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丨考不上清华北大,连去街道办都“不够格”?

你好,我是聂辉华。
最近,杭州市余杭区的一份招聘公示名单让很多网友“扎心”了。在公开显示的48个岗位中,拟聘用人员清一色全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硕士或博士毕业生,其中北大毕业生38名,清华毕业生10名。
你可能很好奇,这是什么“国字号”单位,居然能吸引这么多顶尖人才?你错了,这只是杭州市某个区的招聘。按照行政等级,杭州市一个区就相当于一个县。只不过杭州作为副省级市,它的区比普通的县高半级。
更“辣眼”的是,这次面对“清北”招聘的岗位中,有8个岗位属于最基层的街道办事处。例如,一位北大地球物理学博士去了南苑街道办事处,一位北大生物学博士去了五常街道办事处。
杭州余杭区招聘公示(部分)
想想看,如果你老家的县政府及其下属乡镇,一次性招聘了48个清华北大的研究生,会不会亮瞎你的眼?
此事在网上流传开来之后,当地有关部门(余杭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出来回应:第一,这是2018年的招聘公示;第二,这不是大材小用。但是,在我看来,这些回应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带出了更多问题。

问题1:清北博士去街道是不是人才浪费?

先请有关部门回答第一个问题:清华北大的博士去街道办事处上班,是不是人才浪费?
请注意,“浪费”的意思,不是说清华北大博士能否干好招聘岗位的本职工作,而是问其他学校或其他学历的人能不能同样干好这份工作?这其实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机会成本。遗憾的是,某些部门的人看起来没有理解这个基本概念。
街道办事处是干啥的?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基本上都是跟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家常事务。
如果一个待人接物比较得体、做事比较踏实的中专生都可以干,那么让一个研究生来干就是浪费;如果一个普通研究生能干,那么让清华北大博士生来干就是浪费。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如果余杭区要证明这些街道办职务以及其他职务不是大材小用,那就请详细地说明一下,究竟这些岗位需要什么特殊的高级技能,以至于非清华北大研究生不可。遗憾的是,余杭区的官方回应没有get(抓到)要点,也无法自圆其说。
在任何一个社会,人才都是最宝贵的资源。最宝贵的资源当然要实现最优配置,否则就是浪费人才、资源错配。
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施莱佛(Andrei Shleifer)及其合作者,专门对人才配置问题进行了研究。
施莱佛等人将所有的岗位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创新型岗位,负责把“社会蛋糕”做大,例如企业家、科学家;第二类是寻租型岗位,这类岗位不直接创造价值,只是负责分配社会蛋糕,例如公务员、律师。
他们指出,合理的人才配置,应该是顶尖人才都去从事创新型工作。“当有才能的人成为企业家时,他们会改进所在部门的技术,带来生产效率和收入的提高。相反,当有才能的人成为寻租者时,他们的个人报酬大部分来源于对他人财富的再分配,而不是来源于财富的创造。结果,有才能的人便没有机会来改进技术,经济也陷入停滞。”

细品这段话,可谓振聋发聩。

中国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变局”。中国能否摆脱“中等收入陷阱”,能否在高科技领域占据制高点,能否在严峻的国际形势下提高综合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顶尖人才能否实现最优配置。
清华北大博士最应该去哪里发挥作用,答案一目了然,但肯定不是去街道办。联想到前段时间中科院某研究机构90多个研究人员集体“出走”,有关部门真的应该反思一下,“我们在吸引高端人才从事创新型工作方面,是不是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
有人认为,清北博士去基层工作,能够自下而上推动基层治理,这当然是人尽其才。果真如此,为什么这些清北博士不去中西部的县乡工作?国家设置的“选调生”已经有这方面的制度安排,何必一窝蜂跑到富庶的杭州去拿几十万元的高薪呢?拿高薪也没问题,问题是你不能一边拿高薪,一边唱高调。

问题2:有关部门的人才选拔机制是不是有问题?

从个体角度讲,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职业路径,这无可非议。
一位北大法学硕士作为当事人就说了实话:“我觉得基层很锻炼人,而且也有晋升空间,好多当年一起来的小伙伴现在都走上了重要的工作岗位。”
很多网友可能不太了解内情,千万别不把街道办当回事。聂老师在这里给大家科普一下,象杭州这样的副省级市,一个街道办事处的级别是正处级,也就是和县政府平级。我估计,清北研究生来街道办,三两年后可以升为正科级,三五年之后就可以升为副处级。这分明就是一条仕途捷径啊!
相反,如果一个毕业生去了中西部的县政府,要想升到副县长级别(副处级),没有一二十年根本不可能。关键是,在一个县里,99%的公务员终其一生,其仕途都将止步于副处级。因此,千万不要小看这些“街道办新来的年轻人”,他们仕途远大。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在一个市场经济社会,合法地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并不是什么坏事。就算清北博士去街道办是一种人才浪费,对于清北博士来说也不是他们的错。那么错在谁?错在制造了人才浪费后果的有关部门。
按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彭斯(Michael Spence)的看法,其实学历只是一种证明自己能力的信号。因为个人能力是一种不对称信息,用人单位通常不知道一个应聘者能力的高低。
于是,读大学、拿文凭就成为证明自己能力的一种办法。这就是为什么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 都喜欢招聘名校毕业生和高学历人才的重要原因。从这个角度讲,杭州市余杭区热衷于招聘清华北大博士,似乎没什么问题啊?
问题在于,中国各级政府每年都进行大量的各类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聘,从“国考”、“省考”到“市考”和“县考”。这么多年过去了,有关部门对于如何甄别适合本单位的毕业生,我相信就算不是了如指掌,也不应该是完全的信息不对称吧?
什么层次的学历能干什么样的活,负责招聘的主管单位心里没点数吗?难道过去的经验证明,普通学校的大专毕业生干不好街道办的工作吗?非要通过“名校学历”这种高成本的信号来选拔人才吗?
说白了,杭州余杭区的做法,表面上看是通过高标准、严要求来选拔人才,实际上可能是另一种形式的“懒政”和低效率。当然,也可能是高收入地区的一种炫耀性人才高消费。我真担心这种攀比之风愈演愈烈。

问题3:“定向招聘”是否涉嫌就业歧视?

在余杭区招聘事件中,出面回应的北大法学硕士认为,“工作本来就是你情我愿的事”。很遗憾,在我看来,这位北大法学硕士犯了一个法律常识错误。公家单位的招聘,还真不是“你情我愿”就合法合规了,事实上,余杭区的这次“定向招聘”明显涉嫌就业歧视。
从法律上讲,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平等就业”应该包括应聘者不能因为学校而遭遇就业歧视。
从余杭区的官方回应来看,2018年和2019年组织了两批专门针对清华北大两所学校的定向招聘。
网上流出的照片显示了一条横幅,上书一行大字:“欢迎清华北大学子参加余杭区党政储备人才招聘面试”。
杭州余杭区横幅内容
那么问题来了,余杭区作为一级政府,用纳税人的钱招聘公务员,凭什么专门针对清华北大两所学校呢?难道其它学校的人才不能在当地做公务员?
如果招聘单位是一家私营企业,老板想招自己的小姨子还是小舅子,悉听尊便,反正是造自己的钱。但如果招聘单位是一个公家单位,它必须保证招聘“公开、公平、公正”。特别是,政府部门的编制本来就是死的,“一个萝卜一个坑”。你进去了,别人就必须出来。
在这场“零和博弈”中,当地政府制定的规则明显是偏袒了清华北大,而排斥了其它学校的毕业生。这就是我前面提到的“分蛋糕”游戏:你分多了,别人自然就分少了。
那些为余杭区招聘事件点赞的网友,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机关的就业岗位就这么多,如果你的孩子将来考不上清北,那对不起,可能连去街道办的机会都没了。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就业过程中还存在不少歧视。女性受歧视,孕妇受歧视,相貌受歧视,“小三阳”(乙肝病毒携带者)受歧视……要指望企业自己纠正就业歧视是很难的,因为经济学研究表明,一些就业歧视本身对用人单位来说是有利可图的。
消除就业歧视的渠道主要有两条:第一是完善法律法规,例如2010年时有关部门规定取消入学、就业体检中的乙肝检测项目;第二是国有单位带头垂范,因为它们负有比私营单位更多的社会责任。
在地方政府治理方面,杭州市在很多方面都走在前列。它本来应该发挥模范作用,带头消除就业歧视,而不是借助“清北”的金字招牌来制造不公平的就业机会。
遗憾的是,在余杭区招聘事件中,很多人只关注了个人的大材小用问题,却忽视了背后的制度性不公平。
事实上,就业歧视比人才浪费更严重。因为人才浪费可能只是一时的人才错配,高水平的人才如果没有实现人尽其才,还可以再次流动,实现更优配置。
但就业歧视不仅一开始就阻止了他人进入某个就业市场,而且这种就业歧视往往是一种制度性歧视,会加剧社会上的不公平竞争。当这类风气越来越严重时,最终甚至会损害整个社会的科技创新能力,甚至导致经济停滞。
亲爱的听友,如果你觉得我讲得有道理,欢迎关注我在看理想的节目《不完美世界的博弈:契约经济学35讲》;如果你觉得我讲得没道理,欢迎你在评论区“吐槽”!再见。
(0)

相关推荐

  • 哈佛博士后入职街道办,只想搞钱?“屈才”是最傻的说法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罗林姣,此前因入职深圳南山区,担任桃源街道办副主任一事,被网友们热议. 大家对她的疑惑是:哈佛名校毕业,又是博士后,如此高学历人才,却选择当街道办副主 ...

  • 学历高消费是“一格一格降人才”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4-14 02:46 [光明时评] 作者:艾萍娇(教育研究者) 广州一区日前面向全国公开招聘50名中小学在编教师,学历要求为博士研究生.该消息引发网友 ...

  • 号论丨清北博士扎堆街道办,是城市化的必然

        一号旁白:     人尽其材. 清华北大博士能从街道办做起,就很了不起. 近期,一张杭州市余杭区街道办的招聘公示截图火了,原来在这份长长的公示名单上,都是清一色来自清华北大的硕士.博士. 清北 ...

  • 清北硕博到街道办工作,高昂教育经费用在基层小吏身上划算吗?

    清北硕博到街道办工作,高昂教育经费用在基层小吏身上划算吗? /// 01 清北硕博到街道办工作,高昂教育经费用在基层小吏身上划算吗? 杭州余杭区招聘公示火了,因为这张公示名单中几乎都是清华北大的毕业生 ...

  • “学历查三代”:本科学历对就业的影响有多大?

    最近职场观察类真人秀<令人心动的offer2>热播,八名履历光鲜的法学院毕业生进入中国的红圈所"君合律师事务所",经历为期一个月的律所实习生活,争夺两名转正名额.从已经 ...

  • 街道办招8人清华北大毕业生:理想主义者的阵亡

    琴深如海绝对原创的文字精神,笔随心,文随情,不从俗,反抄袭.人生的意义,不是得到了什么,而是为世界留下了什么. Saying:大材小用的招聘,实则上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追求. 文/如海 杭州市余杭区招 ...

  • 为什么深圳这么多清华北大毕业的选择去做小学和初中老师?

    我是岭南通途,我来回答! 为什么深圳这么多清华北大毕业的,选择去做小学和初中老师?前段时间,清北博士毕业的人去初中小学当老师,去街道办上班在网络上火了一阵子,也确实有一些清北毕业的高材生选择了这些体制 ...

  • 为什么考不上清华北大

    ----与几位当教师学生的谈话聊天       你们周围为什么没有考上清华北大的,这是一个大家都在说的一个话题.这个很难说,搞不好要得罪人.我作为你们曾经的老师或过来人说几句,也是大家的意思和多数家长 ...

  • 哈佛、清华、北大高材生去街道办最基层,杭州一民企经理直接做领导

    这几天,有两个地方的街道办很火. 一则来自杭州市余杭区的招聘公示引发大家关注,在这份2018年余杭区招聘人员的公示名单里,清一色是来自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学历均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他们当中8个 ...

  • 数学考零分也能上清华北大的年代

    一年一度的高考今天开始了,一早朋友圈刷屏,有纪念自己青春岁月的,有祝福考生逢考必过的,煞是热闹.笔者是1991年参加的高考,至今正好三十周年.回想当年意气风发的少年,如今已是人到中年,不免有几分&qu ...

  • 400分上清华北大?华侨生联考-你应该了解的绿色赛道!

    临近高考,很多家长都在暗暗祈祷,而众多莘莘学子则在拼命加把劲,寒窗苦读十二载,只为考上一个好大学. 大家都知道这对孩子意味着什么.有了这块敲门砖,孩子在未来才有更高的起点和更绚烂的前途. 虽然清华北大 ...

  • 番外丨朱彝尊《桂殿秋》:我们共同的悲哀和寂寞

    在况周颐的词话里边,有一段就说,说人问我,说有清这一代,词人里边,哪个词人最好?因为清朝是号称我们中国词的复兴的时代.况周颐说,我想了半天--因为清朝的词人很多,不但是朱彝尊不错,陈维崧也不错,王士禛 ...

  • 番外丨重周邦彦而轻柳永,是偏见吗?

    陈:老师对于就是说,一般他们在讲柳永跟周邦彦,清真词,周美成,这两者之间事实上是不太公平.他们会高度地推崇清真词,然后把柳永几乎放在阴影里面,这事实上也是一种过度的,就是说一种偏见. 叶:你说他们尊敬 ...

  • 番外篇:历史上那些著名的伴读书童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古代的伴读书童. 喜欢看古装剧的朋友肯定会发现一个现象,但凡男主角是白面书生的,身边永远少不了一个跑上跑下的龙套.主角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他负责端茶递水:主角参加高考,他负责扛行李:主角 ...

  • 考不上清华,可以先看「无问西东」

    本文首发于电影界网站 本文字数:1886 阅读时间:6分钟 刚看到<无问西东>这部电影,对名字一窍不通. 看完影片,才知道是清华献礼片. 无问西东,这四个字也出自清华校歌的歌词: &quo ...

  • 番外丨钟鸿钧×聂辉华:经济学家如何看待垄断与反垄断

    第三章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节选) 第十四条 拒绝交易 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平台经济领域经营者,可能滥用其市场支配地位,无正当理由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排除.限制市场竞争.分析是否构成拒绝交易,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