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佳丽三千?别被清宫剧给骗了,专家揭秘清朝选秀制,实力拼爹
近年来清宫剧盛行,但几乎所有的清宫剧的最开始出现的都是“选秀”这一环节。 电视中那些选秀的美人儿个个耀眼,让我们也不禁羡慕起了清朝的帝王可以得到后宫佳丽三千。但事实上,通过一些最近公布的近代清后宫皇后妃子们的老照片,我们可以看出。
那些个皇妃们,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美。照片中的女人们大都是弯腰弓背,相貌平平。甚至还有一些后妃,相貌可以用丑陋来形容。与清宫剧中美人云集的样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不禁想要问,他们到底是如何被选入后宫的?其实,这其中有两种原因。
一、清朝“选秀制度”
1.1、秀女身份
其实大家不要被清宫剧给骗了,什么汉人女子都能够出现在选秀现场。事实上,清朝为了保证皇族血统的纯真,清朝的选秀制度一直以来都是十分严苛的。满清从顺治时期就有规定,仅满族八旗人家,13—16岁的女子,能够且必须参加三年一次的选秀。后到了乾隆五年(1740)更是有进一步规定:
'我朝定例,八旗秀女,必俟选看后方准聘嫁。凡在旗人,理宜敬谨遵行。……选看八旗秀女,原为王、阿哥等择取福晋;若在未经挑选之前即行结亲许字,非为废弛旧制,……且八旗秀女,于十三四岁即行选看,并无耽搁之虞。'
因此,清代的后宫中,上到中宫皇后,下到包衣宫女都是从旗人之中挑选出来的,汉女不得入宫。只不过旗人之中,也分为两种。一种是八旗之女,一种便是包衣三旗。其身份不同, 这也就代表了他们的地位不同。
其中八旗之女是必须参加三年一次的大选秀,由户部进行选拔。以备皇后妃嫔之选,亦或者是被皇族三代以内的近亲宗室看中。而包衣三旗的秀女则是每年都要选拔一次,同样是由户部主持,只不过她们就只能是充作杂役了。
1.2、选秀标准
虽说选秀之时是囊括了八旗所有的女子的,但皇帝选妃也并不是能够随心而选的。“相貌”根本就不是皇帝选妃的标准,清朝统治者公开的两条选秀标准之中。一就是门第,再就是品德。只因按照中国的传统观念来说,“好色”是极其不名誉的。
就如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的时候,一位县学的生员拦下了乾隆御驾,指责乾隆削减皇后乌拉那拉氏的丧仪,以至于乾隆帝龙颜大怒。但即便如此,乾隆帝也必须解释乌拉那拉氏封后“并非以色选爱升”,后来冷落那拉氏也“自蹈非理,更非因色衰爱弛”,极力撇清自己好色的嫌疑。
再有,清代册封皇后亦或者妃嫔的册文之中通常见到的也都是温恭、淑慎、祥钟华阀、诞育名门等等。绝不会有任何关于美色上的称赞,甚至一字不提。因此,除了美色之外。清朝帝王的选秀的标准实际上也就只剩下一个了,那就是“门第”。
因此,清朝后宫妃嫔之中丑女十分之多,只要你门第足够高,那么就可以上位。换句话来说,清朝后宫的秀女们比拼的根本就不是美貌,她们拼的是爹。这样一来,我们看到的老照片中,清宫后妃并不貌美的原因,也就出来了。
二、摄影技术
当然我们不能一棒子打死所有的后妃,难道门第高本身也美的后妃就没有吗?沧海遗珠,这样的后妃当然应该是是有的。 就比如说光绪皇帝的后妃珍妃就是相貌清丽,那么为何我们看到的照片又大部分都那么丑呢?
有专家另辟蹊径,揭秘了这样一个原因,那就是摄影技术的落后。1844年的时候,摄影技术才传入中国,一般都是以玻璃为相纸的“湿版摄影”。而当时相机是通过紫外线曝光,黄种人特有的黄和红这种肤色在紫外线下就会曝光成黑色,这也是我们为什么看到清朝平民老照片时都会觉得他么黑黝黝的,土的很。
再加上那时候感光度低,每一次拍照的曝光时间都很长。并不像是现在一样一秒钟就好了,也许那时候需要十几秒。而在曝光途中被拍摄者一动都不能动,而这样的情况下最容易成功的表情就是放松自己的脸,一直就这样摊着。
但这样的话,就很容易会显得麻木,畏缩以及死气沉沉。也许有人会说不一定是中国人,但放一下当时几张在中国的洋人照片,大家也能够看出一些端倪了。
小结
通过以上表述,我们大致可以总结出来清朝后妃容貌丑陋的原因。其一是因为清朝祖宗家法传下来的选秀制度,让帝王杜绝了选秀仅选美的可能。其二便是当时摄影技术的落后,让我们看到的人物并不真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