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都喜欢“无中生友”?其实背后都是辛酸

带你解读职场,与我一起成长

很早之前就准备出一期关于“我有一个朋友”系列的文章了,但是又觉得负面情绪的散播有点严重,于是就停了下来。
本来以为这个话题也就会这样翻篇了,却没想到在最近几期的推文中(我就不截图鞭尸了

),总是能看到各种“无中生友”的评论。

对于这种评论,观者至多也只是说一句“真同情你那个朋友”,然而其实大家都知道,所谓的“那个朋友”,八成都是他们自己。

1

我有一个朋友工作很认真,每天加班到深夜。
我有一个朋友最近刚失恋,工作又没了,可真惨。
我有一个朋友喜欢她的男闺蜜,可惜不敢表白怎么办?
看到这样的评论,我们越来越多的时候回下意识的都会把“那个朋友”,自动带入到说话人本人,仿佛这已经成为了一个公开的秘密。
那么既然都知道了,大家口中的“我有一个朋友”,大多数情况都是在说自己,我们为什么不直接说我怎么怎么样呢?
答案是不直接说自己,而是选择用朋友代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尴尬。
我们总在害怕面对、害怕事情有不好的走向、害怕我们不能够承担这件事情所带来的后果……
于是乎我们心里就产生了一个想法,用朋友来代替我们自己,似乎这样就可以逃避所有的尴尬。
如果最后事情可以妥善解决,当然是皆大欢喜,即使不能够得到最好的结果,尴尬的也不是我们自己。
起初觉得这是一种逃避思想,就是不敢直面自己现在的情况,是懦弱是退缩。
但是细想一下,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真的不害怕失败,不害怕面临真相时刻的溃败呢?

2

成年人总会有各种各样崩溃的时刻,不敢说是自己发生的事。
一方面是因为害怕面对,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不想让自己的人生表现得那么失败。
“我有一个朋友……”
用这样的语言表述出来,既把压在自己心底的事情说出来了,又没有失掉那一层自己可怕维系的薄面。
我们更像是躲在背后,讲述自己悲惨遭遇和各种不如意的旁白者,那些所谓的成年人也都心照不宣地明白着所谓的那个朋友,其实就是讲述者本身。
“我有一个朋友炒股失败”=“我炒股失败”
“我有一个朋友最近遇到了情感危机”=“铁子我情感危机了”
“我有一个朋友不知道这一片地段的房价,托我来咨询一下”=“我准备买房给参谋参谋呗”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神奇的存在,然而更神奇的是,绝大多数人只一眼就明白这些拙劣的假话浮夸的演技,却不会选择拆穿这个事实,因为他们也是这样的讲述者,他们也在以同样的口吻和腔调,向别人讲述他的那个朋友的故事。
生活中遇到所有风光或者自鸣得意的事情,我们都会以“我”的口吻讲述,比如我今天提了一辆车、我刚全款买了房、我的女朋友很漂亮、我的家庭很和谐。
反之,当我们遇到所有不幸的事情:家庭危机、事业危机、健康危机……我们都习惯性的冠以“朋友”的口吻。
这可能带着点逃避甚至是推脱的嫌疑,但是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如果说借朋友的名义说出来是挽留最后的尊严,那么,选择阐述事情直面问题则是最大的坦然。

3

如果你身边也有那种经常把“我有一个朋友”挂在嘴边的人,那么先不要急着否定他或者嘲笑他。
因为“那个朋友”,可能是你、是我、是芸芸众生中的很多人,我们都在感同却没有人在身受。
试想一下,如果是我们自己遇到了什么不好的事情,需要一个倾诉对象,但是又不想让朋友因为自己而担心,是不是也会把事情安放在另外一个人身上。
所以与其去纠结“那个朋友”到底是谁,不如想着该怎么做才能帮到他,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办法,那至少耐心听完他的话,因为他可能真的很需要你。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想提及的事情,说出来会显得尴尬和唐突,不说出来又会憋在心里成为心结,用 “我有一个朋友”的口吻说出来,或许是最好的解决方式了。
用别人的名字,站在别人的角度,说着自己那些最不被理解和不敢提及的种种,借此象征性的抒发一下心中的郁结。
当以后听到了“我有一个朋友……”后边的话题,无论是沉重还是搞笑,我们都该慎重一点,因为此刻讲故事的那个人,真的很需要其他人的建议和关怀。
我们每个人都是听故事的人,每个人也都会成为讲故事的人,同样的,我们也都有一个事儿很多,活得很衰的“朋友”。
如果可以,请坦诚的大声的讲出你的故事,如果不能也可以用“我有一个朋友”来代替,不必为此感到胆怯或害怕败露,也不要觉得这是在逃避或畏缩。
你要相信,所有人都会有那么一个“朋友”的,而那个朋友就是我们暂时的避风港,是我们一直残存的一份温柔。
你的“那个朋友”,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文 | 毒哥&连理枝

在这里,毒哥和你聊聊职场那些事,一起成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