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情的陪伴,才是清明最好的怀念

文|wss    编辑|STAR

我儿子两岁后,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我和老婆都会把年休假用完,带着他来往奔行于他的曾祖父母以及外曾祖父的墓园。

每逢去给外曾祖父扫墓的时候,还要顺带着,去给健在,但瘫痪在床的外曾祖母捎个礼物,规规矩矩磕个头。

每到临近清明,儿子都会很兴奋,深夜还不会入睡,叽叽喳喳的问我,爸爸,今年我们去妈妈的爷奶那里还是去你的爷奶那里扫墓呢。

我微笑问他,为什么你这么喜欢扫墓。

他天真烂漫回答,因为扫完墓,你和妈妈都会带我找地方去玩。那些地方都很漂亮,比在城市里有意思多了。

我再问他,那如果不去那些地方玩,你还愿意去扫墓吗。

他歪着脑袋想了半天,说那我也会去的,我觉得老爷爷和老奶奶很可怜,去看看他们,他们在土包包里睡觉才不会孤单。

我接着问,以后你长大,有孩子了,你愿意带他去看望老爷爷老奶奶他们吗。

儿子回答得很利索,说我愿意。

我很满意儿子的回答,也暗暗有些欣慰这些年,我和他的妈妈,带他舟马劳顿于两省的的辛苦没有白费。

清明节自古以来,是一个家庭祭奠先祖的肃穆日子,也是这个家庭踏青恬适、尽享天伦的时间。

这个一年中特殊的时段,如何发掘这个节日蕴含的传统文化底蕴、促进亲子间的感情,乃至养成良好家风,是可以思考的几个问题。

1

著名的小黑胖子郭德纲,是文艺圈里公认的传统文化布道者,立起了传统曲艺艺术的复兴旗帜,他在2015年的时候,在微博平台就谈到过清明祭祖的一些传统。

郭德纲对于郭氏先祖从迁徙天津到传代始末的细节和由来,都一清二楚,笔墨虽不多,但必定是族谱认真观摩、了解透彻。

再者,祭祖的一些程序和内容,也是跃然字间,有“焚香化纸”,也有不忘远古先祖,从可考的十世祖开始,一直到后世安葬的先人,一一不落,务求虔诚和感恩。

而郭德纲的清明尽孝并不狭义,他不仅仅是针对自己先祖,他对恩师侯耀文的祭奠从未拉下,自2011年侯耀文去世后,他每年的清明前后,都会带领老婆和德云社的搭档于谦,以及弟子们前去参拜。

如果说有声音非议清明节的祭奠是一场作秀,那么在德云社的后台里,就端端正正摆放着恩师的挂像,遗像边上,从不中断的,是侯文耀身前最爱的香烟和可乐。

但无疑最好的祭奠,就是让传统相声能流传并光大,弘扬侯派相声美名,也是对师父的最大慰藉。

毫无疑问,郭德纲是从面子到里子,都做到了清明祭奠和告慰先人、恩师的典范。

文艺圈内另一位出身草根的王宝强,清明节哀思所寄托的,除了先祖以外,还多出了一人,那就是他的弟弟。

王宝强接受采访时,念到不幸身亡的弟弟,刹那间泪流满面,他哽咽说,儿时家境贫寒,弟弟在十六岁的年纪,就去工地上干活,却没没有想到居然被机器绞到,人就没有了。

没有了弟弟,王宝强一直悲恸至今,他说如果能换回他生命,哪怕回农村种地,他宁可不要当明星、也不要现在好的生活。

每到清明时节,王宝强的微博总会停更一天,回到河北邢台的故乡,在祭奠先祖的同时,也不忘给弟弟的坟头献上鲜花、焚香和烧纸,兄弟俩人的阴阳相隔,也只有大哭一场,告慰弟弟年轻便杳然逝去的生命。

王维在重阳节写下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

少一人,在寄托对兄弟遥思的同时,至少还能期盼与兄弟的重逢。

而王宝强在清明节对弟弟的追忆,却再也找不回跟他自小嬉笑耍闹的兄弟的身影。

西方人常说,中国人没有信仰。

我想告诉他们,有文明以来,四大文明古国已经毁灭其三,唯有传统文化五千年传承至今的,唯有中国。

能带带薪火相传的奥秘,就“信仰”二字。而信仰的真谛,无非是相信什么,仰望什么,敬畏什么。我们自古以来的信仰,便是相信孝悌传统,仰望父母先祖,敬畏先贤古圣。

清明节的祭奠,就是对逝去先祖、对九泉下的亲人的义务和责任,是牵挂,也是希望,是寄托、也是告慰,更是家庭里,需要薪火相传的瑰宝。

2

时代在进步,连同着清明的祭奠,被社会的快节奏所带动,出现了一些引发争议的异像。

那就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请人代为扫墓,还孕育而生了代扫墓的公司。

22岁的钱桦,作为重庆龙居山陵园工作人员,是代扫墓群体中的一员,因为接受代扫墓问题的采访,而登上热搜。

每逢清明,她做的最多的是,是手捧鲜花和话筒,来到一所所陵墓前,欠身鞠躬后,将鲜花轻轻放置于墓碑前,开始拿出手中逝者家属要求宣讲的文字,对着话筒开始朗诵。

一般钱桦朗诵的开场白,都是“X先生/女士您好,受您父母所托,我前来看您。”

一边的同事,则拿出便携式的影音设备,开始记录并给家属直播,等她朗诵完了,再对准着她姣好的身影,看她抽出手帕,一丝不苟的抹去墓碑上的灰尘。

“眼看清明就要来了,有位老奶奶来了电话,希望我们代替她和老伴儿,为儿子扫墓。”钱桦告诉记者,老奶奶的儿子15年前走的,前几年,俩位老人都会亲自来陵园扫墓。后来岁数大了,身体都不太好,只有委托他们帮助代扫墓。

当今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各个行业都会存在一定的延伸,所以殡葬行业的延伸,出现代扫墓的业务,并见得要口诛笔伐。

但是“下跪”、“代哭”、“奢侈”这样的极端,却并不符合我们的传统和传承。将孝道、祭奠的文化变味,乃至于变味,哪怕是泉下的先祖和亲人,都会悲伤和无奈,他们仅仅需要的,是情真意切的追思和怀念。

3

钱桦的代扫墓故事,最触动的我是,钱桦在采访尾声的一句话:“最好的孝心是陪伴。”

西晋的时期的李密,德才兼备又声名远播,被晋武帝司马炎委任太子洗马,也就是教授和辅助太子处理政务、学习知识的职务。

在其他的朝代,那可是大名鼎鼎的太子太保、太子太傅的职务,一旦太子登基,可是以太子老师自居,权倾天下的美差。

但是李密却一再谢绝,被郡县催促的急了,只得提笔,写下了千古名篇《陈情表》,最为脍炙人口的一段:“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更是让无数英雄豪杰泪洒衣襟。

晋武帝读后,深切为李密对祖母的孝心打动,同意其暂不赴诏,李密也得以为祖母养老送终后,才步入仕途,最终官拜汉中太守。

他的一段佳话,千百年来,得到了房玄龄、司马光等的高度赞扬。

葬礼的奢华和身后的祭扫并不完全代表孝道的完整,在父母和高堂身前的尽孝,才配得上圆满的孝道。

所以,不是给了金钱就是孝顺,也不是给父母住行就是尽孝,最好的孝心就是陪伴,只有常伴左右,知父母亲的心忧、懂父母亲所求,尽心的环绕膝下,才是他们晚年最幸福的华彩。

4

古来孝子怯清明。每逢清明时节,神色凄然的炎黄子孙,来到先人坟茔,向逝者献一束明黄色的鲜花,洒一杯清亮的粮酒,匍匐顿地,长泣不止,表达对先祖和亲人的哀思、敬仰和感恩。

所以我们看到,无论多么显赫的政要和名人,都会不约而同的在清明时分返乡祭奠,也许像泰国的前总理他信和英拉,因为先辈流离失所,早已断绝与故乡的联系,也会费劲全身的力气,去找寻故土的所在。

也请除在清明时节雨纷纷,寄托哀思的欲断魂的时刻,在其他的时间,去多多去陪伴我们的亲人、我们的老人,莫让清明的哀思,平添愧疚的不舍 。

(0)

相关推荐

  • 陈情表读后感8篇

    陈情表读后感8篇 [篇一:读〈陈情表〉有感] 读<陈情表>,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的懂得了:"世界上没有一条路可以一马平川,没有一个人可以随心所欲"但人生却因" ...

  • 真正的闺蜜,才是人间最长情的陪伴

    闺蜜,是无法替代的姐妹情. 文 | 妳读Yukiyo 妳读(ID:niduDJ) 看到这样一个视频: 美国的一位97岁的老奶奶生病住院了,她的两位闺蜜结伴来看她. 两位闺蜜一边为她梳着头,一边回忆着往 ...

  • 画画,是一生最长情的陪伴!

    画画,是一生最长情的陪伴!她像一个朋友,陪你走过快乐与忧伤:她又像一位老师,教你做人与做事:她更像一位恋人,一生与你不离不弃!岁月悠悠,唯画画静好!       画画,是生命高度的陪伴 生命的意义是什 ...

  • 画画,是一生中最长情的陪伴!

    画画,是一生最长情的陪伴!她像一个朋友,陪你走过快乐与忧伤:她又像一位老师,教你做人与做事:她更像一位恋人,一生与你不离不弃!岁月悠悠,唯画画静好!       画画,是生命高度的陪伴 生命的意义是什 ...

  • 鉴影 | 《最长的旅程》:长情的陪伴,依然是最好的爱情!

    最长的旅程 The Longest Ride (2015) 导演: 小乔治·提尔曼 编剧: 尼古拉斯·斯帕克斯 / 克雷格·博洛坦 主演: 布丽特·罗伯森 / 斯科特·伊斯特伍德 / 阿伦·阿尔达 / ...

  • 爱人是你一生最长情的陪伴

     爱人是你一生最长情的陪伴  文/潘书朋 不再年轻的岁月,让自己懂得了今后应该好好做的人生课题:健康才是第一生命力:爱人是你一生的陪伴:接纳孩子的"不完美":认真工作才是最好的修行 ...

  • 等,是最长情的陪伴;等你,你是我心心念念想见的人

    引语:这世间,有人肯等你是最深情的爱,刻入骨髓的情,直到白发苍苍,呼吸停止那天也不会改变! 等,是最长情的陪伴,一个等字,倾注了内心所有的期盼,等你,等你消息,等你回来,等你疼爱,一个等字包含太多太多 ...

  • [黄石文坛]盛水红的随笔《最长情的陪伴》

    最长情的陪伴  文字就是一把镰刀,在四季里,收割着我在岁月里种植的喜怒哀乐.阳光下,我看见刀刃上留下的点点斑斓.其实,那都是挥之不去的过往和刻骨铭心的历程.   在希望的田野上,我挥舞着文字这把镰刀, ...

  • 长情地陪伴是手工之花盛开的秘密 | 粘土T台秀(第198期)花鲤

    亲 粘土T台秀又开场了,第198期. 本周登场的粘土手作人是:花鲤 花鲤 微信:fjmy18730252763 微博:―花鲤 Q Q:1642031604 花鲤 大家好呀,我是花鲤,来自广西南宁.毕业 ...

  • 青未了|长情的陪伴

    文:鹿饮溪 前言:2020年,作者母亲突发脑出血致身体偏瘫,后转入康复医院进行长期康复治疗.作者记录了这段陪伴的时光,与大家一起探讨"亲情与爱情". 在这里,重拾陪伴与守候 母亲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