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廷涛/刘三爷(小小说)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刘 三 爷

高廷涛

刘三爷长得很清瘦,眉毛细细的,薄薄的嘴唇,稀稀疏疏的胡须也有点花白了;我们这老话大都说薄嘴唇的人都能说会道;可刘三爷偏偏不苟言笑,平日里在村子里路过的时候也是经常冷着脸,好像每个人都欠他几块钱似的。

除非是看到谁家的小孩子了,不知怎的,不苟言笑的刘三爷很爱抱小孩子;别看平日里板着个脸,看到了小孩子就像变了个人似的,黑黑的瘦瘦的脸上笑成一朵花,一定会从兜子里摸出几块糖果,给孩子吃,还亲昵的抱抱孩子,所以村子里的孩子们都喜欢刘三爷,就是平时板着脸也不害怕。

村里无论大人和小孩都喊他刘三爷,是因为他在村里的辈分实在太高了,又在家里排行老三,看得出,村里人这样喊他刘三爷心里还是很受用的,时间长了,他的真名大都记不起来了。

而有关刘三爷的过去,曾经一度成为了村子里茶余饭后的谈资,许多和他从小一块长大的同龄人,说起他来更是唏嘘不已。

刘三爷弟兄三个,他是老小,那个时候家里很穷,老大老二都没有读过书,老老实实,本本分分的从小就跟随着父母下田地干活,等到十八九岁的时候,就已经是种庄稼的好手了,后来在父母的操办下,娶妻生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虽然苦,倒也过得滋滋润润的。本以为刘三爷也会像他俩哥一样,但刘三爷偏不,硬是死缠软磨的让父母送他读书,父母拗不过他,便把他送到离村子几里地的学校,刘三爷终于如愿以偿;在学校里当然学习的很用功刻苦了,家里本来粮食就很紧巴,挤出来供他上学的口粮更是很少,可刘三爷硬是咬着牙,饥一顿饱一顿的坚持了下来;就是在这个期间里,刘三爷喜欢上了毛笔字,一有空闲的时间,他就练习,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在初中的时候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赞赏,在同学中间更是引来了很多羡慕的眼光,都戏谑的称他为刘书法家;就这样一直读到初中毕业,父母再也没有能力供他上学了,而他呢,由于一度的痴迷书法,文化课有点松懈了,再加上那个时候刘三爷看着日渐年迈整日愁眉不展的父母,就也不想再继续读书了,便辍学回家,暂时跟着父母干活,管理庄稼。

后来村子里也办起了学校,由于刘三爷是村子里很少有的文化人,村干部便让刘三爷在学校里教书。刘三爷当然很高兴了,上这么些年学终于能用上了,如鱼得水;每天都兢兢业业废寝忘食的辅导孩子们功课,业余的时间还教孩子们练习毛笔字,所以由他执教过的学生,学习成绩都不差。

可以想象,当时不到二十岁的刘三爷是多么的珍惜那份教书的工作,虽然是临时的,但刘三爷深信,只要付出那么多,一定会有回报的;后来,上级教育领导来学校选拔公办教师的时候,刘三爷胸有成竹,村里人也都认为刘三爷会被提拔为公办教师;可当结果出来的时候,竟然没有刘三爷的名字。

打那以后,人们就发现,刘三爷的性情大变,越来越沉默不吭声,走路时经常冷着个脸,遇到熟人打招呼,也只是哼一声。星期天或者放学的时候,刘三爷也不出屋和熟人聊天侃大山,更不用说和村里人一块打牌了,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或者院子里,净心纳气,挥毫泼墨;村里人就有人从门缝里看到过刘三爷在院子里写毛笔字时的情形,说看他那样子就如口干渴的时候喝一碗凉甜的汽水,那神情特别享受。

后来一直在村里教学,一直没有转正,刘三爷一直干到退休。所以村子里走出去的学生,他大部分都教过;都对刘三爷毕恭毕敬的,每年回到村子里的时候都会到刘三爷的家里规规矩矩的先叫一声刘老师,然后再喊刘三爷;每当这个时候刘三爷会很自豪的露出少有的笑容,就如看到小孩子一样,黑黑的瘦瘦的脸上笑成一朵花。

刘三爷有过一段婚姻,但在结婚不到一年的时候,人家姑娘就不干了,说刘三爷简直就是一个呆子,成天除了教书就是摆弄他的毛笔,啥活也不干,平时也不搭理她,村里人听了更是啧啧诧异,用异样的目光打量着刘三爷;后来,终究那姑娘哭哭啼啼的回娘家了,再也没有回来。

刘三爷也不着急,倒是把他父亲急的有病了,后来不久就去世了。听村里人说,刘三爷父亲去世的时候,刘三爷整整坐在父亲坟前三天三夜,不吃不喝,也听不到他嚎闹大哭,就是静静的坐在那儿。

由于都知道刘三爷的毛笔字写得好,每逢到春节的时候,刘三爷平时那个安静的小院子里都是很热闹的,那个时候市场上很少有打印好的春联,而每家每户贴的春联大部分都是手写;村子里大多都不认识几个字,更别说是写毛笔字了,所以说基本上大多数都找刘三爷写,很简单,到商店里买几张红纸,刘三爷那毛笔、墨水都是现成的,一会儿的功夫就写好了;刘三爷写了也不要钱,相反,每当这个时候,平时不苟言笑的刘三爷倒是整天乐呵呵的。

刘三爷写的春联用词也很新颖,不是诸如春回大地、满园春光之类的老词;而是先问问这户家的家庭情况,然后细心的翻开他那本厚厚的春联大全,总能找到和这个家庭相符合的对联。

别看刘三爷看到有人来找他写春联乐呵呵的,但当把对联的词语定好了之后,开始下笔写的时候,刘三爷的表情瞬间严肃庄重起来,只见他调整好姿势,深吸一口气,手腕灵活运笔,一气呵成,之后,把毛笔潇洒的往桌子上一放,拍了拍手,好了!

虽然能读懂对联的不多,虽然能看懂毛笔字的也不多;但年年如此,刘三爷总是乐呵呵的写着他自得其乐的春联。春节过后,刘三爷便又恢复了往日的不苟言笑,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春节呢,就好像是刘三爷的舞台,而主角就是他自己。

村子里谁家有红白事了,刘三爷也总是被主家第一个请到场的,因为刘三爷还要写帖子,写大字,还要记账,忙的不亦乐乎;可无论再忙,刘三爷写起字来还是一丝不苟的,规规矩矩,一点也不敷衍,忙好了之后也不要主家的烟,就是默默地喝酒,喝的酩酊大醉。

刘三爷自从那次婚姻之后,就再也没有结婚;看着刘三爷平日的样子,俩兄长懒得问,而村里人也不敢去问;因为毕竟之前人家姑娘走的时候把刘三爷的毛病都说出来了,弄得方圆几十里都知道。刘三爷呢,也不去找人或者媒婆张罗婚事,所以刘三爷的婚事就这样的荒了下来。

当刘三爷在学校里退休的时候,性情更孤僻了,目光还有些少许的呆滞;整天把自己往屋子里一关,一天也不带出门口的,偶尔的出去一次,也好像怕人似的,面无表情的脸上总会有一丝的不自然。

这些年,到春节的时候,满街上卖的都是刻印好的春联,既美观又大方,已经很少有人再去找刘三爷写春联了,也有好事的村民说偶尔经过刘三爷门口看到过刘三爷,说刘三爷依旧的坐在桌子前写毛笔字,看上去一会儿笑眯眯的,乐呵呵的,一会儿表情严肃,目光混沌,就像中了邪一样。

大多数人听了不以为然,也许他们已经习惯了刘三爷的孤僻和古怪了吧。

有那么一天,一辆黑色的小轿车驶进了村子,从车上下来了四五个人,见了村里人就问刘三爷的家在哪里,村民乍一听有人问刘三爷家,心里还是一愣的,心想找他干什么啊,回过神来便把刘三爷住的胡同详详细细的说清楚了。村子不大,自然很好找,一行人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刘三爷的大门前,他们的身后也跟着不少的村民。

推开刘三爷的大门时,众人看到刘三爷在院子里面无表情的对着一张空白纸发呆,手里拿着一杆毛笔;开门的声音,还有众人小声的议论的声音,他好像没有听到似的。

幸好这个时候村主任闻讯来了,问清楚那一行人是县书法协会的,慕名而来专门拜访刘三爷,并想邀请刘三爷加入书法协会的;村主任曾经是刘三爷的学生,平日里对刘三爷很尊重,听到这些心里很激动,连忙走到刘三爷的跟前,毕恭毕敬的喊了声刘老师。

刘三爷这才猛然惊醒,看到院子里站了这么多人,很是惊诧,旋即好像明白过来,黑黑的瘦瘦的脸上笑成了一朵花,喃喃的说,同学们好,同学们好……

作  者  简  介

高廷涛,河南周口淮阳人,喜欢文字,喜欢用文字去触摸和反思来自于生活里的点点滴滴,作品散见于市县报刊。

“河南文学”是河南省阅读学会下属的一个纯文学公众平台。以“不薄名家、力推新人”为办宗旨,以“不唯名家,但求名篇;不拘篇幅,唯求美文;不唯形式,文道并重”为原则,主要刊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面向全国各界征稿(已在其他媒体刊发并被原创保护的,本平台不予刊发。)。

本平台每周一、三、五更新

投稿邮箱:hnwenxue@126.com

出品/河南省阅读学会

编辑/河南文学杂志社

主编/李  一

责任编辑/达   林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0)

相关推荐

  • 学写毛笔字

    逢年过节的时候,村里的人们都喜欢在大门上贴上副对联,或者在影壁墙上粘上几个福字.红红的春联一张贴,农家小院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灯笼高挂,春联迎新,随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千门万户曈曈日,总 ...

  • 【远方•夜读】河南《春联》作者•俏东方 主播•刘廷桓

    春联 文/俏东方 齐刷刷的刘海 表情饱满到鼓胀,安保力量 来自隋唐,分列两旁, 拿出肚子里的墨水 撑起所有的希望,当成 未来的主张 想到了墙,墙上的故人 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 让光慢慢爬上,和那些 ...

  • 姚绍/醉鬼刘三(小小说)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醉鬼刘三 姚绍 刘三是小镇上出了名的醉鬼. 小镇不大,却历史久远.小镇上民风淳朴,人心向善,乃文明礼仪之邦.镇上出了刘三这个醉鬼,有点大煞风景. ...

  • 高廷涛 | 油菜花开【7号征文】

     作者简介 高廷涛,河南周口,从上学到工作再到创业,心里一直有一个纯纯净净的文学梦.作品散见于市县报刊. 油菜花开 大片大片的梧桐树叶子飘落的季节,我到南方水乡里的一所学校里去求学. 那一年,我十七岁 ...

  • (小说百家)高廷涛/酒鬼的幸福

    小说百家 酒鬼的幸福 高廷涛(河南淮阳) 酒鬼当然是他的绰号了. 他好喝酒,他老伴总是会把一瓶酒分三份,早上,中午,晚上,一顿一大杯,一点也不多,一点也不少:花生米,萝卜干,一颗大葱,都是他的下酒菜. ...

  • 高廷涛丨大鼓书

    四四方方的木质桌子,桌子的边缘一般都会被磨损的很圆润,油光锃亮的:桌子上都会放着一个搪瓷缸子或者粗瓷大碗,盛热白开水或者凉白开水,是唱书人口渴或者润嗓子用的:还会有一挂台灯,我们这也叫走马灯,烧煤油, ...

  • 高廷涛丨十里桃花

    终于来到了这个名叫桃花醉坞的地方. 下车趋步前行,远远地望去,前方映入眼帘的好像一条粉红粉红的锦缎: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香,随着愈走愈近,那种香也愈来愈浓,肆意的充斥着早已日渐愚钝的嗅觉,还没有面对 ...

  • 高廷涛丨老桥

    村口有一座老桥.   好像在我的记忆里它从来就没有年轻过,小的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在那里玩耍.桥面上隔不远的地方就会有一个窟窿,骑自行车如果不看着地面,就会冷不丁的把车轮子夹在桥缝里.桥的栏杆上已经没有 ...

  • 高廷涛丨老白奶奶

    老白奶奶曾经是小镇上响当当的人物. 那个时候正流行豫剧<小白鞋说媒>的唱段: 学会了说媒拉牵把钱抓 锨不扛锄不拿 吃的香来喝的辣 腰里还不缺那零钱花 -- 年轻时的老白奶奶杨柳细腰,樱桃红 ...

  • 高廷涛丨牛师傅

    牛师傅每天天不亮的时候就起床了,用清水随便抹把脸,扛着把扫帚:在乡政府大院里由北向南,细细致致的扫了起来. 乡政府大院不算大,但也不小了,等牛师傅把地扫了一遍的时候,老伴也把早饭做好了,接着他的扫帚, ...

  • 高廷涛丨看大戏

    村子里每年都会唱一场大戏的. 这个风俗已传了好多年,听上了年纪的老人讲,他小时候村子里唱大戏的时候比现在要热闹的多:那真是人山人海的,方圆几里甚至方圆几十里的都来了,黑压压的都是人啊,每每讲起唱大戏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