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俊田 散文 钟灵毓秀凤凰山

终于迎来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旅游采风活动。5月29日,遵化作协一行50人乘大巴向迁西凤凰山出发。一路上欢声笑语,气氛和美,作协副主席周祝国带头表演节目,他朗诵的诗歌体现了诗人的超然风采;老同志唐继胜一首《在那遥远的地方》把全车人带到遥远的西北高原,能歌善舞的依诺女士,演唱的歌曲有台湾明星刘若英的风度,四川作家陈寿才的朗诵,没有一点难懂的四川味,各有千秋的才艺展示让大家赏心悦目,让旅途不再寂寞。
我有十几年没有出门了,眼观车窗外,处处都感到新鲜:记忆中陈旧混乱的建明镇,现在也让人耳目一新,街道宽阔了,楼房规矩了,像个城镇的样儿了。
正如宋代岳飞在《池州翠微亭》一诗中说: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如今我们的国家平安和谐,处处都有迷人的风景,让你自由自在地游览。
大巴向东行驶,到了三屯营。它的旧模样也早已不见了,总的感觉就是新,钟灵毓秀的景忠山下已没有一处旧房,都是成规模的旅游设施,像饭店啊,宾馆啊。这些过去也不是没有,就是小气,土气,而如今却是处处大气豪气,让人倍感赏心悦目。
大巴又东行10公里,我们就到了凤凰山脚下了。凤凰山旅游景区大门右侧是停车场,停车场很大,不愁车辆停车。由停车场向南走200米,就到了凤凰山的正门。正门气宇轩昂,“凤凰山”三个鎏金大字闪闪发光,门内有电瓶车场,不愿意步行的可乘车上山。

凤凰山被称为祈福圣地交通便利,是京东第一庙会的举办地。景区有河北最长的丛林水滑,丛林旱滑,祥福阁,摩天岭,步步惊心,高空滑索,悬崖秋千等大小景点20余处,山上古岩峥嵘,苍松蔽日,清翠欲滴,云雾缥缈,自然景观鬼斧神工,风格独具,景色优美。
踏入景区处处感到新奇,与众不同。距离景区正门500米处有一巨石横卧路中央,上雕刻着“吉祥止止”四个大字。为什么巨石横卧于此,这在全国也属首家。“吉祥止止”什么意思?巨石上注释:让幸运吉祥留住,喜事好事不断出现。出自《庄子·人世间》。这是对游人的吉祥祝福,到了凤凰山,你就有了吉祥幸福,吉祥幸福止步与你。过了巨石“吉祥止止”,迎面而来的是分列两边的八墩栆红色花岗岩巨大石鼓,底部雕着小狮子,石鼓是古时用来雕刻文字的刻鼓,而在这里则是供游人们坐下休息用的。临近正门有一对整块岫玉雕就的大象,上面分别有小象和鸡,取“吉祥如意”之意。大门西侧的一处门前有两尊麒麟石雕,是生命智慧灵感高尚的代表,大象体型庞大肌肉强壮力大无比,人们把它视为强壮力量的化身。

景区注重用古朴吉祥好运的祝语迎来宾客,让人们有个好心情,满怀喜悦步入景区。
宋代诗人王观在《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写道: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山水相依方成佳境。在众多景点之中,禅寺对面的莲花池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象。它布局非常巧妙。
莲花池在109个台阶之下,过三孔桥,就到了池中央,池中有两亭,亭四周用假山石围成乌龟的形状,亭外水中清澈见底,荷叶田田,荇菜展叶,水毛艮密密层层遍布池底,零零散散的各色金鱼在游荡,让人浮想联翩。池外有环池甬道,甬道上古朴的靠椅,游客累了,可靠椅休息。莲花池的东西南三面有近十道护坝梯式平台,平台上有松柏、黄杨和红叶李、银杏、核桃、苹果等……可以想象这些都是为保持水土、防滑坡而构建的,同时也营造了景区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景的优雅意境。池子的北面有阶梯式护坡,护坡上均匀地栽着圆柏树……

美丽的莲花池吸引着我,是因为迁西人民为了开发旅游事业投入了那么大的资金和力量啊。就说护坝那是永固型的,水泥护坝何其坚固,总长5400多米,加上平坝上的树木,以及那唐王门、太平山、悬崖秋千呢……我估计上亿元不止。
打造这么一个大规模的景点,是迁西人的魄力,迁西人的智慧,迁西人的能力,更是迁西人独到的眼光。旅游事业是千秋万代的事业,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业。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它的优美风景吸引着迁西、唐山、河北,乃至全国的游客。景区带动餐饮、住宿,带动经济,会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老牛在歌唱……”一对对帅哥靓妹手拉着手,在欢快地歌唱、跳舞。在池中拍照的中老年人也很多,处处是欢乐祥和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在旅游事业的发展,在享乐方面的追求都体现了这一点。
到凤凰山旅游的游客,越走越高兴,虽然海拔500多米的高山让他们各个感到身体疲惫,但他们劳累着,同时也快乐着,都认为不虚此行。同时,也计划着下次在荷花盛开的时节,带更多的亲友们来,慢慢游,慢慢看,为了减少年纪人的劳累,还可乘坐实惠便利的电瓶车,减少路途劳累,多看景点,还可带上录像机,保存景点资料,回来时再反复看,写一篇旅游美文,对景区景点赏析评点,让凤凰山永远留在记忆中。

当我们依依不舍地挥手告别丰姿卓越的凤凰山时,它的如画美景留在了我的记忆中,祖国的好山好水留在了我的记忆中,改革开放给普通民众带来的巨大实惠也留在了我的记忆中。留住美好的记忆,也就留住了对国家、社会的感恩,从而让我们拼搏努力迎接新的征程。祖国在飞速发展,人们在诗情画意中安居,祝愿我们的国家山清水秀,景色怡人,祝愿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日益强盛,永远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作者简介

崔俊田

遵化市建明镇人,73岁。82年见《武警报》《工人日报》,19年加入遵化作家协会,20年加入唐山作家协会,在中国散文网  湖南文学   河南文学 华北精短文学,河北省地县刊物均有文学作品发表,获中国散文网一等奖   湖南文学全国联赛纪念奖  唐山晚报三等奖   金秋文苑三等奖   文集《铭心往事》出版。

投稿须知 

1、投稿邮箱yanshanshiwen@163.com。

2、来稿请用word格式排版,并附上作者姓名、个人简介、生活照一张及个人微信号一并打包发送到投稿邮箱。投稿标题:作者+题材+标题。

3、稿件须是网络原创首发作品,文责自负。

4、投稿后一周内未收到回复即另行投往他处。

5、读者赞赏的一半为作者稿费,稿费每月发放一次。不足十元不发,集体创作以及多人作品一次刊发原则上留作平台维护费用。

主 办:遵化市作家协会

顾 问:关仁山 峭 岩 李春雷 杨立元

东 篱 王立新 马 良 张国印

编 委:范丽丽 张国印 曹雪艳

    王翠红 杨晓健 张玉红

主 编:曹雪艳

副主编:王翠红 杨晓健

编 辑:

小说与儿童文学:代文静

散文与报告文学:杨晓健 徐小东

现代诗歌:王翠红  王颖春 刘艳芹

古体诗词:刘艳芹

评论与文学动态:梁淑艳

本期编辑:徐小东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0)

相关推荐

  • 鞍山-千山(上)

    我十七岁在大连读大学时,就知道千山.只到今天成为74岁的老翁,才遂愿.一天八小时,徒步游遍千山. 从五佛顶开始,尽尝"望山跑死马"之趣,越岭攀山,足踏崎岖,直至"天外天& ...

  • 邹城市张庄镇凤凰山景区徒步游

    邹城市张庄镇凤凰山景区徒步游

  • 散文《山城引得凤凰来……》 董凯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凤凰山,多么美丽诱人的名字呀?要不,为什么在辽宁的朝阳.河北的山海关都有它的姊妹山?在我们的国土上,究竟有多少座以 ...

  • 崔俊田 / 散文 / 柿子饼 螺丝转 缝纫裤

    在我的印象里,我第一次吃到柿子饼是在1958年的冬天.那些年,奶奶在我家养病,老姑姑来看望奶奶时,常常会给老人家带些小食品,其中有一样就是美味的柿子饼. 柿子饼个儿不太大,圆圆的.扁扁的.软乎乎的,有 ...

  • 崔俊田 散文 给老师看孩子

    1962年,我已经十一岁了,正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那时,学校三.四两年级的学生在一个教室复式班学习.上合班课时,老师先给左半部的三年级讲课,右半部的四年级复习功课,给四年级的同学讲课时,三年级的做作业 ...

  • 崔俊田 徐小东/散文/童年的看青人

    说起儿时乡村的那些故事,真是千奇百怪,有的让人愤怒,有的让人流泪,有的让人温馨回味,老百姓的生活是离不开故事的,没有故事便没有生活.可我要说的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这些半大小子与乡村看青人的故事. ...

  • 第四届【散文精选入围作品】崔家的枣树II崔俊田(河北省)

    崔家的枣树 ☆崔俊田(河北省)   在那些岁月里,洪鸭屯村其他人家没有果树,只有在村西北部的老崔家有一棵树龄有好几十年的果树-枣树.这棵树是崔家祖宗崔凤自己亲手栽植的,崔凤在离世时和家人们说:这棵树别 ...

  • 崔俊田 /徐小东 散文 大美乡村沙石峪

    大美乡村沙石峪以其独到的文化精神魅力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人们.10月23日上午,我们一行坐上汽车,从县城向南东方向驶去,开始又一次重温沙石峪红色记忆之旅. 美丽的沙石峪村位于遵化市东南20公里处,是全国闻 ...

  • 崔俊田 单口相声 宇宙牌汽车

    诸位.今天我斗胆给大家说段单口相声,咱一起乐一乐. 我说是相声,其实也不一定称得上是相声,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相声嘛,必须能把大家逗乐了才行,你想让大家鼓掌,无人鼓掌,你想让大家笑,可就是无人笑,那叫 ...

  • 随笔|崔俊田:他72岁圆了作家梦

    他72岁圆了作家梦 崔俊田 遵化市建明镇有个小村叫洪鸭屯.洪鸭屯有户人家叫崔殿村家,崔殿村35岁就离世了.他的爱人"老三家"带着三个孩子艰难度日.谁也没想到这个家能成个家,这个家的 ...

  • 加油河北 加油石家庄/崔俊田

    加油河北  加油石家庄 疫情侵入河北 侵入邢台 石家庄 英雄的燕赵儿女啊 热爱祖国 心向党 挺起了强健的胸膛 筑起长城万里长 齐心协力 打一场硬仗 在燕赵土地上 到处都是抗击疫情的战场 加油河北 加油 ...

  • 崔俊田|饥饿的记忆

    文丨崔俊田 俗语说:富而不娇易,贫而不怨难. 小时候,我生长在计划经济时代的贫困乡村,少年时代的好多年月都是在难熬的饥饿中度过的.那年代,一般情况下,常常是每年过了春四月,家境贫困的老百姓就不能按顿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