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情的陪伴,才是清明最好的怀念
文|wss 编辑|STAR
我儿子两岁后,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我和老婆都会把年休假用完,带着他来往奔行于他的曾祖父母以及外曾祖父的墓园。
每逢去给外曾祖父扫墓的时候,还要顺带着,去给健在,但瘫痪在床的外曾祖母捎个礼物,规规矩矩磕个头。
每到临近清明,儿子都会很兴奋,深夜还不会入睡,叽叽喳喳的问我,爸爸,今年我们去妈妈的爷奶那里还是去你的爷奶那里扫墓呢。
我微笑问他,为什么你这么喜欢扫墓。
他天真烂漫回答,因为扫完墓,你和妈妈都会带我找地方去玩。那些地方都很漂亮,比在城市里有意思多了。
我再问他,那如果不去那些地方玩,你还愿意去扫墓吗。
他歪着脑袋想了半天,说那我也会去的,我觉得老爷爷和老奶奶很可怜,去看看他们,他们在土包包里睡觉才不会孤单。
我接着问,以后你长大,有孩子了,你愿意带他去看望老爷爷老奶奶他们吗。
儿子回答得很利索,说我愿意。
我很满意儿子的回答,也暗暗有些欣慰这些年,我和他的妈妈,带他舟马劳顿于两省的的辛苦没有白费。
清明节自古以来,是一个家庭祭奠先祖的肃穆日子,也是这个家庭踏青恬适、尽享天伦的时间。
这个一年中特殊的时段,如何发掘这个节日蕴含的传统文化底蕴、促进亲子间的感情,乃至养成良好家风,是可以思考的几个问题。
著名的小黑胖子郭德纲,是文艺圈里公认的传统文化布道者,立起了传统曲艺艺术的复兴旗帜,他在2015年的时候,在微博平台就谈到过清明祭祖的一些传统。
郭德纲对于郭氏先祖从迁徙天津到传代始末的细节和由来,都一清二楚,笔墨虽不多,但必定是族谱认真观摩、了解透彻。
再者,祭祖的一些程序和内容,也是跃然字间,有“焚香化纸”,也有不忘远古先祖,从可考的十世祖开始,一直到后世安葬的先人,一一不落,务求虔诚和感恩。
而郭德纲的清明尽孝并不狭义,他不仅仅是针对自己先祖,他对恩师侯耀文的祭奠从未拉下,自2011年侯耀文去世后,他每年的清明前后,都会带领老婆和德云社的搭档于谦,以及弟子们前去参拜。
如果说有声音非议清明节的祭奠是一场作秀,那么在德云社的后台里,就端端正正摆放着恩师的挂像,遗像边上,从不中断的,是侯文耀身前最爱的香烟和可乐。
但无疑最好的祭奠,就是让传统相声能流传并光大,弘扬侯派相声美名,也是对师父的最大慰藉。
毫无疑问,郭德纲是从面子到里子,都做到了清明祭奠和告慰先人、恩师的典范。
文艺圈内另一位出身草根的王宝强,清明节哀思所寄托的,除了先祖以外,还多出了一人,那就是他的弟弟。
王宝强接受采访时,念到不幸身亡的弟弟,刹那间泪流满面,他哽咽说,儿时家境贫寒,弟弟在十六岁的年纪,就去工地上干活,却没没有想到居然被机器绞到,人就没有了。
没有了弟弟,王宝强一直悲恸至今,他说如果能换回他生命,哪怕回农村种地,他宁可不要当明星、也不要现在好的生活。
每到清明时节,王宝强的微博总会停更一天,回到河北邢台的故乡,在祭奠先祖的同时,也不忘给弟弟的坟头献上鲜花、焚香和烧纸,兄弟俩人的阴阳相隔,也只有大哭一场,告慰弟弟年轻便杳然逝去的生命。
王维在重阳节写下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
少一人,在寄托对兄弟遥思的同时,至少还能期盼与兄弟的重逢。
而王宝强在清明节对弟弟的追忆,却再也找不回跟他自小嬉笑耍闹的兄弟的身影。
西方人常说,中国人没有信仰。
我想告诉他们,有文明以来,四大文明古国已经毁灭其三,唯有传统文化五千年传承至今的,唯有中国。
能带带薪火相传的奥秘,就“信仰”二字。而信仰的真谛,无非是相信什么,仰望什么,敬畏什么。我们自古以来的信仰,便是相信孝悌传统,仰望父母先祖,敬畏先贤古圣。
清明节的祭奠,就是对逝去先祖、对九泉下的亲人的义务和责任,是牵挂,也是希望,是寄托、也是告慰,更是家庭里,需要薪火相传的瑰宝。
时代在进步,连同着清明的祭奠,被社会的快节奏所带动,出现了一些引发争议的异像。
那就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请人代为扫墓,还孕育而生了代扫墓的公司。
22岁的钱桦,作为重庆龙居山陵园工作人员,是代扫墓群体中的一员,因为接受代扫墓问题的采访,而登上热搜。
每逢清明,她做的最多的是,是手捧鲜花和话筒,来到一所所陵墓前,欠身鞠躬后,将鲜花轻轻放置于墓碑前,开始拿出手中逝者家属要求宣讲的文字,对着话筒开始朗诵。
一般钱桦朗诵的开场白,都是“X先生/女士您好,受您父母所托,我前来看您。”
一边的同事,则拿出便携式的影音设备,开始记录并给家属直播,等她朗诵完了,再对准着她姣好的身影,看她抽出手帕,一丝不苟的抹去墓碑上的灰尘。
“眼看清明就要来了,有位老奶奶来了电话,希望我们代替她和老伴儿,为儿子扫墓。”钱桦告诉记者,老奶奶的儿子15年前走的,前几年,俩位老人都会亲自来陵园扫墓。后来岁数大了,身体都不太好,只有委托他们帮助代扫墓。
当今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各个行业都会存在一定的延伸,所以殡葬行业的延伸,出现代扫墓的业务,并见得要口诛笔伐。
但是“下跪”、“代哭”、“奢侈”这样的极端,却并不符合我们的传统和传承。将孝道、祭奠的文化变味,乃至于变味,哪怕是泉下的先祖和亲人,都会悲伤和无奈,他们仅仅需要的,是情真意切的追思和怀念。
钱桦的代扫墓故事,最触动的我是,钱桦在采访尾声的一句话:“最好的孝心是陪伴。”
西晋的时期的李密,德才兼备又声名远播,被晋武帝司马炎委任太子洗马,也就是教授和辅助太子处理政务、学习知识的职务。
在其他的朝代,那可是大名鼎鼎的太子太保、太子太傅的职务,一旦太子登基,可是以太子老师自居,权倾天下的美差。
但是李密却一再谢绝,被郡县催促的急了,只得提笔,写下了千古名篇《陈情表》,最为脍炙人口的一段:“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更是让无数英雄豪杰泪洒衣襟。
晋武帝读后,深切为李密对祖母的孝心打动,同意其暂不赴诏,李密也得以为祖母养老送终后,才步入仕途,最终官拜汉中太守。
他的一段佳话,千百年来,得到了房玄龄、司马光等的高度赞扬。
葬礼的奢华和身后的祭扫并不完全代表孝道的完整,在父母和高堂身前的尽孝,才配得上圆满的孝道。
所以,不是给了金钱就是孝顺,也不是给父母住行就是尽孝,最好的孝心就是陪伴,只有常伴左右,知父母亲的心忧、懂父母亲所求,尽心的环绕膝下,才是他们晚年最幸福的华彩。
古来孝子怯清明。每逢清明时节,神色凄然的炎黄子孙,来到先人坟茔,向逝者献一束明黄色的鲜花,洒一杯清亮的粮酒,匍匐顿地,长泣不止,表达对先祖和亲人的哀思、敬仰和感恩。
所以我们看到,无论多么显赫的政要和名人,都会不约而同的在清明时分返乡祭奠,也许像泰国的前总理他信和英拉,因为先辈流离失所,早已断绝与故乡的联系,也会费劲全身的力气,去找寻故土的所在。
也请除在清明时节雨纷纷,寄托哀思的欲断魂的时刻,在其他的时间,去多多去陪伴我们的亲人、我们的老人,莫让清明的哀思,平添愧疚的不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