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纪实 ▏偶遇山翁扎扫帚

乡村振兴专题 003期

偶遇山翁扎扫帚

马秀华/摄影/撰文

扫帚手艺人刘广银

扫帚

从少康捆扎的第一把起

便一路走来

4000多年

为中国庭院地面清洁的主要工具

脱贫攻坚

扫帚悄然走出农家庭院

走进社区

走进乡村小路

走进乡村公共场所

扫帚在农村

扫帚不大

标志着农村文明的进步

标志着农民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

标志着乡村振兴跳跃着的一个亮点

扫帚,简单

就是一把竹毛

扎扫帚的民间艺人

普通,根本不被世人关注

但,就是他们

默默地传承、奉献

老祖宗的这一发明得以尚存!

近日

我在桐柏县程湾镇栗子园村采访

途中偶遇刘广银

他68岁

50岁学习扎扫帚

算来一十八年

我有幸拍摄了制作过程

方知扎扫帚之艰辛

刘广银扎扫帚

一刀、一钳、一扁锥

十道工艺

全部手工

他的扫帚

可扫地

亦可做工艺品

刘广银扛着一捆半成品的扫帚走来

砍伐

所用材料是深山中生长的一种山野竹

冬春季上山寻找

粗细适宜

砍下,扎梱儿背下山

打杈

趁湿把手握的一段

枝叶砍掉

再把抢茬细刺刮光

去叶

把清理过的竹毛阴干

去叶

破蔑

粗竹子破蔑

分层、打磨柔软光滑

扎箍

用竹篾子捆扎第一道箍

先把竹毛扎紧

扫帚的粗细、长短、整齐

全在这一步

捆扎第二道箍

第一道箍跟第二道箍

距离是小臂的长短

扫帚扎得实不实、紧不紧

靠的是手劲

他一把下去

把竹子捏得吱吱响

捆扎第一道箍

牙咬着的是竹篾

手把竹子紧捏

两臂外撑

一圈一圈地缠绕

胶合

一石一洞一把火

特制的地下工具

把竹子烤出油(胶)

手捏、脚踩

叫散乱的竹枝互相粘紧服帖

夹烤扫帚毛的石头和地炕

在地头烘烤

这个烘烤“设备”伴随他18年了

扫帚烤出的油粘黑了厚厚的帆布手套

用木柴加热的火道

压实

用石头把扫帚的前端进一步压紧压实

定型

扫帚最后一道工艺

刘广银在撸直扫帚

最后定型

刘广银把成品往家里

这次偶遇,算是长了见识。

我拿起一把,上下捋捋,溜光,竹节处处理的很光滑。

远观一捆,高低无别,一二三道箍跟尺子测量过一样整齐。

若把扫帚立起来看,酷似毛笔的模型,原本蓬松的竹毛子,服顺地黏在了一起。

我买了5把,从副驾伸到后窗,车内实在塞满了啊!

刘广银却哽咽了,“可惜啊,可惜啊,没人再学这手艺儿啦!”

··· END ···

史料载:四千年前的夏代,有个叫少康的人,一次偶然看见一只受伤的野鸡拖着身子向前爬,爬过之处的灰尘少了许多。他想,这一定是鸡毛的作用,于是抓来几只野鸡拔下毛来制成了第一把扫帚。由于使用的鸡毛太软,同时不耐磨损,少康即换上竹条等为原料,也就是今天的扫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