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之“清明”,是指“清明节”吗?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可谓家喻户晓的国宝级传世名画。
该画以长卷形式,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以及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长期以来,对于《清明上河图》的画名究竟何意,人们争论不休,至今难有定论。
一种常见的看法是,“清明”即“政治清明”,“上河”即“上方之河”(“上”含有“御”之意),指的是北宋都城东京的汴河。
也就是说,这是一幅歌颂太平盛世的画作,是供职于宣和画院的翰林待诏张择端,进献给宋徽宗的“拍马”之作。
据说,《清明上河图》之名就是宋徽宗亲自题赐的。
图后金人张公药的跋诗也称:“当日翰林呈画本,升平风物正堪传。”
但也有论者对此说提出质疑,认为《清明上河图》中有乞丐、懒散的士兵、大街上跑着的猪等,这些景象似乎不太符合歌颂太平盛世的目的。
另一种常见的看法,就是认为“清明”是“清明时节”之意,即此画画的是清明时节汴河两岸的自然春光和繁荣景象。
也有论者将“上”字作动词解,认为因季节的原因,汴河冬季结冰,漕运停止;到了清明时节,汴河河运开始繁忙,人们才会“上河”做生意、游玩、外出办事。故称《清明上河图》。
对于此种说法,有论者则从《清明上河图》中,找出了多处不符合清明时节的图画细节,以论证画的不是清明时节。
例如,画卷的开始,画着前后两个赶脚者,从远方赶着五匹驮着木炭(十篓)的驴子,向近郊而来。这表明画的是秋天,冬日不久来临,木炭是为过冬准备的。
又如,画卷中出现了西瓜,有好几处摊子上放着切好的瓜块。这就否定了“清明时节”说,因为在这个时令是不可能有西瓜的。
等等。
不过,反驳者也指出,运输木炭未必就是为了过冬,也可能有其他用途;而当时开封还没有西瓜,所谓西瓜,画的其实是一种饼……
也就是说,这些细节并非“铁证”,“清明时节”说仍可能成立。
《清明上河图》的题跋者之一、明代政治家和文学家李东阳,更将“上河”解为“上冢”,也就是上坟。
这样,图中所画似乎就成了清明节人们去上坟的景象。其诗跋云:
“宋家汴都全盛时,万方玉帛梯航随。
清明上河俗所尚,倾城士女携童儿。”
不过,《清明上河图》后的历代收藏、鉴赏、题跋者共计13位,除了李东阳,其他12位都没有提到《清明上河图》与清明节有什么关系。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说法,比如认为“清明”、“上河”都是地名——
“清明”是指“清明坊”,当时东京城划分一百三十六坊,外城东郊区共划分三坊,第一坊便是清明坊。而“上河”即汴河。
所以,《清明上河图》是以所画场景的代表性地名来命名的。
对以上看法,你怎么看?你认为《清明上河图》与清明节有关系吗?
欢迎留言发表高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