粮,同祥就披着星光踏上了回五区小队的路。

彭同祥出村口不远,从路旁树后闪出两个伪军,举着枪拦住了彭同祥的去路,声色俱厉道:

“彭同祥,我们等了你一个晚上了。把信留下,放你一条生路。”

同祥面不改色心不跳地回道:“要信没有,要命有一条!”

“你们县委在哪儿?告诉我们,也可以放你一马。”

“我们姓彭的都是好汉,宁死也不出卖组织。要杀要剐,任你们挑,砍掉脑袋碗口疤,十八年后又上马。”

“彭同祥,既然你执迷不悟,明年今天就是你的忌日。”

“等等,别让我死在村边的大道上,我怕吓着我的乡亲们。再往东边走十几步,我死在我家地儿里!”说完大踏步地往东走去,脚上穿着那双刚能挂住脚的鞋。

两个伪军被彭同祥的凛然正气吓得一时无言以对,手里的枪在星光的映射下微微抖动。

“呯”一声枪响,一个刚满十八周岁的热血青年,为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临死,心里惦记的还是他至亲至爱的乡亲。

彭同祥英勇赴死的消息传到《冀中导报》报社,报社主编董栋口占一绝,表达了对彭同祥的敬佩之情:“十七八岁彭同祥,鸿雁传书抗敌忙。大义凛然铁骨铮,柔情似水美名扬。”

解放后,彭同祥的英名载入博野县的一千九百八十名烈士群谱中,他的英雄气概将与日月同辉、山河同在,像博野大地上的草木一样常青。这正是:

先辈彭同祥,彭门好儿郎。

铮铮铁骨汉,英名永传扬!

题革命先烈彭同祥

甘抛热血保家乡,换取流传万代芳。
吾辈自应知博野,彭家英烈有同祥。

——博野乡音编辑部魏东坡

作者简介

 彭 灏

(PENG HAO)

彭灏,男,博野县屯庄村人,生于一九六五年十月,历任定州市联社驻清风店办事处办公室主任、北王家庄供销社代理主任、定州市供销职校讲师、定州市供销社办公室秘书组组长,在博野县企业局、经贸局、经发局办公室执笔综合文稿撰拟定稿,现任发改局办公室主任。曾于一九七八年博野县初中语文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在定州市油棉厂和留早供销合作社争创国家商业部、供销总社先进单位中承担资料主笔工作,博野县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的编制中担任主笔撰拟人,博野县第一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主笔,博野县对接雄安新区规划课题研究报告主研。

本作品经过作者授权,其它媒体刊物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审阅:孔淑茵   王淑英

本期编辑:郭泽民   庞里地

征稿
光阴故事

故事,传说,是一种活力无穷的酵母。时间将它们酿成陈年老酒,启迪着智慧,温暖着世人,芬芳着时光。让我们一起阅读,一起品味。

投稿须知:

1.作品如为原创,忌抄袭或者盗用他人作品情况,杜绝任何侵权行为。

2.欢迎心中有故事的朋友将您的故事讲出来。同时欢迎大家将您读过的古今中外的好故事推荐给大家。

3.推荐稿件请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品请注明以真实姓名或笔名推介,如实名发表,作者可提供120字内个人简介及生活照一张。

4.邮箱投稿请在主题处采用“光阴故事”加“作品名称”格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