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分科的参考建议
高一已经圆满结束,请结合历次成绩,着重分析物化生与政史地的成绩差异,品味“物化生”与“政史地”的学习难度,选择好科类,文理没有优劣,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切勿仅仅根据家长自己的主观意愿勉强孩子,至于如何选专业,我找了几篇已经毕业的学生写的心得,希望您能有时间耐心看完。
高考结果出来,的确有大人叹气地和我说,如果当时你要是选择理科也许今年就走了985或者至少211啊。
人生哪有如果,世事何曾是绝对。
高一结束文理分科,第一次预选的分科填的是理科。一方面,在初高中文化对接的高一,所有老师都把重点放在理科,所以理科成绩包括数学都在前列,另外一方面加之自己的兴趣所在(喜欢物理),文科也是随便背背就能拿高分的状态,选择理科还算是毫不犹豫的。但是当时预选结果出来,我们班前27名都没有选择文科,政治老师杨倩老师担心这一届的文科力量不足就开始了“心理辅导”,过程略,但是结果的确动摇了我选理的想法(因为本身的选择就是直觉,没那么坚定)。
然后这就直接导致了最后交志愿表的时候我带着空白的表到了学校门口。我爹妈态度不明,尊重我自己的选择,所以我让我爹先签好字,然后带着空白的表到了班上,坐在那直到剩下最后几个人一起犹豫不决。班主任替我纠结了一阵子,然后没有给我任何意见。回教室坐下来的那一瞬间我鬼使神差地填了“文”。然后“百般不愿”“流连忘返”地交了。
然后我回家了就后悔了。
然后,刚开始听闻我选了文科,身为文科生的爹高兴了一阵之后,还决定尊重我的想法,晚上就打电话去问教导处的老师有没有开始分班,志愿能不能改。老师说按照高一期中的9门和期末的文科6门分数,我到了文科重点班的分数线。致电好朋友,她数了一大堆进文科重点班的好处,然后读文科就成了板上钉钉的事。
然后分到了众多大神聚集地的文科重点班X班。
然后开学了。
然后开学一个星期我又后悔了。(这么多“然后”表现出了我回忆起这一选择过程反复的无奈=。=)因为我觉得我并不能适应文科学习。所以我打算成为史上第一个文转理的女学生,还是重点班转出去的。
然后我娘拗不过我找了班主任。班主任的原话的意思是,好好读文科,有读文科的潜质,而且文科相对比较稳定,顶尖的竞争比较大但是人数比理科少,考985院校比理科简单很多,哪怕高考发挥失常也是一本。
然后过了两年。
然后高考果真发挥失常,刚到一本线。(真是一语成谶啊哭)
说了这么多的废话,写了这么多曲折的事情
所以我对文理分科的建议还是——
首先要有兴趣。班上有很多成绩很好的同学是真真地对文科抱有从一而终的爱,所以学起来也就没有那么多的困难和反复的心情。虽然我高一喜欢物理,但是我也不知道高二理科那么难的物理,我是不是还能坚持对它的爱。与此同时,我对文字也有一定的偏执,对于数字不是非常敏感,所以对自己的要求就是会考理科要考好,画上一个圆满句号就好。
其次是自己未来职业方向的选择。读理科我倒是真的不知道会选择什么专业,但是读文科我很清楚地知道我以后的方向是新闻(但是我现在是金融啊啊啊学校还没新闻专业啊啊啊未来还是要努力往那个方向啊即使有点远但是哪怕自学),所以抱着对新闻的热情和向往致使我在之后的两年没有再起过要读理科的邪念==
以及对自己能力的认知。是更适合刷题还是更适合埋头苦背,对理科的悟性好还是对文科的理解能力佳,做文理科题目哪个更顺手。班上有理转文的姑娘,文字功底和文科知识超丰富远超大多数文科生,对法律专业有兴趣并且最后高考的结果也是满意的。我觉得她是选择对了。
然后再涉及到我后不后悔的事情。
即使到现在,无论何时想起高考的事情心痛和难受的感觉似乎没有减少,但是我知道这样的结果就是这样的结果。
文科的稳定性其实是有的,虽然今年文综考的真的不出彩非常一般,但是拖了后腿的是我的语文和数学,这两门理科也要读。同样除了我失常发挥之外,我也有读理科的好朋友成绩一落千丈,直接从211的档次掉到了二本。
意外年年都有,黑马也是年年都有。我最后输的是心态不是知识储备。
如果再一次选择的话,说一千道一万,大概命中注定还是文科吧。虽然很羡慕理科生的思维和理性,但是读文科让我交到一群非常优秀的人,虽然平常喜欢瞎扯互相攻击,但是文科的感性思维,遣词造句的能力,渊博的知识,深刻的思想,广阔的见识,清晰的条理,不同的人生追求,对于内心想法的求知,看书和思考,这些都是最美妙的事情。(果真文科生还是爱说自己好啊)
对于未来选择什么,还是要看喜不喜欢,爱不爱自己的选择,没有后悔可言,即使结果不如己愿。
因为这是自己的选择,要尊重自己的选择。
最后,读金融的有文有理。未来还是在自己的手上,未来也不是止步于高考,是这样的吧。
举个例子.比如我的室友.她当年高一时总体成绩文科较好.只有地理不行.但是她的理化生很差.兴趣也不大.她说当时就是听家里人还有同学说学理科比较有前途.她就选了理科.结果由于既没有学习兴趣.学习理科能力也不够.她第一年就很遗憾没考上大学.她高一的时候是她们班前三.后来她复习了一年.结果也不那么理想.就考到我们学校了.其实她现在很后悔当年没有学文科.这就是选科选错的失败例子.
再比如我自己吧.我觉得我选文科应该是选对了.我高一的时候成绩一点都不好.只有语数外还行当时班主任就跟我说感觉我的成绩既不能选文也不能选理.因为文理综都不好.我就在高一下学期决定好好努力.如果期中考试哪个占优势我就选哪个.我当时是想学理科的.只是觉得有挑战性.所以付出很多精力在理科上.文科也看了但没有理科那么用功.结果文科考的不错.理科是差到极致.我想我自己就是没有能力学理科的.后来又听人说数学英语好学文科很适合.很占优势所以就选文了.这主要是为自己前途找想的.但是从高二到高三路很长也很辛苦.确实如以前所听闻的.学着容易考着难.后来的结果就是基于最好和最坏之间的中等水平了.至少没有坏到要复读.所以觉得自己选科是选对了。
我的建议是这样的,选择的依据:
1是兴趣甚至说追求,这是最重要的。理想应与道路相统一。做自己想做的。
2是自己的实际能力,每个人都各有长短,扬长避短有必要的。
3,在没有明确的理想兴趣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家庭今后的社会背景或者就业情况和高考录取比例,一般说来,理科更吃香一点
不论怎样选择,我觉得,不应该为了逃避,为了所谓的冷热而草草决定。文科更侧重精神层面,理科更物质一点。我从不后悔当初的选择,不仅仅是因为研究历史的理想,还因为我更倾向于一份精神充实的生活
文科最大的魅力就在于此,在于我们是思想的苇草,而它给了我们精神的天空
很多追求实际,追求物质,追求一份所谓的稳定的未来的人面对选择可能顾虑太多,就像刘老师最后一节课所说的,没什么是应该去做的,遵从自己的内心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如果家境相当不佳,成绩偏科不重的话,理科是个不错的选择
我分科前文理科都差不多,准确说应该文科更好一些,但我选择了理科,现在梳理一下当时的思路如下:
1、自己的喜爱。
我把它放在第一位是想要说,文理科最主要的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己永远是决定的最大的筹码。跟风选择文科或者理科,大学后一遇到问题可能就会抱怨当初的选择。
2、父母的期望。
父母虽然在分科期间没有给我明确的建议,但从种种的暗示中,我还是能看出来他们希望我选择理科。分科时父母的建议也是重要的一点,不要觉得父母什么都不懂,事实上分科前的你也是什么都不懂。
3、周围环境影响。
我高一那时候,当时社会上似乎有重理轻文的迹象,那时好像理工科很热。
4、与自己的理想有关。
自己小时候就像成为科学家(笑~~),对于自然奥秘很感兴趣。虽然高中期间最烂的三门是物理,化学和数学,但还是高中坚持下来了。个人想说,当各种外界压力消失时,大学里学习的唯一动力就是兴趣了。
总的来说,我的建议就是优先考虑兴趣,然后结合自己擅长科目的现状,再和父母商量,若有冲突先尝试说服他们,最后一个人静一静,给自己未来打个不需要很详细的草稿,做最终的决定。
在陪伴中共同成长,在实践和思考中完善自我,用心倾听拔节声;学习习惯、日常行为,竞赛、自招、志愿指导,且行且钻研;细细品味教育教学之美,努力做个好教师,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