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字中华心法,圣圣相传。

中庸其实是一本“高开低走”的书,因为开始的立意和前面的一个自然段,几乎就涵盖了人生的大根大本。后边的都是在支持这个进一步的论述。

中庸之所以能够在今天大放光芒,实际上是要拜朱熹的慧眼所赐,因为在朱熹之前,大学和中庸本身都是属于礼记当中的一章,后来朱熹,通过整理这个典籍,发现大学和中庸具有非凡的意义。两篇短文。都各自承载了,儒家世代相传的这种精神主旨,于是朱熹就把它们摘出来,然后从南宋开始就真正有了四书的说法,后来就跟《论语》和《孟子》并列一起作为后世的必读经典。

有人曾把儒家的四书排了一个序。第一本,大家要读的是读然后第二本,要读论语,第三本读孟子,第四本读中庸。为什么呢?因为中庸是最难懂的,很不容易去理解其中真正的精髓。就好像一盘盛满珍珠的盒子。里边有很多珍珠,可能我不会全部都拿得到,但是我一次摘个一颗两颗出来拿到我的手里,都会觉得珍珠非常的美丽。中庸就是这样的,哪怕你只得了其中一点两点,对于我们的人生处事都会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

所以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去走入《中庸》的这本书。我把朱熹的《中庸章句》序的第一个自然段来给大家讲一讲。

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其见于经,则“允执厥中”者,尧之所以授舜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者,舜之所以授禹也。尧之一言,至矣,尽矣!而舜复益之以三言者,则所以明夫尧之一言,必如是而后可庶几也。

中庸是为什么能够做出来呢?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而做呢?朱熹认为,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

那子思是谁呢?

孔子生了儿子叫孔鲤,就是我们所说的伯鱼。伯鱼有一个儿子就是子思。

子思生活在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纷争不断,愈演愈烈。他忧心的是道学失其传。如果再不经过人们的整理和继承,它就要失传,消失了。就像我们今天所说的,四大文明,其它的文明早就消亡了,就是因为没有人去传承,所以要赶紧地把道学给整理出来,把它发扬光大,思子认为自己有责任去把它担当起来,这就是中庸的起源。

那子思传承的是什么道统呢?

”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

有自来矣就是中庸这个学问不是谁去自创的,不是孔子,不是子思他们去自创的。其实是有一个传承的关系。儒家的道统。怎么来的呢?他是尧传之舜,然后舜再传之禹,禹传之汤,汤传之文王武王,周公,孔子,后来又是孟子,这样代代相传。

那么传承下来的是什么呢?核心思想是什么呢?

就是这四个字叫“允执厥中”

这个“允”呢一般理解成真诚的意思。“执厥中”就是你一定要全副身心的至诚地感动天地的这样的状态去固执地值守住中道,这个中道其实就是正道,就是在天地之间行得通的道。

舜后来在传位于禹的时候,又加了三句,就变成了“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朱熹也说这16个字能够把人世间的事说明白了,说清楚了,说透了,已经到了一种极致了,境意已经是尽善尽美了,已经非常的完备了。

实际上也成为了后世的这些君主们治理国家,最高的治理的准则,所以后世把它称为中华心法。中华心法就是我们圣圣相传,代代相传的心法。

“人心惟危”这里主要讲人心,尤其是指的是人的私心。人的私心真的是非常危险的,是危险难测的。这个“惟”字,在甲骨文里它是一个人,扶着一个恶,恶就是那个“惟”字下面的一半,那个恶就是套在那个牲口牛马等,脖子上用来控制它们拉车的那个装置,大家看古装剧的时候是看得到的。就是有一个类似有点带环形的,就是套在它脖子上的那个叫恶。

就一个人靠在那个恶上,就是“惟”字,最早“惟”字,就是这样的一个会意字。它表示的一个事物,因为那个恶,它可能是处于一个不稳定状态。所以你靠在那个恶上,它就是不稳定的状态,所以这个“惟”就是警惕我们。人的私心是不稳定的,时时刻刻需要加倍小心,就像分子所说的叫,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人心是一个极其难以控制的东西。但是也并不代表他不能够自控,只是非常的难,它的特性就是一个“惟”。所以你要小心谨慎去看待他。

当我们明白了“人心惟危”也就不难明白“道心惟微”了。如果我们把人心去加以体会,揣摩,警惕,小心的去使用,那么人心就可以显出道心的光芒,人心就成为了道心。

那么,道心的特点是什么呢?

“微”字也是会意字,就像女子一头青丝,你不去处理它,就会乱糟糟的啊,你去处理它,也可以梳理得服服帖帖的。就有点类似于我们所说的道的感觉。因为他是千丝万缕的,是微妙玄通的,用老子的话说就是玄之又玄的,这就是“道心惟微”,因为人心是危险的,而道心是忧危难,忧微民的。人心那么危险,我们要用道心去指引,而道心又是“惟微”的,他就像一个小小的烛光在那忽

闪忽闪的,你要用心的去观察,体会,你才找得到自己的道心。

“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我们不管是处理自己的人生也好,处理公司事务也好,治理国家也好。我们就是要“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精一其实就是一种一心一意,一种专注,一种精心专一,不偏不已,然后真诚的去秉守着那个中正之道,这个就是三代圣王圣圣相传的,所以它是治理国家的啊,但是如今我们发现何止是用它治理国家,就连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需要这样去做。

(0)

相关推荐

  • 十六字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十六字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十六字心法的意思是:人心高而险,道心幽而妙,用心精纯,专心不二,诚心敬意笃行中庸之道. 人心惟危:人心之中常有"小我&quo ...

  •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 十六字中华心法,圣圣相传

    中庸其实是一本"高开低走"的书,因为开始的利益和前面的一个自然段,几乎就涵盖了人生的大根大本.后边的都是在支持这个进一步的论述. 中庸 中庸之所以能够在今天大放光芒,实际上是要拜朱 ...

  • 《老子》解“中华十六字心法”的真义

    作者:龍雲之子 著名的中华十六字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是五帝时代末,舜传天命于禹的记载,是五帝时代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500年前的<老子&g ...

  • 中华心法:十六字真言

    中华心法,内容是:"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为古代治国十六字心传,最早记载于<书经·大禹谟>.即使放在现代,这十六字真言也不失其作为治国方略的先进 ...

  • 天地之中话中用一一中华文化的十六字心法

    中华文化的16字心法,是我们老祖宗所说的中华圣贤传心之言.语出<尚书大禹谟>,谟是谋略的意思,是舜帝禅让传位时对大禹说的一段话,其核心内容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按照近 ...

  • 舜帝十六字心法

    来源:<尚书–大禹谟>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十六字载<尚书–大禹谟>,是我国上古时期有道明君 ...

  • 南怀瑾老师讲十六字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南怀瑾老师讲十六字心法: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中国文化的重点,也是生命科学和认知科学的中心,有十六个字说明"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是中国 ...

  • 打坐心法十六字口决

    一.德字诀:老子说:'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要延年益寿,返老还童,须不离常德,要做到先人后己.厚人薄己,过归于己.功归于人,勿执我见,我是而人非,勿非人而自高,贬人以自大,勿逞强用术,逞才运巧,仗势 ...

  • 打坐心法十六字口诀

    打坐是一种养生健身法.闭目盘膝而坐,调整气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打坐又叫"盘坐"."静坐".道教中的一种基本修练方式.在佛教中叫"禅 ...

  • 古筝学习的“十六字心法”是最基本的练习方法

    恰当的练琴方法,是通往成功的阶梯.在诸多的古筝教学案例中,我们深有体会,最终总结出了所谓的"十六字心法".这心法到底是什么,简言之,就是"单双单双,偏全偏全,慢快慢快,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