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过一个家国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最近一段时间,我晚上睡觉老是梦见已故的亲人:梦中,重回到童年的我与母亲赶集、下地;梦中,已故三年的父亲同我对酌小饮,讲述爷爷奶奶辈的故事……
每次梦中醒来,妻子都一一给我“解梦”,安慰我说,清明前后,这是先人给你托梦,到时候回去给老人扫墓、祭奠。
父亲走后的两年,我每年都回去给他和早他32年去世的母亲填土、扫墓;每年都写点感思亲人的文字。今年是父亲去世三周年忌日,按老家的风俗,三年坟后再上就是十年坟了,应该搞个很隆重的祭奠仪式,早早地,我写好了碑文,准备为父母竖个碑。让小字辈们都去,借机搞个孝亲感思的现场教育。
可人算不如天算,今年的清明节,同春节一样,是个令人黯然神伤的日子,国内疫情余波未除,境外疫情正疯狂肆虐,春暖花开中交织着冷暖与悲欢,承载着压抑与焦虑,在无症状感染者等国内疫情防控的不确定性情况下,国家为了公共安全,减少人员聚集,推广网络祭扫等非现场祭扫方式。我和妻子原计划回老家的计划未能实施。
在这个缅怀先人、慎终追远的日子里,我唯有写一段文字,表达对双亲的哀悼之情,平息内心的哀伤和思念。
1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清明一大早,我在父亲和岳父的遗像前点一柱香烛,默立静哀,用一颗虔诚感恩之心,表达对二老的缅怀和祈祷,缅怀他们对我的养育之恩;希望天堂里没有病痛、疫情;祈愿他们在那个世界生活得幸福开心。
香火缭绕,香气弥漫。站在二老遗像前,我不由得悲从中来。在这个“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节日,对于有着深厚仁义孝悌道德观念的我来说,此刻应在他们的蚊前填土、烧纸,哭孝!慎终追远、明德归厚,献上自己的深切情思。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清明还有踏青游春的文化内涵,携家人去郊外踏青、野游,去感受气清景明、万物萌发的大自然,去体味四季交替、生命轮回的意境,该是多么惬意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站在二老遗像前,我忽然羡慕起古人清明踏青的浪漫情景了,从阳台眺望小区南面满目葱茏的青龙山,只能用这段时间我们常用来相互告慰和勉励的那句安慰自己: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等疫情过去,一切都会好起来!这一刻,我怀念起过往已流失的那些个没有疫情的日子,穿过黑暗,才知道阳光与自然是多么美好,能够在明媚晴朗的天空下自由呼吸,是多么的珍贵!
2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延迟”。 这是身为农民的父母生前常在清明节对我说的两句话,这也是广大以种田打粮为生计农民的认知,更是阡陌纵横的农业中国之真实写照。
一场疫情让人们生发诸多感怀,防控疫情更思考人生,让人们更深切地体会到人生无常,愈加珍惜看似平淡、平和踏实的美好生活,更加懂得努力奋斗与不负生命的深刻意义。对于农民来说,能在清明播种、盼望秋日丰收,生活就有希望;对于诗人来说,能借景抒怀,放飞心情,纵笔写出“佳节清明桃李笑”“风乎舞雩,咏而归”的佳句,是一种浪漫情调,文人情结!
然而, 2020年的这个清明,对于国人,无关树底清风、明月万里的风月吟诵,也了无“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的踏青兴致。因为,截至清明节的前一天,国内因新冠肺炎死亡的有3327人,还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牺牲的烈士,这不是简单冰冷的数字,而是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的枯萎凋零。这些生离死别的人和事,值得铭记,这是尊重生命与敬畏历史的不绝之流。因为他们,这个清明注定比往年更凝重,追思和哀悼更深切!让我们记住他们,记住梁武东、李文亮、刘智明、彭银华、夏思思、尹祖川、黄汉明、马承武、郑勇……这些医务人员、基层干部、退役军人、民警辅警、志愿者……让我们记住那些那些激荡心灵的誓言:“我自愿报名,不计报酬,无论生死”“有一个道理不用讲,战士就该上战场”“如有不幸,捐献我的遗体研究攻克病毒”“若有战,召必回”……
祭奠父母的同时,我在为这些护山河手足无恙的忠勇之魂而深切哀悼。是他们以命相搏,护佑了我们的生命,让精神生长有木可栖;是他们用生命的刻刀刻下了不泯的篇章,用精神的金石竖立了不朽的丰碑。他们,开拓了时代的精神旷野,拓展了人类的精神疆界;他们,当被长情以待,值得永远礼敬与歌颂。
3
清明节前,国务院发布公告,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决定4月4日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在此期间,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全国停止公共娱乐活动。4月4日10时,我和妻子正在菜市场买菜,当外面警报、车笛响起,霎时,喧嚣的市场顿时一片寂静,人们自觉地默哀3分钟,表情严肃、凝重。
孔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蝶舞醉芳菲,泣泪梨花前!郑重、庄严、深沉的国祭仪式,寄托着全国人民的情感。以这样一种庄严的方式纪念英烈,用这样一场特殊的仪式哀悼英雄,惟愿英烈魂魄绚丽绽放、精神千古不朽!
“真正的死亡是被所有人遗忘”。这个清明,我不能回去给父母扫墓、祭祀、立碑。其实,何须立碑,山河、日月皆为碑;何用刻名,人心即为名!在儿女的心中,永远矗立着父母的丰碑,在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也永久会留存着英雄的一席之地,用来追思过往,省思现在,念想未来!让我们铭刻这个下半旗、鸣哀笛的清明节,把“2020战疫”的故事写进历史镶进记忆!
4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战“疫”中、国祭中度过的这个清明,让我们在这个寒食禁火、祭奠先人的节日,更增添了一层悲怆色彩。眼下,中国的抗疫还在继续,境外的抗疫激战正酣。然而,我们已迎来湖水清、春光明、百花开、万物生的四月天,已然走出至暗时刻,正穿越苦难走向光明。明媚的春光将会吹散疫情的阴影,春耕的号子、城市的烟火、机器的轰鸣、飞驰的列车势不可挡,都将汇成一股磅礴的力量,续写生活新曲,凑响庚子新章!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当笛声与警报在城市与乡村的上空响起,在天国的灵魂会得到安宁,也给活着的人们以慰籍,生活还得继续,今后的路还得走。耕耘播种、修篱种菊的日子是多么幸福,熠熠向阳、蓬勃生长的生命,才会更有厚度和长度!
5
死亡不是敌人,死亡使我们认识到了生命的价值;哀悼不是沉湎于悲伤,而是化悲痛为力量!一场疫情,让我们感悟了很多东西,明白了很多世事理。“殁于新冠举国祭,泪飞顿作倾盆雨。”国祭,让我感动:惟有在强大的祖国怀抱中,我们才活得有安全感!国祭,展示了国人团结一致的凝聚力、战斗力!有比较才有鉴别,纵观这场遍及世界的疫情,谁不为自己身为中国人而骄傲?
自古至今,清明都有着“歌哭悲欢”的两面,我们在这天慎终追远,也在这天积蓄力量。当疫情过去,生活回归常态,对逝者最真挚的缅怀,就是循着他们的期待,创造出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春来春往,时不我待。唯有铭记过往、提速前行,方能守住清明的本意,方能强化自我期许与激励,不负这来之不易的春天,不负我们所处的时代。让我们和着四月的春光,燃起生活的热情,充满对未来的憧憬,为自己、为社会,继续负重、奋力前行!
父亲遗像前的十柱高香,燃烧过的香灰,两边各四柱齐刷刷地向外弯曲,中间的两柱朝上挺立。小时候过年祭祀时常听老人说过,这叫“先祖显灵,芝麻开门”,显示诸事吉利!抬头望窗外,天空蔚蓝,阳光四射,这是祥和之光、胜利之光!外面鸣响的笛声,既是哀悼声,也是我们向疫情吹响的战斗号角,这号角响彻神州大地,激荡每个角落,鲜花缤纷满园的季节就要到来,我跪地给父亲、岳父磕了三个响头,又起身鞠躬三拜,祈愿二老在天堂里施展身法,向上帝施言,让天地清明,天耀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