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桥决战,青壮年一齐上前线,镇上架起 60 多炉灶,为前线烘烤烧饼

粟裕率先遣支队挺进江南敌后侦察,夜宿江宁县铜山镇叶家序叶老先生家。吃过晚饭,离睡觉还早,年过七旬、胸前飘着白髯的叶老先生,邀请英气勃勃的新四军青年指挥员粟裕到客厅小聚。叶老先生曾是国民政府的高官,已经告老回乡,对时局非常关心,特别拥护共产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国共合作抗日救国。粟裕对老先生很尊重,处处执晚辈礼。二人谈得很融洽。

日本侵略者步步进逼。国民党正规军节节败退。中国最富庶的江南国土大片沦丧,生灵涂炭,叶老先生忧心如焚。今天终于遇见这样一支开赴前线的部队,心情好了许多,然仍有不少疑问,需要向这个共产党的年轻军官求教。

叶老先生说:“这段时间以来,我所看到的中国军队都是向后方撤退,唯有贵军向前线开进,单凭这一点就叫老朽钦佩。”

粟裕说:“国难当头,每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都要起来为国家、民族存亡而战斗,这也是我党的宗旨。”

叶老先生点点头说:“恕老朽直言,你们这样一支军队,作为抗日宣传队绰绰有余,若真要和日寇交战,那就另当别论了。”

粟裕没有急着反驳,笑笑说:“愿闻其详,请老先生赐教。”叶老先生问:“国军有数百万众,你们兵力有国军多吗?”粟裕坦率回答:“没有!”

叶老先生问:“国军有飞机、大炮、坦克,贵军有吗?”

粟裕直言相告:“我们都没有!”

叶老先生不无忧虑说:“以国军如此实力与寇交锋,尚且连连惨败,贵军又何能战而胜之呢?”

粟裕沉思片刻,平静地反问了一句:“如此说来,有五千年历史、四万万同胞的中华只有亡国灭种一种前途了?”

叶老先生一时语塞,无言以对。

粟裕接着说:“纵观历史,从来都是正义最终战胜邪恶。邪恶可以猖狂一时,终不能长久。人民大众觉醒奋起之日,也就是反动派覆亡之时,历史的规律从来如此。”

叶老先生频频点头称是。

粟裕继续阐述:“武器先进与否,对战争胜负有很大作用,但不是决定一切的。秦末黔首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他们手中的武器与秦军相比差得很远,最后不也动摇了暴秦根基吗?国父中山先生领导革命,开始又有多少仁人志士,最后不是推翻了满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吗?故我党认为,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心的向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正义在我。四万万同胞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力量,只有唤起民众,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团结一心,前仆后继,必能陷日寇于没顶之灾。”

叶老先生站起来,手捻长髯,由衷赞叹:“后生可畏。听君一席话,茅塞顿开,中国之未来,全仰阁下等有志后生了!”说罢向粟裕深深鞠了一躬。

粟裕慌忙退避,连声说:“不敢当,不敢当!”

挺进江南一路上所见所闻,叶老先生的忧虑和直言,给粟裕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应该尽快打一个胜仗!江南百姓需要用胜仗来激发抗战热情,鼓舞胜利斗志;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需要用胜仗来狠狠杀杀一刹,粉碎他们的不可战胜神话;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的战斗威力,需要用胜仗来显示,让江南百姓进一步了解新四军。这一仗该怎样打?选在哪里打?粟裕的目光聚焦到了地图上一个叫“韦岗”的地方。

韦岗位于镇江西南 15 公里,这一带是丘陵和小山地,镇(江)句(容)公路在此经过,公路东侧有 198 米标高的赣船山,西侧有 455米标高的高骊山。公路夹在两山脚下,形成一个弯道。日军汽车通过这里时,需要放慢速度,前车后车还有一段空隙不能互相照应。前些日子粟裕对这里作过详细侦察,掌握了日军汽车活动规律。粟裕又拿起一根火柴,在地图上量出韦岗到南京、镇江的距离,计算日军增援部队赶到的最快时间。粟裕决心在这里打一场伏击战。

1938 年6 月17 日凌晨,天下起了大雨,粟裕带领参战部队冒雨夜行军,向伏击地韦岗疾进。拂晓部队到达目的地,按照预定作战方案,隐蔽埋伏在公路一侧,等待日军车队到来。

大约早晨8 时 20 分,镇江方向传来了隆隆汽车声,日军第一辆汽车驶进了伏击圈。粟裕一声令下,机枪班几挺机枪一齐开火,击中日军汽车。车上日军突遭伏击,弃车逃命。这时大雨不停地下着,浓雾笼罩了四野,加上公路弯道,后面的车辆没有听到前面的枪声。也看不见前面的汽车遭了伏击。只顾缓缓向前驶去 ,几分钟后也进了粟裕的伏击圈,被打翻在公路北侧的水沟里。日军少佐土井被当场击毙,大佐梅泽武四郎躲在车底下顽抗,被新四军战士击毙。 日军第三、第四、第五辆汽车接踵而至。粟裕命令部队猛烈射击,清脆的枪声和手榴弹爆炸声响彻山谷。半小时激战,装备落后的新四军击毙日军 10 多个、伤数十人,击毁汽车4 辆,缴获长短枪10 余支,日钞7000 多元,还有许多军需物品。

当镇江方向开来 17 辆卡车日军,还出动坦克、飞机,对着韦岗轰炸扫射时,粟裕早就率领胜利之师安全转移了。

韦岗战斗是新四军深入苏南敌后的第一仗。首战告捷,陈毅诗兴大发,挥毫立就七绝一首:“故国旌旗到江南,终夜惊呼敌胆寒。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

平时很少写诗的粟裕,也禁不住口占五言绝句一首,抒发心中欢喜:“新编第四军,先遣出江南,韦岗斩土井,处女奏凯还。”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来嘉奖电:“叶军长:所属粟部,袭击韦岗,斩获颇多,殊堪嘉尚。”

国民党第三战区部队对粟裕高超的游击战组织指挥艺术非常敬服,专门派人把粟裕请去传授游击战经验。

上海有影响的报纸《申报》,刊登了署名“任重”的文章《粟裕将军会见记》,称赞粟裕“率领先遣支队挺进京镇沦陷区”,取得韦岗处女战、官陡门之战的胜利,“不断地向日人进攻,一直进攻到南京、镇江的外围日人的据点里”,“简直要使外来侵略者发抖”。

新四军韦岗大捷的消息传到铜山镇叶家庄,叶老先生激动地说:“正义之师,无往不胜!“

相信大家都吃过烧饼,但不一定吃过黄桥烧饼:黄黄的,香香的,外面脆脆的,里面酥酥的,有甜有咸,咬一口美滋滋的。苏北

古镇黄桥民间的一种传统面点,因为一场战斗香飘千里,名扬全国。这场战斗又和粟裕大将的英名连在一起。

为了更好地开展故后游击战,中共中央决定江南新四军“向北发展”。1940 年4 月5 日中共中央明确指出:“整个苏北、皖东、淮北为我必争之地。凡扬子江以北,淮南路以东,淮河以北,开封以东,陇海路以南,大海以西,统须在一年以内造成民主的抗日根据地。”7 月 8 日深夜,粟裕率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机关和部队跨过运河,穿越铁路日军封锁线,横渡长江,顺利抵达苏北。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改称苏北指挥部,陈毅任指挥兼政委,粟裕任副指挥,下辖三个纵队。

有 2000 多万人口的江苏省长江以北地区,在抗日战争中具有突出的重要战略地位。这里盛产粮、棉、盐等战略物资,既是控制日寇沿长江进出的重要翼侧,又是连接新四军与八路军的纽带。苏北的抗日局面打开以后,直接威胁南京的日本侵略军总部和汪精卫伪政府。

粟裕分析苏北各派各种武装力量,最强的是日本侵略军,第二是蒋介石顽固派江苏省政府主席兼苏鲁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此时苏北广大敌后地区大都为国民党所统治,国军总兵力 16 万人,其中韩系8 万人,号称 10 万人,其他是地方实力派。韩德勤从不抗日,专门反共,当年进攻苏区和粟裕交过手,险些当了红军的俘虏。地方实力派有李明扬、李长江部和陈泰运部,他们和韩德勤矛盾很深,与韩保持很大距离。论实力,新四军只能排第三或第四。粟裕认为,新四军兵进苏北,必然为韩所不容;新四军要在苏北立足,首先要对付的便是韩德勤。

新四军兵进苏北,到哪里建立中心根据地?粟裕力主东进黄桥,建立以黄桥为中心的根据地。

陈毅当即拍板:部队休整一个星期,东进黄桥。

粟裕提出:新四军兵进苏北,要把政治仗与军事仗结合起来,联合地方实力派“二李一陈”,利用矛盾,集中反对不抗日专反共的顽固派韩德勤。

陈毅概括说:“这叫'联李、击敌、反韩',我们人人都要懂得和掌握这个斗争策略。“

陈毅进一步对粟裕说:“我们俩分个工,军事仗主要由你来考虑,政治仗主要由我来考虑。”陈毅充分信任粟裕的军事指挥才能。

粟裕是怎样“考虑”军事仗的呢?

粟裕首先想到的是,新四军挺进苏北、东进黄桥,作战对象变了,作战方式要由游击战向运动战转变,目前部队还缺少这种思想准备,缺乏这文种实战经验,不懂得新形势下的仗要有新打法。粟裕在塘头镇召开参谋工作会议,亲自授课,既讲游击战,又讲运动战,重点讲运动战的战略战术。对付强大的日本侵略军,主要还是打游击战,对付国民党固派的进攻,则采取主力,战、歼灭战、运动战。为了贯彻好运动战、歼灭战的作战指导思想,粟裕要求部队克服游击习气,坚决做到:第一服从命令,第二严格遵守时间,第三树立兵团作战观念,第四协同一致。

1940 年7 月 29 日,陈、粟率部歼灭勾结日 、伪的保安第四旅主力 2000多人,进驻黄桥。

韩德勤果然不容,苏北上空顿时乌云滚滚,山雨欲来。上个世纪 60 年代有一部电影叫《东进序曲》,记述的正是这段历史。实际情况比电影故事还要生动、曲折 、惊险。

韩德勤调集26 个团3 万余兵力,分左中右三路向黄桥扑来,叫嚣要把陈、粟“赶下长江”。而粟裕手中只有 7000 多人,作战部队不足 5000 人。就是与韩顽三路大军中的任何一路比,也不占优势。双方兵力悬殊。

这怎样打呢? 中共中央军委原来计划由黄克诚率八路军一部南下,与陈、粟会合,共同对付韩德勤。可是黄克诚部一时不能南下,一切只能靠苏北新四军自己来应对。形势更加险恶了。

作战部门拟订了三个方案,供领导选择。粟裕整整一天没有离开作战室,没有离开五万分之一的军用地图,反反复复斟酌考虑,最后用红笔在第三方案上画了个圈,然后走山作战室去找陈毅。

陈毅一看粟裕选定的第三方案,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不无担忧地说:“以黄桥为轴心,5000 迎战 3 万,这可是一步险棋啊!”

粟裕满怀胜利信心说:“既是险棋,更是奇招,韩德勤决不会想到,正好达到我出奇制胜!”

陈毅大手一挥说:“好!就取第三方案!”

粟裕接着说:“战斗一打响,日军那头我不担心,蒋介石现在还不会让韩德勤与日军联手来对付我们。所虑者'二李一陈',他们虽然和我们达成了协议,答应不会向我们进攻,但这些人靠不住啊。如果他们真的动起手来,我们就更困难了。”

陈毅斩钉截铁地说:“'二李一陈'交给我,绝不能让他们加入。你集中精力对付韩德勤,不要顾虑这一头。“

韩顽三路来攻,首战寻歼谁呢? 粟裕召开作战会议,语出惊人:“首歼韩顽翁旅!”

翁达的独立第六旅是韩顽主力,全旅 3000 多人,装备精良,有“梅兰芳部队”之称。

有人不解,怎么先打这样的强敌?

粟裕笑笑说:“正因为他战斗力最强,怎么也想不到我们会拿他开刀,可以打他个措手不及。歼灭翁旅,对韩顽士气是个严重打击,对夺取战役全胜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响鼓不用重锤敲。大家又一次领略了粟裕非同一般的高超指挥艺术和过人胆识。

兵力怎样分配?粟裕一亮底牌,各纵队领导大吃一惊。粟裕把四分之二的兵力作为突击力量,仅以四分之一的兵力守黄桥,吸引敌人。大家明白,栗裕这样布阵,做到了最大限度集中兵力,但也承担了最大风险。

10 月4 日中午,韩顽第八十九军军长李守维下令向黄桥发起猛攻。守黄桥的新四军三纵防御工事大都被摧毁了,部队伤亡很大。韩军一部已经突破东门,情况危急。三纵司令员陶勇、参谋长张震东脱去外衣,抡起马刀,杀了上去,硬是把韩军逼出东门,守住了阵地。

“梅兰芳部队”独立第六旅出动了。坐镇黄桥的粟裕,向陶勇简短作了交代,直奔北门,登上土城观看,直接指挥歼灭翁旅之战。

粟裕早已作过精确计算:翁旅惯以一路纵队前进,二人间距离为1.5米,全旅 3000 多人,队伍长达四五公里。从黄桥到高桥 7.5 公里,其先头部队抵达黄桥以北 2.5 公里时,后尾已过高桥,全旅都进入了粟裕设下的伏击圈。

正是歼敌最佳战机!粟裕一声令下,叶飞率领的一纵和王必成率领的二纵一齐出击,多路插入翁旅纵队,迅速把行进中的翁旅切成几段,首先歼灭它的指挥部。翁旅群龙无首,乱作一团。

苏北战场出现了一种奇怪的景象:两方交战,三方观战。苏北各种势力密切关注着黄桥。新四军一旦失利,他们会一齐猛扑过来。但陈毅早就有言在先,“二李一陈”哪敢冒险轻举妄动!他们还要好好看一看。

仅仅过了三个小时,便传来翁旅被歼、中将旅长翁达自杀的消息。接着传来八十九军被歼的消息,军长李守维渡河逃命,淹死河中。

“二李一陈”真切看到了新四军的厉害,庆幸自己没有轻举妄动。

黄桥决战最激烈的时候,黄桥的青壮年一齐上了前线,镇上架起 60 多个炉灶,为前线新四军烘烤烧饼,同时诞生了—首朗朗上口的《黄桥烧饼歌》:

黄桥烧饼黄又黄,黄黄烧饼慰劳忙。

烧饼要用热火烤,军队要靠百姓帮。

新四军呀吃个饱,多打胜仗多缴枪。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