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文:宁远官话中那些“土里土气”的字词怎么写?

湖南宁远官话的古语词考

 po⁵³:谐拼bŏ,扬去谷米中的糠粃尘土等杂物。~谷子。~米。《广韵》上声果韵帮母,布火切:簸扬。《诗·大雅·生民》:“或舂或揄,或簸或蹂。”

pɔ²¹³:谐拼bào,鸟类伏在卵上,使卵内形成胚胎,发育成雏鸟。~鸡崽崽。《广韵》、《集韵》去声号韵並母,薄报切:鸟伏卵。唐 韩愈《荐士》:“鹤翎不天生,变化在啄菢。”

pɔ²¹³:谐拼bào,牙齿突露在唇外。~牙齿。《集韵》平声肴韵並母,蒲交切:齿露。《资治通鉴·后梁均王乾化三年》:“蜀太子元膺,豭喙龅齿,目视不正。”(平声转去声,宁远平话串音借音之故。)

 pən²¹³:谐拼bèn,从绳子的两头拉扯绳子。给那绳子~紧些。《集韵》上声耿韵帮母,必幸切:急絙也。(絙:大索;急絙:拉紧大索。)(上声转去声,误读成俗。)

pi²¹³:谐拼bì,挡住稠物取出液汁。~米汤。《广韵》入声质韵帮母,鄙密切:去渣。《广韵·释古二》:滗,盝也。王念孙疏证:“滗之言逼,谓逼取其汁也。”(入声派去声)

piɔ³³:谐拼biāo,火焰或火花迸飞。快点,那火焰~起好高了!《广韵》平声宵韵帮母,甫遥切:飞火。《新唐书·高丽传》:“士纵火焚西南,熛延城中。”

piɔ³³:谐拼biāo,形容水或其它液体流射速度快的样子。水好猛,在~在~。~射。《广韵》平声幽韵並母,皮彪切:水流貌。《诗经·小雅·白华》:“滮池北流,浸彼稻田。”毛传:“滮,流貌。”(按语音演变规律,此字应读阳平,但宁远官话中确读阴平,其故未明。)

piɔ³³:谐拼biāo,奔跑。你一喊他,他就~刮了。今天你~到哪里朅耍了?《集韵》平声宵韵帮母。卑遥切:《说文》犬走貌。《楚辞·九歌·云中君》:“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王逸注:“猋,去疾貌也。”

pʻan³³:谐拼pān,俗作拚,挥舞或挥扔东西轰撵。鸟吃谷了,快去一~一~、院子里有鸡鸭,别~它们。《集韵》平声桓韵滂母,普官切:弃也。《方言》楚人凡挥弃物谓之拌。

pʻan³³:谐拼pānɡ,附加成分,表程度高。肿~~、~臭。《集韵》平声江韵滂母,披江切:肛胀大貌。宋 宋慈《洗冤录·溺水死》:“水浸多日,尸首肨胀。”黄侃《蕲春语》:“今四川语状物之臭曰肨臭。”

pʻan²¹³:谐拼pàn,衣系。1、扣纽扣的套:扣子~~、鞋子~~。2、扣住,使分开的东西连在一起:把弓弦~起来。《广韵》去声谏韵滂母,普患切:衣襻。

 pʻan²¹³:谐拼pàn,器物上用以提拿把握的部分。鼎锅~~、钯锅~~、门~~。《集韵》去声谏韵滂母,普患切:器系。宋 王黼《宣和博古图录》卷七:“周鳧尊......重三斤九两,有流有鋬,阙盖,无铭。”

pʻɔ³³:谐拼pāo,膀胱。朊~,搊朊~:拍马屁。《广韵》平声肴韵滂母,匹交切:腹中水府。《说文》:“脬,膀胱也。从肉,孚声。”《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风癉客脬,难于大小溲,溺赤。”张守节正义:“言风癉之病客居在膀胱。”

 pʻɔ³³:谐拼pāo,胀大松软。果子炸起~呱了。包子蒸起蛮~了。《广韵》平声豪韵滂母,普袍切:囊张大貌。

pʻɔ²¹³:谐拼pào,1、虚大:那奶崽不实在,~得很。2、说大话骗人:你不信他的,他是个~古丁:说大话的人,讲起~话来没得边的。《广韵》去声效韵滂母,匹皃切:起釀亦大也。《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南奅侯公孙贺”司马贞索隐:“张揖:'奅,空也。’《纂文》云:'奅,虚大也。’”

pʻən³¹:谐拼pén ,水上涌,漫溢。汤多了,小心~出来。《广韵》平声魂韵並母,蒲奔切:水涌也。《汉书·溝洫志》:“是岁,渤海、清河、信都河水湓溢,灌县邑三十一。”

pʻuŋ³¹:谐拼pénɡ, 布的幅宽。一~布。《集韵》平声耕韵並母,蒲萌切:满也。

pʻi³³:谐拼pī,税、租。~房子、~田种。《广韵》平声支韵滂母,敷羁切:禾租。

 pʻi³³:谐拼pī,刀削。~红薯、~萝卜。《集韵》平声支韵滂母,攀糜切:刀析也。汉 牟融《理惑论》:“聂政㓟面自刑。”

pʻi³³:谐拼pī,东西表皮或边缘受损有毛边。麻~了、书~刮了。《集韵》平声支韵滂母,攀糜切:《方言》南楚之间器破而未离谓之或㩺。

 pʻian⁵³:谐拼piăn,夸耀;显示。~嘴巴。《广韵》上声狝韵並母,符蹇切:巧佞言也。清 蒲松龄《增补幸云曲》第十六回:“这奴才又谝他的扇子哩,我誇他一誇。”

 pʻiɔ³³:谐拼piāo,附加成分,表示轻的程度高。轻~~。《广韵》平声宵韵滂母,抚招切:高飞。《史记·太史公自传序》:“律历更相治,闲不容翲忽。”司马贞索隐:“翲者,轻也。”

pʻie⁵³:谐拼piě,以手掌击打。~一巴掌。《集韵》入声质韵並母,簿必切:刺也,击也。《列子·黄帝》:“顾见商丘开年老力弱,......既而狎侮欺詒,挡㧙挨抌,亡所不为。”(入声派上声)

ma³³:谐拼mā,泛指牛。(童语)小心些的啦,前面有牛~的啦!《广韵》平声麻韵明母,莫霞切:犘牛。《尔雅·释畜》:“犘牛,”郭璞注:“出巴中,重千斤。”

man³³:谐拼mān,(用物)绷紧蒙上。把壶口~紧。《集韵》平声桓韵明母,谟官切:覆也。《周礼·考工记·舆人》:“饰车欲侈”汉郑玄注:“饰车,谓革鞔舆也。”;五代 马缟《中华古今注》:“(鞋子)至汉有伏虎头,始以布鞔繶。”

man⁵³:谐拼măn,排行最小的。~崽儿子。清 黄叔璥《台海使槎録·习俗》:“大武郡......又所生少子,曰屘。”

məi³³:谐拼mēi,煮烂。呀,这狗肉煮起~烂了。《广韵》平声支韵明母,靡为切:㸏烂。

məi³³:谐拼mēi,附加成分,表程度高。~碎。《广韵》平声支韵明母,靡为切:䊳碎。《说文》:“䊳,碎也。从米,靡声。”

 məi³¹:谐拼méi,用以诱捕鸟的鸟。鸟~子。~子。《集韵》平声灰韵明母,谟杯切:诱取禽者。《镜花缘》第九回:“想来又是猎户下的子。少刻,猎户看见,毫不费力就捉住了。”

mi⁵³:谐拼mĭ,以唇接触而小饮。~一口酒。~一口茶。《广韵》上声纸韵明母,绵婢切:《说文》饮也。

mi²¹³:谐拼mì,潜入水里。~水、打~子。《集韵》入声质韵明母,莫笔切:潜藏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袭九渊之神龙兮,沕深潜以自珍”。裴骃集解引徐广曰:“沕,潜藏也。”(入声派去声)

 fu²¹³:谐拼fù,1、一种汲水灌田的农具:~斗。2、引申为舀水泼水,舀泥泼泥等:~水、~泥、~鱼:即戽水捉鱼。泼撒:那饭~起一地都是。《广韵》去声暮云晓母,荒故切:戽斗欿水器也。唐 贯休《宿深村》:“黄昏见客合家喜,月下取鱼戽塘水。”

 fu⁵³:谐拼fŭ,击、打。~一巴掌。《集韵》入声没韵溪母,呼骨切:楚谓击为~。《方言》卷十:“南楚凡相推搏曰㧙,或曰~㧾。”(入声派上声)

tia³¹:谐拼diá,把脚穿进鞋中而脚后跟不着地,即踮起脚尖拖着鞋行走。《集韵》入声帖韵透母,讬协切:行拽履也。《史记·货殖列传》:“女子则鼓鸣瑟,跕履,游媚贵富......”。(入声派阳平)

tuan⁵³:谐拼duăn,堵截,拦截。你们快跑,我来~后!他们在打架子了,你快朅~到他们。《集韵》上声缓韵定母,睹缓切:截也。《献帝起居注》:“便欲送玺,会曹操断道。”

tuəi⁵³:谐拼duĭ,整批的买进。~货、~小菜卖。《集韵》上声贿韵端母,赌猥切:《说文》磊䇏重聚也。

to³³:谐拼duō,称呼母亲的父母。~公、~婆。《集韵》上声哿韵端母,典可切:妻父谓之父姼,妻母谓之母姼。(上声转阴平,宁远平话串音借音之故。)

 tuŋ⁵³:谐拼dŏnɡ,手抱着小孩或东西一上一下地来回摆动。他们家那个毛毛崽睡觉的时候总要抱起~的~。《集韵》上声董韵端母,覩动切:振动拜也。《周礼·春宫·大祝》:“辨九拜......四曰振动。”郑玄注引郑大夫曰:“动,读为董。”

 tuŋ⁵³:谐拼dŏnɡ,又作諌,挑拨,怂恿,教唆。他~起小成和小明差点打起来了。你的脑壳就是个摆设啊,给别个~下就~起啊!他是个不识~的人。《集韵》上声董韵端母,覩动切:多言。

təu²¹³:谐拼dòu,对接、汇合、拼合。~拢、~起来。《集韵》去声候韵端母,丁候切:《说文》遇也,俗作闘。《国语·周语下》:“灵王二十二年,谷、洛~,将毁王宫。”唐 独孤霖《书宣州叠嶂楼》:“因命植栋~梁出城屋之脊。”《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我们鬭分银子,与你作贺。”

 tən²¹³:谐拼dèn,震动物体使其伸直或平整。把绳子~直了。把衣服~平。《广韵》去声慁韵端母,都困切:撼扽。《广雅·释诂一》:“扽,引也。”王念孙疏证:“《玉篇》:'扽,引也;撼也。’”

tən²¹³:谐拼dèn,1、使竖起。~起扁担。2、引申为表情严肃:~起脸:即板着脸和哪个欠了他万两银子是的!《广韵》去声慁韵端母,都困切:竖也。《庄子·列禦寇》:“伯昏瞀人北面而立,敦杖蹙之乎颐。”

 tʻan³¹:谐拼tán,放在火上去毛、燎。那狗毛还没有挦干净,用火~一下。《广韵》平声覃韵定母,徒含切:火爇。明 汤显祖《邯郸记·召还》:“你打的我血淋侵达喇的痛鑱鑱也,怎再领得起你那十指钻钳泼火燂。”

tʻan⁵³:谐拼tăn,轻轻拨动。他那个奶崽好糜,~了一下他就哭。本为“㮇”,《广韵》去声㮇韵透母,他念切:火杖。原指拨灯火的小棍,后转为拨动意,改作“掭”。明 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城南内外·胡家村》:“乃掭以尖草,不出。灌以筒水,(蟋蟀)跃出矣。”(去声转上声,宁远平话串音借音之故。)

tʻan⁵³:谐拼tăn,1、洗涤、冲涤:~碗、~杯子。2、摇摆:白水豆腐好嫩,在~在~。他躺到懒人床上~的~,好悠闲。《广韵》上声荡韵定母,徒郎切又吐浪切:涤盪摇动貌。《说文》:“涤器也。”《齐民要术·涂甕》:“以热汤数斗着甕中,涤盪疏洗之。”

 tʻɔ³¹:谐拼táo,用绳索捆绑。奶崽们多事就~起。把坏人~起来。那东西散起一地都是,给根索子~下喃!《广韵》平声豪韵定母,徒刀切:《尔雅》曰綯绞也,谓纠绞绳索也。《诗·豳风·七月》:“画尔于茅,宵尔索綯。”毛传:“綯,绞也。”

 tʻuŋ³¹:谐拼tónɡ,1、踩:一脚~到水氹古里了。2、穿:把你那鞋子~好!他~起桶桶鞋:雨鞋就急急忙忙跑出朅了。《集韵》平声东韵透母,他东切:走貌。

tʻo²¹³:谐拼tuò,加放。把砖~起来。《集韵》上声哿韵透母,待可切:加也。(哿韵字在宁远官话中读有多个调类,除串音借音之故外,应有误读成俗之故。)

tʻəu⁵³:谐拼tŏu,休憩。走苦刮了,~口气才。《集韵》上声厚韵透母,他口切:展也。

tʻən⁵³:谐拼těn,说话不流利,中间有停顿。他太紧张了,讲话有点打~。《集韵》上声混韵透母,吐衮切:吨吨,言不了。

tʻən²¹³:谐拼tèn,用脚尖绊或用后跟踢。~一脚。《集韵》去声恨韵透母,佗恨切:踏也。

tʻən²¹³:谐拼tèn,拖延,耽误。~时间。~事。《集韵》去声恨韵透母,佗恨切:搌也。

 tʻən⁵³:谐拼těn,同“磴”、“嶝”,台阶或梯子的层级。有几~台阶?这梯子有十~。这路有十多~坡。《广韵》去声嶝韵端母,都鄧切:梯隥、小坡、路的石级。《太平广记》卷三百九十七引段成式《酉阳杂俎·河山石斛》:“融州河水,有泉半岩,将注其下,相次九磴,每磴下一白石浴斛承之。”(去声转上声,宁远平话串音借音之故。)

lo³¹:谐拼luó,指纹。~纹。你的手指有几个~呀?《广韵》平声戈韵来母,落戈切:手指纹也。

lɔ²¹³:谐拼lào,丝线杂乱。线团~了。头发~了。《集韵》去声过韵来母,卢卧切:《说文》不均也,一曰丝有节。

lɔ²¹³:谐拼lào,药物中毒。吃错东西了,~到刮了,肚子疼得很。~鱼。《广韵》去声号韵来母,郎到切:朝鲜谓饮药毒曰痨。

 liɔ³³:谐拼liāo,跷,甩开,放开。~起脚才耍。~手~脚,什么事都不管。《集韵》平声爻韵力交切:走也,一曰足相交。

lin²¹³:谐拼lìn,践踏、踩踏、碾压。别在床上~了,被盖都~烂刮了。有两条狗在地里打架子,~坏了好多菜秧子。《广韵》去声震韵来母,良刃切:蹂躏。《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躏玄鹤,乱昆鸡。”郭璞注:“躏,践也。”《新唐书·郭子仪传》:“掠泾、邠,躏凤翔,入醴泉、奉天,京师大震。”

læ²¹³:谐拼lài,热,烫。大夏天的,天气好~。~水。《广韵》去声泰韵来母,落盖切:火之毒貌。

læ³³:谐拼lāi,因某种原因未长好或排在最后。~巴鸭子。《集韵》上声蟹韵泥母,奴解切:病也。(上声转阴平,宁远平话串音借音之故。)

 lan³³:谐拼lān,身材细而高。那后生家长起~高~高的。《集韵》平声唐韵来母,卢当切:长身也。

lia³³:谐拼liā,粘贴;粘性。~对联;这浆糊好~。《集韵》平声麻韵泥母,女加切:黏着。

 ləu⁵³:谐拼lŏu,1、给庄稼松土、培土:~蔸。2、引申为掩埋、掩盖:小鸡死了,他把它~倒。他把好吃的菜合~倒饭底下的。《集韵》上声厚韵来母,朗口切:耕畦谓之耧。《氾胜之书·大小麦》:“秋锄以棘柴耧之,以壅麦根。”

 ləu⁵³:谐拼lŏu,得到。~到个红包。~到吃了。《正字通》手部上声来母,郎斗切。《孟子·告子下》:“逾东家墙而搂其处子,则得妻;不搂,则不得妻,则将搂之乎?”

luan³¹:谐拼luán,1、圆或圆状的,也作“圞”:~~:圆圈。今夜晚的月亮好~。~古丁冬:形容非常的圆。~心:即心脏。2、引申为全部,整个的:吃~狗。吞~的。《广韵》平声桓韵来母,落官切:团圝,圆也。五代 牛希济《生查子》:“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圝意。”

lo³³:谐拼luō,两手回旋切摩或用手来回揉的动作。他笑起手在~在~。《广韵》平声戈韵泥母,奴禾切:两手相切摩也。唐 韩愈《读东方朔杂事》:“瞻相北斗柄,两手自相捼。”

luŋ³³:谐拼lōng,言多声细且内容不切要。你在~什么样~?成天古在~,~起好烦呢! 又音luŋ³¹:谐拼lóng,~碎。《广韵》平声冬韵泥母,奴冬切:多言不中。《古今杂剧·佚名<善知识苦海回头>》第三折:“你道是九重边有谁唧哝。”

 kən⁵³:谐拼ɡěn,本义为芋茎,宁远官话泛指所有植物的茎。莴笋~~。白菜~~。芹菜~~。《广韵》上声耿韵见母,古幸切:芋茎。元 王祯《农书·百谷谱三·芡》:“其(芡)茎之柔嫩者,名为,人采以为菜茹。”

kuŋ²¹³:谐拼ɡònɡ,到、前往、跑、窜。你~来搞什么?他不在屋里,晓得~到哪里去了?~弄古。《集韵》去声送韵见母,古送切:飞至也。《汉书·扬雄传上》:“登椽栾而羾天门兮,驰闾阖而凌兢。”颜师古注:“苏林曰:'羾,至也。’”

kuŋ²¹³:谐拼ɡònɡ,钻。~桌子。《类篇》古孔切:钻也。又作。元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二折:“泾河龙于泥里便。”(上声转去声,宁远平话串音借音之故。)

kə²¹³:谐拼ɡè,勒。绳子绷得太紧,~到手了。用胳膊~到他的颈骨。《集韵》入声没韵见母,古纥切:摩也。(入声派去声)

 ko³¹:谐拼ɡuó,曲指成角状。力~。对到他的脑壳就是几力~。《集韵》入声觉韵见母,克角切:《说文》击头也。(入声派阳平)

kua³¹:谐拼ɡuá,用巴掌打。~了他一巴掌。《广韵》入声麦韵见母,古获切:打也。唐 卢仝《示添丁》:“父怜母惜掴不得,却生痴笑令人嗟。”(入声派阳平)

 kun⁵³:谐拼ɡŭn,能滚动的圆形机件的统称。滚~~:即滚铁环。单车~~:即自行车轮子。汽车~~:即汽车轮子。《广韵》上声混韵见母,古本切:车毂齐等貌。元 王桢《农书》卷十四:“辊,碾草禾轴也。”清 沈葆桢《第一号轮船下水并续办各情形疏》:“兼制铜管气筒,尾轮铁辊等事。”

kʻa³³:谐拼kā,用手的虎口扼住。~紧。《集韵》平声麻韵溪母,丘加切:扼也。

kʻə²¹³:谐拼kè,去。你这是要到哪里~?《广韵》入声薛韵溪母,丘谒切:《说文·去部》去也,从去,曷声。宋玉《九辩》:“车既驾兮朅而归,不得见兮心伤悲。”(入声派去声)

 kʻə²¹³:谐拼kè,死。小陈的父亲昨天~刮了。《广韵》入声合韵溪母,口荅切:,死,见楚词,本作溘。宋 苏舜钦《检书》:“疏密交及戚,前后生与。”(入声派去声)

 kʻuŋ³³:谐拼kōnɡ,1、雨大而急地从天空直流而下:雨落起在~。2、引申为将物体直接倒出:把洗脸水~呱朅。把箩筐里的红薯~到窖里朅。《集韵》平声东韵溪母,枯公切:《说文》直流也。

kʻuæ³³:谐拼kuāi,1、圆圈的叫法。画个~~:圆圈。手~:手镯或手圈。2、用胳膊挎着或挽着。~起篮子朅买菜。他姐弟俩人手~手的朅上学了。《广韵》平声皆韵溪母,苦淮切:揩摩。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章:“王大娘~着篮子,笑嘻嘻地向院里走来。”

 kʻo⁵³:谐拼kuŏ,本义指皮革,后又指靴子,宁远官话称皮鞋为“鞟子”。呀,他今天搞起蛮阔气,穿刮~子的耶!《集韵》入声铎韵溪母,阔镬切:去毛皮也。五代 高彦休《唐阙史·郗尚书鼠妖》:“日夙兴,将出视事,束带已毕,左手引鞟,未及陷足,忽有巨鼠过庭,北向拱立而舞。”(入声派上声)

 xa²¹³:谐拼hà,全部,整个。这些书~是我的。《广韵》入声合韵匣母,侯切,又古沓切:合集。裴渊《广州记》:“罗浮山有橘,夏熟,实大如李,剥皮啖则醋,合食极甘。”(入声派去声)

xo³³:谐拼huō,某种虫或物使人有被蜇的奇痛或瘙痒感觉。~毛虫~起人好疼的。小心些,那树子皮子~人的。碎头发~颈骨。《广韵》入声铎韵晓母,呵各切:蜇也。《抱朴子·内篇·登涉》:“今吴楚之野,暑湿郁蒸,虽衡霍正岳,犹多毒蠚也。”(入声派阴平)

xɔ³³:谐拼hāo,除去杂草。~草。~地:拔去地间草。~田:拔去田间草。《广韵》平声豪韵晓母,呼毛切:除田草也。《诗·周颂·良耜》:“其镈斯赵,以薅荼蓼。”

 xuŋ³³:谐拼hōnɡ,驱赶。鸡鸭要进堂屋了快~一~ 。《广韵》平声耕韵晓母,呼宏切:击声。郭澄清《大刀记》:“有的推着小车儿,还有的~着牲口、背着粪筐。”

xuŋ³¹:谐拼hónɡ,大水。连续下了几天暴雨,河里都涨~水了。《集韵》平声钟韵奉母,符容切:浲水。五代 徐锴《说文系传·水部》:“浲,大水也。”唐 张说《同赵侍御乾湖作》:“处处沟浲清源竭,年年旧苇白头新。”

ʨian³³:谐拼jīan,1、木楔,木签等紧插在榫子缝里使接榫的地方不松动的木片。凳板有点摇的了,快在凳板脚上刹个~子喃。2、比如背地里说某人的缺点或坏话:刹~子打烂锣。《集韵》平声监韵精母,将廉切:引《说文》,楔也。元 赵孟頫《老熊》:“扶衰每藉过眉杖,食肉先寻剔齿櫼。”

 ʨiəu²¹³:谐拼jiù,1、把湿布帛中的水拧去。把湿衣服~干。2、强劲地拧。瓶盖要~紧些,免得透气。螺丝~紧些,免得松动。《广韵》去声宥韵见母,居祐切:强击。《说文》揉屈也。强击正与柔屈相反。

ʨʻia⁵³:谐拼qiă,走路不正常的样子。他腿脚不方便,走路脚~脚~的。~起脚走路。唐 陆龟蒙等《报恩寺南池联句》:“跁跒松形矮,般跚桧樾矬。”《广韵》上声马韵溪母,苦下切:行貌。

 ʨʻia²¹³:谐拼qià,跨越。~过门槛。~过水沟。《广韵》上声马韵溪母,口化切:跨步。

ʨʻia²¹³:谐拼qià,亦作“拃”,指大拇指与食指间张开的距离。一~长。《集韵》上声马韵崇母,仕下切:《说文》邪斫也。元 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似这般好器械,一柞来铜钱,恰便似砍麻秸。”(上声转去声,宁远平话串音借音之故。)

 ʨʻian⁵³:谐拼qiăn,牵系,挂念。你好久没来耍了,我们都在~倒~倒你呢!《广韵》上声狝韵溪母,去演切:缱绻不相离貌,又黏也。明 汤显祖《牡丹亭·寻梦》:“偶然间心似缱,梅树边。”

 ʨʻiɔ³³:谐拼qiāo,一种缝纫法。将布帛的边向里卷,然后缝合,使针脚不外露。~边。~裤脚。《广韵》平声宵韵溪母,去遥切:《说文》云绔纽也。

 ʨʻiɔ³¹:谐拼qiáo,木板变得向上弯曲。这块板子~呱了,做柜子不好了。《广韵》平声宵韵见母,举乔切:《尔雅》云:句如羽。郭璞曰,树枝曲卷似鸟毛羽。《尚书·禹贡》:“厥草惟夭,厥木惟乔。”

ʨʻie²¹³:谐拼qiè,不正,歪斜。那老房子已经~刮了。人要坐正了,字才不会写起~起。《广韵》去声禡韵清母,迁谢切:斜逆也。

ʨʻy²¹³:谐拼qù,1、把燃烧物放入水中使熄灭:把火堆~熄。铁铗烧红了,快把它~熄。2、使火药不爆炸而燃烧:~炮响:将鞭炮硝倒出而使硝燃。~狗毛硝:旧房砖所生白毛硝叫狗毛硝,将之与木炭粉掺和后即成土硝,使土硝燃即叫~狗毛硝。《广韵》入声术韵清母,仓聿切:火灭也。(入声派去声)

ʨʻin²¹³:谐拼qìn,冷,凉,使凉。皮肤触物,物使皮肤有冰凉的感觉就叫~。那石头~凉~凉的,坐久了会拉肚子的。天气变冷了,衣服穿少了,~手~脚的。《说文·冫部》:“凊,寒也。从仌,青声。”《广韵》去声劲韵清母,七政切:温凊。《墨子·节用中》:“夏服絺綌之衣,轻且凊则止。”《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

ʨʻun³¹:谐拼qún,拔,扯。~毛,~鸡毛,~鸭毛。《广韵》平声侵韵邪母,徐林切:取也。唐 贾岛《原居即事言怀赠孙员外》:“镊挦白发断,兵阻迟书传。”

ɕi²¹³:谐拼xì,作力、努力。他做事蛮加~。奶崽们读书要加~的啦!《玉篇》尸部,许器切:作力也。

ɕin⁵³:谐拼xĭn,捏住鼻孔出气,以排出鼻涕。~鼻涕。《俗字背篇》呼梗切:“擤,以手捻鼻,俗擤脓也。”知侠《铁道游击队》第二十二章:“不一会儿又听到张兰在擤鼻子。”

ɕin²¹³:谐拼xìn,头顶部前方正中部位,婴儿头顶骨未合缝处。~门。《广韵》去声震韵心母,息晋切:《说文》曰头会脑盖也。《礼记·内则》:“男角女羁”汉 郑玄注:“夹囟曰角。”

ɕin²¹³:谐拼xìn,用小火加热,或用温火煮。~菜、~饭。《广韵》去声焮韵晓母,香靳切:火气。《左传·昭公十八年》:“司马、司寇列居火道,行火所~。”杜预注:“焮,炙也。”

 ɕy²¹³:谐拼xù,1、往有夹层的衣服或被子里加铺丝棉之类:~棉袄。2、禽兽造窝以柔草、羽毛等填充、铺垫都叫絮:~窝。3、引申为打理:~家。《广韵》去声御韵心母,息据切:《说文》曰敝緜也。唐 李白《子夜吴歌四首》之四:“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ʦa²¹³:谐拼zà,表示不满,令人鄙视,瞧不起。啧啧称~。~口水。《集韵》去声禡韵知母,陟驾切:《说文》喷也。《礼记·曲礼上》:“毋咤食。”郑玄注:“嫌薄之。”孔颖达疏:“咤,谓以舌口中作声也,似若嫌主人之食也。”

 ʦa²¹³:谐拼zà,即像动物在洞穴中将要出来的样子。引申为暗地里、私下的、悄悄地。把东西~到给他。~私房钱。《集韵》去声禡韵知母,陟嫁切:窋䆛物在穴中貌。

 ʦɿ²¹³:谐拼zì,母牛,专指未成年或未生育过的小母牛。~牛崽崽。牛~崽崽。《广韵》去声志韵从母,疾置切:牝牛。《玉篇·牛部》:“牸,母牛也。”宋 洪皓《松漠纪闻》卷上:“牛马十数群,每群九牸一牡。”

 ʦuəi²¹³:谐拼zuì,用绳子悬物往下送。把箩筐从楼上~下来。《广韵》去声寘韵澄母,驰伪切:绳悬也。《左传·僖公三十年》:“(烛之武)夜缒而出。”杜预注:“缒,悬城而下。”

ʦɔ³³:谐拼zāo,1、物品因烧、烤、炸、炒、焙、烘、晒等过了头而变质变坏:果子太炸~了,有点苦的了。2、干燥:谷子晒~刮了。《广韵》平声豪韵精母,作曹切:火余木也。《说文》“㷮,焦也。”清 段玉裁注:“今俗语谓烧坏曰㷮,凡物坏亦曰㷮。”

ʦən⁵³:谐拼zěn,好、标准、标致。后生家的头发搞出来蛮~的呢!这手牌就~了的啦!《集韵》上声准韵知母,阻引切:毛发齐貌。

 ʦən⁵³:谐拼zěn,物朽欲断。这块楼板~刮了,踩不得的啦。《广韵》上声混韵精母,兹损切:减也。《蜀语》:“物朽而断曰”。

 ʦən²¹³:谐拼zèn,击、打。小偷捉住后被群众~了几拳头。《广韵》去声沁韵知母,知鸠切:拟击。《史记》曰右手揕其胸。《太平广记》卷四百零一引唐 张读《宣室志》:“复以臂揕生。”

ʦʻə³¹:谐拼cé,裂开;裂缝。天寒地~。旧房子开~了,要倒了。你屋里祖公老子开了~:(即言祖坟开了坼,用以形容某人突然有了意外惊喜或收获。)《广韵》入声陌韵徹母,丑格切:裂也。《淮南子·本经》:“天旱地坼。”《管子·四时》:“(秋)四政曰:补缺塞坼。”(入声派阳平)

 ʦʻə³¹:谐拼cé,皮肤受冻开裂。天气太冷了,手脚都开~了。《广韵》入声陌韵徹母,丑格切:皴㿭。(入声派阳平)

 ʦʻən³³:谐拼cēn,三足平底浅锅。~架。送~架姑娘:即送灶神。《广韵》平声庚韵初母,楚庚切:鼎类。《世说新语·德行》:“(陈遗)母好食铛底焦饭。”

ʦʻu³¹:谐拼cú,竖着受力而折断。棍子~断了。《集韵》入声没韵清母,苍没切:断也。(入声派阳平)

ʦʻəu³³:谐拼cōu,持、捧。水粉下好了你~一碗过朅嘛。~凳板。~朊脬:拍马屁。《广韵》平声尤韵初母,楚鸠切:手搊。清 范寅《越谚·卷中·谷》:“搊粉,上抽。水磨粉沉,用布裹灰搊之......”

ʦʻuŋ⁵³:谐拼cŏnɡ,推击、推搡。你推我~。他在捣乱,把他~出门朅!《广韵》上声肿韵心母,息拱切:执也。《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你一推,我一㧐,㧐他出了大门。”

 ʦʻuŋ⁵³:谐拼cŏnɡ,推送。你在前头拉,我在后头~。~板车。~屁股。《集韵》上声董韵心母,损动切:推也。

 ʦʻuŋ²¹³:谐拼cònɡ,语气又急又重地说话。他那个人讲话~是蛮~,但他没得坏心。《广韵》去声送韵清母,千弄切:詷,言急。三国 魏 程晓《请罢校事官疏》:“甚选官属,以谨慎为粗疏,以詷为贤能。”

 san⁵³:谐拼săn,也作糤,一种用糯米粉与面粉相和拉扭而成的条形栅状的油炸食品。排~。青辣椒炒排~。《广韵》上声旱韵心母,苏旱切:馓饭。《水浒全传》第二十四回:“(武松)教买饼馓茶果,请邻舍吃茶。”

ŋa³³:谐拼 ā,张开。~开嘴巴。手指~~。脚趾~~。《广韵》平声麻韵影母,於加切:像物开之形。《五灯会元·大沩喆禅师》:“十个指头八个丫。”

ŋan²¹³:谐拼 àn,晚、迟。不好意思,我来~了。今天太~了,你明天再来吧。《广韵》去声谏韵影母,乌涧切:晚也。《吕氏春秋·慎小》:“二子待君,日宴,公不来至。”

 ŋɔ²¹³:谐拼 ào,比、量。~一~手梗子,看哪个有力些。拿起这两个酒杯~一下,看哪个装得多些。《集韵》去声号韵影母,於到切:量也。

 ŋuŋ²¹³:谐拼 ònɡ,鼻道阻塞。~鼻~古:鼻塞的样子。《玉篇·鼻部》乌贡切:鼻病也。《十六国春秋·后赵录》:“王谟齆鼻,言不清畅。”

 ye³¹:谐拼yué,折叠。~纸飞机。(入声派阳平)另读ye⁵³谐拼yuè,折断、抈断。他生气地把筷子都~断了。《广韵》入声月韵疑母,鱼厥切:折也。《太玄·羡》:“车轴折,其衡抈。”(入声派上声)

 ye⁵³:谐拼yuě,倒胃口,干呕、呕吐。打~。《广韵》入声月韵影母,於月切:逆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高保衡等校正:“杨上善曰:哕,气忤也。”唐 皮日休《二游诗·徐诗》:“有此竞苟荣,闻之兼可哕。”(入声派上声)

yn²¹³:谐拼yùn,潮、湿。湿~。谷子没晒到日头,还蛮~。被盖蛮久没有晒日头,~刮了。《广韵》去声稕韵日母,如顺切:润泽也。《墨子· 辞过》:“室高足以辟润湿。”

va⁵³:谐拼wă,手爬东西,舀。~点米。《集韵》上声马韵影母,乌瓦切:吴俗谓手爬物曰搲。元 佚名《陈州粜米》第一折:“父亲,他那边又搲了些米去了。”

 ia³³:谐拼yā,小孩娇气、娇贵的样子。呀,你屋里这个女崽就带得~了的啦。那个奶崽们好~。《广韵》平声麻韵影母,於加切:㝞作姿态貌。元 汪大渊《岛夷志略·巴南巴西》:“凡民间女子,其形㝞,自七岁父母以歌舞教之。”

 iaŋ²¹³:谐拼yànɡ,又作“䍩”,放牧、喂食、使得食。~牛、~马。《集韵》去声漾韵影母,弋亮切:供也。《说文·食部》:“养,供养也。”

 in³¹:谐拼yín,1、本义指蛇爬行,宁远官话则把虫蛇蚁蝇等小动物的爬行都叫蜒:虫婆是~起走的。2、形容行走缓慢:你走快点要不要得,跟蚂蚁崽崽在~一样的。《集韵》平声仙韵以母,夷然切:龙貌。《楚辞·屈原,<大招>》:“南有炎火千里,蝮蛇蜒只。”

 in³¹:谐拼yín,被虫蛇蚁蝇等小动物爬过就叫。那桃子虫婆~了的不干净,要洗下才能吃。《集韵》平声侵韵以母,夷针切:过也。

 iuŋ³³:谐拼yōnɡ,鸟兽细软而茂密的毛。~~毛。《广韵》上声肿韵日母,而陇切:鸟细毛也。《书·尧典》:“厥民隩,鸟兽氄毛。”(上声转阴平,宁远平话串音借音之故。)

 iəu²¹³:谐拼yòu,本义指用火烤木使弯曲,宁远官话引申为对事物进行进一步的精细加工。这根扁担做得差不多了,再过下~就可以了。这篇文章写得不错,只要再过下~就更好了。《广韵》去声宥韵日母,人又切:蒸木使曲也。《汉书·食货志上》引《易·系辞下》:“断木为耜,煣木为耒。”

宁远官话中的古语词,作为一种文化遗存,它既有历史属性,又有地方属性。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源流关系就体现了它的历史属性;词汇特点和用词特色就彰显了它的地方属性。笔者上面所考证的仅仅是其中的极小一部分古语词,随着人们对宁远官话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一定还会有更多的宁远官话古语词得以发掘、考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