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当年被称为“波兰荡妇”的女人,凭什么两次获诺贝尔奖?
跟法国物理教师皮埃尔·居里成婚的那年,巴黎大学的女学生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28岁。婚礼仪式上,她没有穿通常的婚纱,而是穿着一身深蓝色套装,那也是她多年的实验工作装。只是婚后,她的名字改为了玛丽·居里。
1867年,玛丽生于俄罗斯帝国统治下的波兰华沙,祖父和父亲都是教师。24岁的时候,她离开祖国前往巴黎,在姐夫姐姐的资助下,在巴黎大学就读物理、化学和数学方面的学业。27岁的时候,经人介绍,她认识了巴黎高等物理化工学院的讲师皮埃尔·居里,两人坠入爱河。
婚后两年,他们的第一个女儿伊蕾娜诞生。为了养家,玛丽开始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兼任教职,同时在艰苦的条件下研究放射性物质。她没有专业的实验室,校园边上一个通风差又漏水的棚屋就是她的工作场所。
1898年,玛丽和丈夫发表一篇联合署名论文,宣布以“钋”命名所发现的元素,以纪念被瓜分的祖国波兰。1898年12月26日,居里夫妇将他们发现的第二个元素命名为“镭”(radium),拉丁文意为“射线”。他们在研究过程中还创造出单词“放射性”(radioactivity)。
1903年,玛丽获得巴黎大学博士学位。同年12月,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亨利·贝可勒尔、皮埃尔·居里和玛丽·居里诺贝尔物理学奖。玛丽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被授予诺贝尔奖的女性。
然而事实却是:玛丽·居里独立完成了镭的提纯以及对放射性物质的探索和结论,皮埃尔·居里更多的是她的合作伙伴和助手。关于放射性存在的概念与理论,最早只是诞生于玛丽·居里一个人的头脑中。贝可勒尔根本对这项工作没有任何实质的指导或者帮助,他只是依仗自己的身份与地位,作为居里夫妇的引荐人,将他们带入了还为上流社会所把持的科学界大门。玛丽·居里的名字,真正的作者,被署在最末一位。
1906年,在他们的第二个女儿艾琳出生两年后,皮尔埃在瓢泼大雨中横穿街道,结果被一辆马车撞倒后被碾压,造成颅骨骨折最终去世。在玛丽·居里39岁这一年,突如其来的意外让她成为了寡妇。一个月之后,巴黎大学物理系将皮埃尔的职位授予了玛丽,她成为巴黎大学首位女教授。
1910年,玛丽成功分离出“镭”,并把放射强度单位以居里命名。
但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一场所谓的丑闻正向她袭来。
1911年,有人披露玛丽在过去一年里与皮埃尔以前的学生保罗·朗之万同居一年。朗之万是皮埃尔的学生,比玛丽小5岁,当时正与妻子分居。朗之万本身的婚姻存在极大的问题,他娶了一个陶瓷工人的女儿,她暴躁、粗鲁、野蛮,并且蔑视他的研究工作——因为那带不来现钱。当她发现郎之万的频繁外出和不定的行踪以后,起了疑心,授意自己的哥哥潜入郎之万的实验室,撬开抽屉,偷走了居里夫人给郎之万的所有情书,送到巴黎各大报社公布。
在这些私密的、情人之间的信件里,玛丽·居里表现出了自己具有强烈的性需求,而且希望满足它们。
在男权社会里,女人是不应当也不允许有这种需求的,即使有也不能说,更不能热切地希望通过爱情去满足欲求。这,就是当时这个世界的规则。于是她就被钉在了这样一个词上:波兰荡妇。
丑闻曝光时,玛丽正在比利时参加学术会议。她回家时发现家门口有一群愤怒的人群,正向她们的家里扔石头。她不得不与女儿避居在朋友家里。
不仅一般民众如此,就连当时一些跟他合作的法国科学家也联名写信,要求她离开法国,其中包括她最忠实的合作伙伴保罗·艾培。
保罗·艾培的女儿,玛丽·居里最忠实的学生与支持者之一,因此与自己的父亲发生了巨大冲突,她站在自己的父亲面前一字一句地说道:“如果你敢于赶她走,我将永远不会再见你,我的父亲。”她清晰地说了以下留给父亲也足以留给未来的话语:“如果玛丽·居里是个男人,这一切都不会发生。”
的确如此,另一个划时代的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大学时就和同学米列娃·马里奇未婚先育,后来移情堂姐埃尔莎,在此期间又和堂姐的女儿、他的二侄女搞暧昧。最后他选择了堂姐,侄女做了他的秘书。
他不仅离婚又再婚,各国情人一大堆,而且还把自己的私生女直接送了人,可公众对此并不在乎。
就算是另一主角朗之万,也并没有因此受到冲击。他的妻子在通过煽动舆论打击了玛丽之后,竟然同意他另外再公开拥有一个女秘书做情人,并且以此挽回了婚姻。甚至再过多年后,她还同意丈夫又和另一个年轻的女学生搞在一起。而作为男人堪称贱到极品的是:为了养活这个女学生情人,朗之万甚至还请求玛丽在研究所为这学生安排了一个职位。
本来在丈夫死后,通过与朗之万的感情焕发了第二次青春的玛丽,几乎被这次舆论风暴摧垮了。孤立无援、声名狼藉、人人唾弃。在几乎两三年的时间里,她的精神都处于濒临崩溃的状态。她被她周围的强大的、恶毒的、残忍的压力打垮了,不得不住进一所由修女开办的医院,以求得身体与心理的双重治疗。
如果是一般的女人,很可能要就此在精神病院里度过余生。但玛丽不一样,她不仅有足够聪明的头脑,更有足够强悍的意志。
最终她顶着压力和敌意出了院,重新开始进行科学研究。在一战期间,她创办了第一批战地放射中心,这堪称核医学的起源。在快速学习放射学、解剖学和汽车机械后,她购置X射线设备、车辆、辅助发电机,组装出流动式X光机。据估计,超过100万受伤士兵得到过居里夫人的流动式X光机治疗。因忙于这种人道主义工作,一战期间她几乎没有做科研工作。如果没有她,就没有目前任何关于癌症的放射疗法存在。
简单地说,是她启蒙了人类关于原子属性的探索,在她迈出了研究放射性——原子的属性的道路基础上,别的科学家最终发现了原子的内部结构。如果人类有原子时代的划分点,就应当从放射性被发现开始——就是从她,玛丽·居里开始。
但她的成就之路,远比男性走得更为荆棘密布:
18岁时因为性别原因,她无法被波兰的正规高等院校录取。
26岁时她曾回到波兰,想在祖国工作,但克拉克夫大学却因性别原因将她拒之门外。
丈夫皮埃尔是在她工作的影响下才放弃原先的晶体研究,转而加入她的放射元素研究的,但许多科学家很难相信一位女性竟有能力参与她所开展的这种原创性研究。
37岁时她获得巴黎大学博士学位的同时,居里夫妇应邀访问伦敦皇家学会,作关于放射性的报告。但玛丽因为是女性而被拒绝作报告,最后只有皮埃尔做了报告。
在第一次诺奖提名时,起初委员会仅表彰皮埃尔和贝克勒尔,但有位倡导女性科学家权利的委员,瑞典数学家哥斯塔·米塔-列夫勒向皮埃尔通报了情况,并向上申诉,玛丽才获得提名。贝克勒尔还在发言中说:“居里夫人的贡献是充当了皮埃尔·居里先生的好助手,这有理由让我们相信,上帝造出女人来,是配合男人的最好助手。”
她在科学上的才能和成就早已超过了丈夫,但她为人所知的名字永远是居里夫人,而不是玛丽·居里。
即便遭受了这么多的歧视,她也并没有滑到另一端去。她把自己的诺贝尔奖章丢给女儿作玩具;她将第一个诺贝尔奖的奖金中的大部分给了朋友、家人、学生和科研助手;她出人意料地不为镭分离法申请专利,不给科研设置阻碍;她坚持把各类奖金全数捐献给所属的科研机构,自己却分文不取。爱因斯坦曾评论道:居里夫人大概是世上唯一不为名利所腐蚀的人。
1927年,离她去世只剩下7年的时候,她参加了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的第五届索尔维会议,并拍下了这张合影。这张合影,毫无疑问是人类历史上智商最高的一张。他们一共获得了12次诺贝尔物理学奖,两次诺贝尔化学奖。
照片的前排,坐着的都是当时最顶级的科学巨匠。左起第三位那个白头发老太太就是玛丽,她是这张照片里唯一的女性,也是获得两种不同科学类诺贝尔奖(物理和化学)的唯一一人。
而坐在她左边、隔着两个人的那位,就是她昔年的情人朗之万。十几年过去,曾经的感情还剩下多少?局中人才了解了。虽然他们没能在一起,但是最后郎之万的孙子娶了居里夫人的外孙女,也算完成了长辈的心愿。
玛丽·居里一生都是一位强悍和伟大的女权主义者。她冷静地对自己的女儿说:“在由男性制订规则的世界里,他们认为女人的功用就是性和生育。”
她的女儿艾琳,后来成为世界上第2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女性。
在玛丽的一生里,她既是有史以来最为光彩夺目的女科学家,又是为女性争取平等公正权利而执着呼吁的斗士。
这两方面都是她留给这个世界的遗产,而第二项未必没有第一项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