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蠹鱼的世界】田元武||书橱的故事

书橱的故事

田元武  

在我看来,书的魅力是来自于文明的基因,但存放书的地方---书橱更像是一座心灵的殿堂,散发出的是思想的光芒。作为一个喜欢阅读的人来说,把书当作人生的另一种依托是最合适不过的,而书橱就是这种依托的精神家园。其实,当从书橱里抽出每一本书时,你就已经和文明进步的思想擦出了激情的火花。于是,当我面对千册藏书之时,我也想起了那些关于书橱的故事。

早些年间,家里并没有书橱,父亲的藏书多半是放在硬纸箱里,但后果很严重。父亲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曾经了购置了一套中华书局版的20册《资治通鉴》,并将其作为珍贵图书存放在一个硬纸箱里,但三十年后的1988年夏天,一场暴雨让家里进了水,恰巧淹没了墙边那几个存放书的硬纸箱。面对泡在水里的图书,父亲颇为伤心,母亲见状,没有言语。在父亲出差的时候,母亲把村里的王木匠叫来,砍倒了院里的那棵大梧桐树。

王木匠手艺不错,仅用了三天功夫就给我们打制了一个高2米、长4米的大书橱,每个层间高约25厘米,正好是大16开本图书高度的最上限,尽管那时候书的开本大都是32开的,但这样的设计却让书橱里的书排列的既舒适又美观。从此,父亲的藏书、我的连环画就有了新的住处。

自从有了书橱,父亲在阅读之前就多了一个习惯,他总是先闻一闻书的味道,我当时不知就里,后来父亲和我说,书橱里的书放久了,就有一股淡淡的梧桐香味。在父亲最惬意的时候,往往有三种味道弥散在我的周围,书香佐以梧桐之味,再辅以茗茶的味道,勾勒出一种让我难以忘记的读书意境!

我曾经问过父亲,在家里读书的意境源于何处呢?父亲犹豫了一下,说道:“以前读书似乎体会不到有什么意境,但自从有了那个梧桐材质的书橱之后,读起书来就格外有滋味!”我想这种滋味应该是双重的,既是父亲对于书橱的一种宠爱,又是对母亲的一种感激。

父亲喜欢读书,也直接影响了我。直到现在,我很难想起是什么时候开始热爱读书的。在少年时代,手里只要有零花钱,肯定是去集市上买上几本连环画,等小伙伴们轮流看完之后,书橱就成了连环画的归宿。也许岁月是我们手中的摄像机,记录的是自己难以忘记的一段段经历,就和父亲的书橱一样,每次回家我总是去抚摸一番,去闻一闻那流传已久的梧桐香味,直到有一天父亲对我说:“你应该有自己的书橱了。”顿时,我恍然大悟,父亲的梧桐书橱是属于他和母亲的。

2009年冬天,妻子趁我外阜施工之际,给我购置了三组书橱。在感到欣喜的同时,书橱的设计模式却让我难以接受,每个层间达40厘米的高度,让我的藏书居住的有点儿太“豪华”了,以至于很多其他书籍无法进驻,结果满地都是书的局面没有多大改观。面对我的那一丝不满情绪,妻子嗔怪道:“书是用来读的,而不是为了藏,以后还是多读书,少买书最好,既能涨知识,还能省钱。”听此话语,我竟无言以对,心里常常想,要是有父亲那样的梧桐书橱该有多好。

七年光阴,日月如梭。我买书的兴趣与日俱增,先前的三组书橱已是不堪重负。去年中秋节,我和妻子带着小女去父亲家里吃团圆饭,席间妻子在父亲的梧桐书橱前站立良久。

“难不成,你也喜欢这梧桐书橱!别看它样式老,但装书多,那是你妈托人打制的。”父亲骄傲地押了一口酒,又一次讲起了梧桐书橱的故事。

惊喜终于降临。国庆节前夕,我从青岛赶回家,走进卧室一看,我感到眩晕了,两面书墙屹立在我的眼前,层间高度和父亲的梧桐书橱一模一样,都是25厘米。面对这伟大的杰作,妻子却显得很低调,她静静地对我说:“这书橱早就应该打制了,把书分门别类的摆上去,这家就有文化范儿了。”妻子此言,几乎让我感动的热泪盈眶。我渐渐体会到了父亲在梧桐书橱前的幸福之感了。

书终于搬进了“新居”,排列的整齐划一,就像列兵一样等待着我的检阅。小女也在书橱面前搞起了自拍,她兴高采烈的把照片发到微信朋友圈里,到底有多少同学去点赞呢?我不得而知。面对纸质书籍日益萎缩的今天,我和妻子却“背道而驰”,为了让一本本好书能有个更好的“居住场所”,不惜重金打制了那两面书墙,我想这既是对书的尊重,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新打制的书橱也会变旧,就像我们会变老一样,但书橱里所承载的文明进步思想却能照耀千秋,这和父亲家里的梧桐书橱所散发出来的幸福滋味是一脉相承的。

【作者简介】

田元武

田元武,生于1978年5月4日,2000年毕业于中石化十建公司技工学校,同年供职于中石化第十建设有限公司,2012年自学考取山东潍坊学院,2014年毕业。

文艺众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