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崩溃,要不要藏起来?(上篇)

带你解读职场,与我一起成长

1月14日晚上八点,我蹲在电脑前等着我期待了很久的综艺开播——《奇葩说》第七季第七期,在之前放出预热的时候我就满心期待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会如此期待这一次的奇葩说呢?
因为这一期的论点,是我们大家都特别好奇,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成年人的崩溃,到底要不要藏起来?”
看到这个论点的时候,第一反应是什么,藏VS不藏,其实我们不用去过分纠结,因为真的正反双方的陈述,怎么选择都有他的道理。
这么贴合成年人的话题,当然值得我们探讨,所以我们决定做两期,从“藏”和“不藏”两个方面,分别解答大家的疑惑。
第一弹写的是“藏”,原因有二:
1.这次的胜方是正方,所以理应先说正方的观点;
2.藏起来比较符合成年人的普遍想法和真实做法。

1

我本来喜欢《奇葩说》这个节目的原因,是因为喜欢辩手们的雄辩,才能和强大的思维逻辑,但是这一次,我却被蔡康永老师狠狠的粉了一把。
早就听闻过他的情商,在此之前可能对他有过偏见有过质疑,但是撇开其他不谈,就这个节目,就对人生的见解和情商的掌控,他真的没得说。
在这一期中,他提到很多让我真的感同身受的话,仿佛那些都是在说我自己一般。
他说他曾经有一次崩溃过,然后也尝试着发泄了出来,当然也得到了身边的人的安慰,无论安慰他的人是真情流露还是说敷衍,他都确实体会到了那一份温暖。
但是温暖过后呢?
我们更多应该去思考的是这件事情的本质。关于这件事情的本身,因为他的倾诉而解决了吗?
可想而知,事情当然还是像没有倾诉之前一样,好的情况的话收获到了真心朋友的安慰,不好的情况,自然是自己又多了一个别人可以抓住的把柄。
很多我们崩溃的时候,对于自己来说山崩地裂,而对于别人而言,真的仅仅就是个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
下边这些来自蔡康永老师的金句,有一点点戳心但是真实到无法反驳:
“幸好我没有寄望别人来改善我的处境,因为我知道即使我崩溃过哭过,我所面临的事情还是原来的境况,而且我还可能会骚扰到我身边的朋友,让他们变得没有原本那么快乐。”
“我还没有天真到认为,因为我哭了,就可以换来温暖,就可以让我不再抵挡原本的艰辛。”

“人生不要寄望在别人身上,永远都不要。”

2

其实每一个把自己的情绪,小心翼翼藏起来的人,都是经历过“不藏”那个阶段的。
他们肯定也有过一崩溃,就向身边人求助的经历、曾经也试图跟别人沟通过、试图把自己的情绪,讲给自认为可以信任的最亲近的人。
但正是因为他们没有得到预期的回应,所以也就慢慢的学会把自己藏起来。
对于这一部分能够藏起来的人,我们才能够把他们称作为成年人,就像臧鸿飞在节目中提到的,这一期的论点本身就有问题。
它不应该说“成年人的情绪,应不应该藏起来”,而是应该说成“每一个能够把情绪藏起来的人,才能够叫做成年人。”
我们对于成年人的定义,应该是怎样的,是18岁的成人礼吗?
成长的过程是一瞬间的,但是成长之前的铺垫是漫长而苦涩的,我想其中一定参杂了一味叫做“克制”的调味剂。
就像我们总喜欢说当下的年轻人浮躁,但是我们所谓的年轻人,其实早已年满十八了,单从法律层面而言,他们确实已经成年,但事实是并不是所有的成年人,都具有担当,具有责任,具有足够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

3

也有人会说我不想成长,我不想承担这份责任,那我想告诉你的是,成年人这三个字额分量真的很重,它就意味着更多的责任更多的使命。
不是每个人都必须成年的,有人可以永远是小孩,永远天真烂漫,但是一切的前提,都只是建立在你的前面有人遮风挡雨,你的身后有人保驾护航。
我们一直在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就是每个人的命运都是不一样的,你说这是贩卖焦虑也好,你说这是脚踏实地也罢,反正现实就摆在这里,最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的人,也应该是你自己。
最后可以说一下,为什么我会选择先写“藏起崩溃”这个论点。
因为实不相瞒,我现在就在藏起崩溃,你们看到的这篇稿子,是我在看完奇葩说了之后熬夜写的,当我敲下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已经是转钟了。
凌晨十二点码字的我,大概就是那一类藏起崩溃最真实的代表,不知道大家的崩溃现在有没有藏起来呢?
反正在我看来成年人嘛,活得不自由,但是得足够自律,尽量努力让自己看起来体面一点,尽量不要把自己最坏的一面展示出来。
毕竟,当个成年人很累的,哭完了还是得去想怎么解决问题的。
结语:
大家可以先思考一下,关于第二弹完全不同的反方论点,关于“不藏”,你有哪些独到的见解?

文 | 毒哥&连理枝

在这里,毒哥和你聊聊职场那些事,一起成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