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闵谝传】功臣与功狗
功臣与功狗
作者:闵生裕
汉高祖五年,一统天下的刘邦对功臣们论功行赏。萧何一直做军师,是刘邦谋臣。刘邦封萧何为郡候,食邑封赏的数量很多,有些身经百战的武将颇有微词。刘邦说:“大家知道狩猎的事情吗?”群臣说:“知道”。刘邦又说:“大家见过猎狗捕捉野兔吗?”群臣回答说:“见过”。刘邦说:“诸位狩猎,追杀野兔的是猎狗,而发现野兔踪迹,指令猎狗出击的是人。今天我们能够捕获猎物,诸位正如猎狗的功劳;至于萧何,能够发现走兽踪迹并准确下达指令,这是人的功劳啊!刘邦这样比喻,使那些武将们十分尴尬,哑然无语。刘邦一向器重谋士,他评价张良“运筹策于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不愿者付水流”。这二句话成为潮人熟悉的口头禅。据史书记载:姜子牙,姓姜名尚,道号飞熊,俗称姜太公,东海许州人氏。在西周时期,姜子牙见世境荒乱,便远离市尘,上昆仑山玉虚宫拜元始天尊学道,虚度光阴七十二载。后奉师命下山辅助周室。开始在成汤朝歌纣王那里,谋得官拜下大夫之职。但因姜子牙除了玉石琵琶精而得罪了妖妃妲己,她有意用建造鹿台浩瀚工程夹难姜子牙。为了社稷生民百姓不受劳役,姜子牙赤胆披肝,冒死忠谏,指谪纣王日荒于酒色,远贤近佞,今又听信狐媚之言妄兴土木而致天下万民生死之不顾。纣王大怒,下旨炮烙姜子牙。谁知姜子牙早已有准备,立即使出自己学到的道术,乘势跳下九龙桥下,借水遁逃隐居于渭水去了。
姜子牙在渭水隐居三年,每日他蹲坐蹯溪石上垂钩, 虽无所得,却陶情柳荫清流而自歌自乐。有一樵夫武吉笑他:岂有用直针不上香饵钩鱼之理?姜子牙笑曰:“老夫在此,名虽垂钩,我自意不在鱼。吾在此不过守青云而得路,拨阴翳而腾霄,岂可曲中而取鱼乎!非丈夫之所为也。吾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不为锦鳞设,只钩王与侯。”说罢,又作诗吟之:
短竿长线守蹯溪,这个机关那个知?
只钩当朝君与相,何尝意在水中鱼。
诗话中深含玄理和抱负。果然不久,周文王出猎来至渭水蹯溪遇到姜子牙,虔意聘他出山辅国,并封为左灵台丞相。姜子牙时来,年近八十,他辅国有方,安民有法,文王得辅,国势初定。姜子牙后又辅助周武王,起兵伐纣,统率有道术之士,经过多次有道征无道之血战,终于完成兴周八百载大业。
最后,姜子牙在岐山封神台上,奉太上元始敕命,发榜封三百六十五位正神,成为《封神榜》书中最极致神化人物。据《太平御览》载:古兵法《六韬》、《三略》合称《太公兵法》,留传于世。
姜子牙封他人为神,自己却什么神也不沾,直至唐肃宗执政时,敕封姜子牙为武成王。宋朝除封号外,还在青州建祠庙祭祀。后民间庶民百姓,知道姜太公能封神驱鬼,就在城乡间认为有风煞的巷头屋角处,用石刻上“太公在此,百无禁忌”,以抵邪气。
封神是姜子牙的事,当然,他没有封自己,但是,以刘邦功臣、功狗的逻辑判断,姜子牙就是上了房梁,他是功臣,与功狗是有本质区别的。
(原创作品,作者授权发表)
【作家档案】
闵生裕
闵生裕(现被聘为本平台专栏作家),宁夏盐池人。专栏作家,不自由撰稿人。擅长杂文时评,足球评论,艺术评论等。中国评论家协会会员,宁夏作协理事,宁夏杂文学会副会长;中国硬笔书协组联部委员,宁夏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出版杂文随笔集《拒绝庄严》《都市牧羊》《一个人的批判》《闵庄烟火》《操练自己》等七部。
《文艺众家》公众平台
注意事项:稿件要自行编辑好以word文件形式投入信箱,作者简介及联系方式附在稿件后即可,莫要单独发,作者照片直接发邮箱。投稿后请务必加主编微信:13910420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