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为什么圣人要“神道设教”?这个卦告诉你答案……
内观 巫娜 - 茶界 II
我们在路上,经常会看到一些牌楼,两根柱子把一面木牌或石牌高高架起,木牌或石牌上面有一排引人注目的花样。
那就是《易经》中观卦的来源。
本期《曾师良言》专栏,我们一起来分享观卦的智慧。
1 什么是观卦?
风地观,从整个卦象可以了解到,“观”就是一方面看人家(对外观),另一方面被人家看(对内观)。
观卦就是一个人来了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作为,要把成果展示出来让大家观摩。
如今的观察、参观、还有瞻仰都是观卦的用意。
其实,不论国内还是国外,全人类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观察法。
而且,整个科学的发展,就是从观察(observation)开始的,要观其所以然。
把事物之所以如此的原因看出来,观察事物表象下隐含的道理,这样,人类的学问就一步一步做出来了。
观卦告诉我们,面对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我们应当尽力完成,做出让大家都满意的成果。
2 为什么观卦是用祭奠来模拟?
我们看看观卦的卦辞: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
《易经》讲到观卦时,用祭奠来模拟,就是告诫我们,要非常虔诚地去观礼,以唤醒自身美好的感情。
如果天人在这个时候就能够合一,我们就会慢慢地感觉到,自己体内有良心存在。
借此机会,我们就可以把自己的良心、良能、良知唤醒。
这样的话我们再去看事情,就不会有偏见或者成见,就会看得很清楚,于己于人都有好处。
3 对外如何观?对外为什么要“观天下”?
观卦的《彖传》“中正以观天下”,“中”是指九五。九五是观卦的主爻,要走正道。
“观天下”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供天下人观赏、瞻仰,最主要是效仿、学习。
而另外一个意思,就是九五高高在上,要观察大家的反应:如果牌楼挂出来,大家走过去连看都不看,或者瞥了一眼转头就走掉了,那九五就要开始反省了.
是不是这个牌楼的设计上有什么问题,还是字迹上有什么不对,又或者是时间地点有什么不合适,这也是“观天下”。
就是把天下当做一面镜子,作为自我调整的参考。
4 对内如何观?为什么对内要“内化”?
观卦的《彖传》接着指出:“下观而化也”。
“化”就是内化。
就是在下面观看的人,深深地受到感应,心里有一种感觉,在脑海里面会一再周旋。
最后受到感化,悟道了,而且他会把自己悟到的东西放在脑海里面细细体味。
能够在观察外面的事物之后,有所领悟,经过自身的感应,最后在生活中将其化成自己的习惯,这才是真正的内化。
5 神道设教是宗教迷信吗?是愚民政策吗?
观卦的《彖传》有说,“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
“神”就是神妙的意思。观看了自然的景象,时事的变化,气候的演变,我们会感觉到,自然真是神妙,人恐怕很难做到这些,好像只有自然有这样的本事。
“四时不忒”,就是四时的运转,不管怎么样都没有出现过差错。
“圣人以神道设教”,神道设教不是搞迷信,它跟迷信是两码事。
要了解神道设教,应该去想想孔子的一句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很多人把这句话解释成,让老百姓糊里糊涂过日子就好了,不需要跟他们讲太多大道理。据此认为这句话是愚民政策。
其实不是这样的。有很多道理,老百姓一时理解不了,可能要等到过了大半辈子他们才会懂得。那他们年轻不能理解道理的时候,怎么跟他们沟通呢?这就需要以神道设教。
所以,以神道设教,不是愚民政策,而是在老百姓不理解道理时的一种沟通方式。
其实神道设教在古代用得非常多,比如大扫除,放鞭炮。
举个例子:那时直接跟老百姓讲,大家要大扫除,把环境打扫干净,有没有用?
没有太大的用。因为很多人会想:我扫了半天,第二天一刮风就又脏了,那何必扫呢?
这样一来,整个环境就不干净。可见,我们跟老百姓讲大道理,他们听不进去,也听不懂。
于是,古代的圣贤就告诉大家:“我们过节要喜庆一些,所以要放鞭炮,而且鞭炮放得越长的人家,福气就越大。”
老百姓一听,觉得这对自己有好处,应该做,于是就去买鞭炮,而且选很长的那种,回来发现鞭炮太长不好放,所以就把鞭炮绑在竹竿上,撑起来放。
那其实就是今天所讲的消毒,因为鞭炮里面有硫磺,用竹竿把鞭炮撑得高高的,鞭炮炸开后,硫磺就散布在空气里面,就是在消毒。
那么,当鞭炮“噼里啪啦”炸得满地都是的时候,谁会不去打扫?每家都不用吩咐督促,就自动自发地大扫除了。
而且我们会发现,老百姓扫鞭炮屑的时候,很有意思,他先左顾右盼,发现没有人,就把垃圾往别人家扫,或者就扫到阴沟里面去。
不管我们怎么强调这样做不对,违者罚款什么的都没有用,因为老百姓觉得这样做很方便。
于是,我们的圣贤又说:“大家扫地时,要记住,要把垃圾往自己家里扫,不要往外面扫,因为那是财富,谁扫进自己家里的垃圾多,谁家的钱财就会多。”
老百姓这一听,谁还舍得把“财富”往外面扫?说不定还会把别人家的扫一点过来。
这样就达到教化的目的了。
可见,神道设教并不是宗教迷信,迷信也不在于宗教本身,而在于使用这种方式的人出于何种目的。
现在放鞭炮、大扫除等活动,早已成为我们的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