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准提出问题,到用MECE架构拆解问题:麦肯锡管理精英的思考法

安宅和人是个典型的学霸型人物。小时候有个成为科学家的梦想,长大后就顺利地进入了研究所。在学校的公布栏上看到麦肯锡公司的招聘信息,顺手投了份简历,又被这家全球最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录用了。工作了4年,突然想回到科学界,也很快就被耶鲁大学录取了。而别人平均要用7年的时间才能取得的博士学位,他仅仅只用3年9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

这个任麦肯锡管理顾问主管11年,曾是日本雅虎首席运营官的安宅和人为什么能够如此优秀?安宅和人在他的《麦肯锡教我的思考武器》一书中就坦言了这个秘密。这是一本介绍思维方式的干货书,从书中我们也可以学到很多解决问题的思路。

1.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好问题,到底是怎样的?

在作者看来,有价值的工作是能够快速解决问题的工作,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精准地提出问题。好的问题是成功的一半,能为我们的思考和努力定下基准的方向。然而,每个人每天可能都会发出许多疑问,但真正值得我们花费时间去思考,去寻找答案的,却寥寥无几。

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好问题呢?这主要看两个维度,一是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到底多有必要,二则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到底能达到多明确的程度。“今天为什么又下雨了”这样的问题,显然就没有“今天出门要不要带伞”这个问题来得实用。

说来,提出问题不等同于天马行空的好奇,至少在大部分情况,所需要的都不是人生哲理式的想一想,而是从脚下的路出发的实际需求和对应方针。先理清楚问题是什么,再着手寻找答案,就好比于深度阅读和浅阅读,系统化学习和碎片化学习,拿起锄头就砍树和先把锄头磨锋利了再砍树,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用MECE架构拆解问题,化大为小更容易

如果用一个小时来解决问题,纵使高智商如爱因斯坦,也选择了这样的时间分配:用55分钟,思考清楚这个问题到底在问什么,剩下的5分钟,采用来找到答案。

而在《麦肯锡教我的思考武器》中,作者给出的分析问题的框架,就是MECE架构。MECE架构思考的底层逻辑,其实就是通过不断拆解问题,最终把问题拆解成彼此独立又能完整组合成该问题的一个个小问题。

商业界常用“WHERE、WHAT、HOW”的三相分解模板,从归属的领域,具体的模式,实现的方法这3个方面锁定问题,很适合用来化大问题为小问题。如果没有可操作性的模板,也可以通过倒推、模拟,来进行问题的拆解。

3. 安宅和人分享的几个值得借鉴的经验

安宅和人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也积累了不少值得借鉴的经验,比如跟着逻辑走的高效解决法,就简单明了,还能往大部分问题上套着用。这个逻辑结构说来不难,就是故事线、连环图之类的N步走的爬楼梯式解法,在没有思路的时候按照这条路线走,往往能走出柳暗花明的结果。

除此之外,安宅和人还指出分析问题的本质是比较。分析看起来简单,却常常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环,横着比、纵着比、从时间轴上比,比数量、比强弱、比构成整体的比例,分析到位了,后面得出结论也就水到渠成起来。

4.来自麦肯锡的优秀工作者,从来不在收集资料上浪费时间

安宅和人在书中多次强调,优秀的工作者都有个特点,那就是完成工作的速度比别人快。快,就意味着效率高不拖延,干净利落而不拖泥带水。落到实处,其实在收集资料的环节就有所体现。

很多人会花费很长的时间在搜索信息这个环节,包括我也曾经是这样的。把慢工出细活当成借口,误以为收集到的信息越多越好,殊不知,正是这样的心态导致我们容易踩中搜索的陷阱,最后淹没在堆积如山的资料中,却更加焦头烂额,不知所措。

过犹不及,适可而止,在收集资料时要切记,才不会一下子浪费大把的时间,在开始时就输人一步。安宅和人甚至提出,知道太多未必能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相反的,有的时候我们会因为获得的信息过多而变得更笨。

“不要仔细过头”的观点很新颖,但也很犀利。事实上,这个小细节往往也是造成我们工作停滞的一大原因。因此安宅和人建议我们采用“先完成,再细化”的工作步骤,而不是为了追求高完成度而执着在某一点转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