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排名超过魏征房玄龄
说到凌烟阁,大家一般都会想到里面的二十四位功臣,伴随着唐王朝的灭亡,凌烟阁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但是二十四功臣却名垂青史。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朝贞观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而特意从中挑选了功劳最大的二十四个人,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唐太宗李世民开创的“贞观之治”在历史上极具影响力,李世民设立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也常被人们称道,但是二十四功臣排名第一的不是秦琼、尉迟恭、程咬金这些曾经追随李世民打天下的将军,也不是魏征、房玄龄、杜如晦这些我们熟悉的一代名相而是长孙皇后的亲哥哥,唐太宗的大舅哥长孙无忌。在民间的印象中,长孙无忌既没有秦琼、尉迟恭上阵杀敌领兵打仗的能力,名气也没有魏征、房玄龄等人的大,可是为什么长孙无忌排在他们前面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呢,难道只是因为他跟李世民有亲戚关系?显然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李世民在历史上是一位知人善任的英明皇帝,任人唯亲不是李世民的风格,长孙无忌之所以能排到二十四功臣的首位,是因为李世民对他的信任和长孙无忌自身的能力。
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是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母亲为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文德皇后同母兄。 自幼丧父,由舅父高士廉抚养成人。聪明鉴悟,雅有武略,与唐太宗是布衣之交,进而结为姻亲。晋阳起兵后,前往谒见投效,跟随唐太宗征战四方,成为心腹谋臣,封上党县公,参与策划玄武门之变。说到长孙无忌还要说一个人,就是长孙无忌的舅父,同样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高士廉。高士廉是个很有眼光的人早在太原起兵之前,高士廉就认识李渊父子,在那是他就看出来李世民是不同凡响的人,于是就把自己的外甥女也就是长孙无忌的妹妹许配给了李世民。之后李世民登基称帝,就册封长孙氏为皇后。年龄相仿的李世民与长孙无忌,二人从小便有着和睦的友情,自从妹妹嫁给李世民之后,两人关系自然像亲兄弟一样。后来长孙无忌在血腥的玄武门政变中,帮助李世民逼父、弑兄、屠弟、灭侄、杀叔,排挤打击屠杀支持李建成的开国功臣,最终帮助李世民夺得的皇位,所以李世民对长孙无忌自然是十分信任的。李世民到临死的时候还对大臣们说:“无忌尽忠于我,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
唐太宗李世民
当然,单单是凭借李世民的信任,长孙无忌排到首位还是比较牵强的。除了李世民的信任之外,长孙无忌自身的能力以及对李世民的忠心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李世民对他这位大舅哥的评价是:“长孙无忌善避嫌疑,应物敏速,决断事理,古人不过;而总兵攻战非其所长。”也就是说长孙无忌很会避嫌,为人不是那么正直,但是反应快,聪明,能办事,而在军事方面能力不行。所以从李世民的评价可以看出,长孙无忌对大唐开疆拓土方面实在是没有什么功劳,在国家管理与建设方面有一定的能力。为了避免外戚专权的嫌疑,他曾一心投入到编修《唐律》和主持修订《唐律疏议》的工作上,此举奠定唐朝两百多年的律法根本。长孙无忌历仕三朝,做宰相三十多年,有文武之才,虽然他身为贵戚,但是权重而不专,对李世民和唐皇室忠心耿耿,尽智尽力,为唐朝的典章制度的制定做出了贡献。
唐律疏议
除了李世民对他的信任和他自身的能力以及对李世民的忠心之外,长孙无忌排到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首位最直接的原因是他当时的官职最高。因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评定的时间是唐朝贞观十七年,当时长孙无忌的职位是司徒,品级为正一品。唐朝正一品的官职只有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和三师(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其中天策上将是李世民的特有官职,没有授予过其它人。三公和三师一般也很少授人,就连官员死了之后被追赠的都很少,按照唐朝的官员制度一般的宰相也只是三品官职。所以直接按照官职高低排位的话,当时长孙无忌最高虚衔为司徒,理应排第一位,房玄龄为司空。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此时已经去世,是赠司空。因“死者为大”的原则,真正的司空房玄龄排在三个赠司空之后。贞观二十三年才去世的李靖,也因为“去世较晚、此时未获得死后赠官”的原因,位列第八。
总的来说,长孙无忌排名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首位是理所应当的,无论是个人能力还是官职,又或者是李世民对长孙无忌的信任和偏爱,长孙无忌都应列为凌烟阁功臣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