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斗剧火爆的背后,影射的是人们内心深深的“恐惧”?!

近些年来,宫斗剧此起彼伏的激情上演,《甄嬛传》、《延禧攻略》、《如懿传》,你方唱罢我登场。

为何这类影视剧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共鸣?

大抵是因为你在剧中发现了自己及周边人(同事、领导、敌人等)的身影,看到了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最重要的是,你通过她们无意中“遇见”了内心深处的“焦虑”与“恐惧”!

内观己心 外察世界

无孔不入的心理恐惧

我们活在一个充满了“不确定性”的“后宫式”时代,从小接受的竞争式教育让我们背负着莫名的“恐惧”,就是这种可怕的东西使我们的日子变得乖僻、扭曲而阴沉。

我们此处所谈的乃是“心理上的恐惧”,因为身体的恐惧是由动物性遗传而来的自然反应。唯有先了解那根深蒂固的心理上的恐惧,我们才能对付动物性的恐惧。

恐惧绝不是抽象的,我们的恐惧通常都和某个事物相关。

怕失去工作,怕金钱匮乏,怕被外人讥讽,怕痛苦和疾病,怕受人控制,怕没有爱与被爱的因缘,怕失去儿女,怕婆媳关系不和,怕活得像行尸走肉,怕寂寞无聊,怕不能活出别人对你的期待,怕死亡……

那么,你知道自己的恐惧是什么吗?通常你会如何处置它?你通常都选择逃避或发明一些理念来掩饰它们。然而,越想逃避,越助长了恐惧的威势。

形成恐惧的主因之一,就是我们不愿意面对真相。因此,除了认识恐惧的心理过程以外,我们应该检讨看清楚自己发展出来的“逃避真实自我”的方法。如果大脑只是一味企图克服恐惧,而用压抑、锻炼、控制、曲解种种方法,必将引发摩擦和挣扎,而耗散我们生命力的,就是这些挣扎活动。

启迪多元思维

恐惧从何而来?恐惧的本质是什么?

我们过着某种生活,有某些思考模式,相信某些信念和教条,我们已经扎根其间,所以,不想让这种稳定的模式受到任何干扰,因为任何的变动都会使人进入一种未知的状况,我们不喜欢那种滋味。

如果有人让我们忍痛远离我们所熟知的事物和信仰,至少我们应该对将去之处有几分把握。由此可见,我们的脑细胞早已建立起一种模式,它们拒绝再造另外一种不太确定的模式,从有把握变成没有把握时,就产生了所谓的恐惧。

在你安坐于此的当下,你或许并不害怕,因为一切都很平静,没有什么好怕的,既没有人威胁你,也没有人抢劫你。但在这一刻的背后,你的内心深处正在挂虑着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或者担心过去发生的某件事情会卷土重来。

因此,你所害怕的就是过去和未来。

现在,就找出你个人特有的恐惧模式,然后面对它。注意自己的反应,看你能不能毫不逃避、辩解、谴责或压抑地正视它?你能不能正视恐惧而不加上任何引起恐惧的字眼?

譬如,你前两年生过一场大病,病中的痛苦到现在还记得,记忆就会对你说:“小心,别再生病了!”于是,记忆和它的联想就开始制造恐惧,其实那并非是真正的恐惧,因为此刻的你健康得很。

思想永远是陈旧的,它是来自记忆的反应,而记忆永远是过去的事。思想随时制造一种不合实情的恐惧感。

由此可知,恐惧是由念头引发的。你不妨亲自观察一下。当你在正在专心应付某种危机时,你并没有恐惧,等念头一起,恐惧才由心生。

正心正举

如何让恐惧无处遁形?

你能不能注视着恐惧,既不加以判断,也不以你所积累的知识来干预它?

如果不能,那么你看到的便只是陈旧的往事,而不是恐惧。

如果你能,那么,这是你首次不受往事的干预而真正看到了自己的恐惧。

所以,你只有完全地、彻底地活在当下、内心平静时,才能看见恐惧的全貌,恐惧才无从生起。

拨迷见智

不要试图逃避恐惧,而要学习如何与恐惧共存。

开启自在之门

印度著名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

“如果想和恐惧这样活生生的东西共存,需要一颗极其微细的心,它不下任何定论,因此才能随时盯住恐惧的行踪,你只要观察它,和它共处。

其实,你如果彻底观察就不难发现,'观察者’不过是一堆概念或记忆而已。那个在说'我害怕’的'观察者’和'被观察的恐惧’本身到底有没有区别? 你会发现原来观察者本身就是恐惧,你一旦了悟这个事实后,就不会枉费精力去斩除恐惧了,于是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的时空距离,顿时消失于无形。

你一旦认清自己就是恐惧,和恐惧无二无别,自然就会停止所有的斗争,然后恐惧就会完全止息下来。”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