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拳论里的“我顺人背”,如何理解?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

“拳论”提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技击概念——我顺人背。通常的武术对练、太极推手进入“散手”即“实操”状态时,对阵双方会出现四种情况:

一.我顺人顺

二.我背人背

三.我背人顺

四.我顺人背

第一种情况出现于双方拉开架势,尚未接手或双方试探都出棚劲时。

第二种情况出现于双方互相顶牛或互相制约时。

第三种情况出现于己方被对方制约时。

第四种情况出现于己方制约了对方时。

如果对上述四种情况做一下分析,前两种情况是己方与对方势均力敌,呈胶着状态。此时再发展下去就会出现第三种情况(我背人顺,于己不利)或第四种情况(我顺人背,于己有利)。

第三种情况出现时,我们应该“走为上”,即“拳论”所言“人刚我柔谓之走”。第四种情况出现时,我们应该“黏为高”,即“拳论”所言“我顺人背谓之黏”。为什么呢?好手过招,谁都避免出现第三种情况。此情况一旦出现都会采取“走化”的方式,化险为夷,重新争取主动。相对于第四种情况的主动者而言,对付对方“走化”的方法就是“黏”,或者说通过“沾黏连随不丢顶”,而继续保持主动的状态。

问题是怎样才能做到“沾黏连随、不顶不丢”(这是太极拳训练的起码要求,也是太极拳技击的至高境界)呢?还是要从“拳论”中找答案:“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

在太极拳的行功走架、技击格斗中,双重为病。什么是“双重”呢?有人指外动的两足之“虚实”或两手之“主次”;有人指内动的“气息”和“神意”;还有人指接手双方的“顶牛”和“僵持”。以上都有一定道理,但又都不全面。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在行拳打手过程中处处保持整体阴阳之平衡,才不会出现“双重”。请看“拳论”——“欲避此病,须知阴阳,黏即是走,走即是黏;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中国古人,惜字如金,这是因为深奥的哲理,往往不是“说”出来的,而是“悟”出来的。言多必失,恐有误导之嫌。比如对“阴阳相济”更加深入、形象的阐述:

一阴九阳跟头棍,

二阴八阳是散手,

三阴七阳犹觉硬,

四阴六阳类好手,

唯有五阴与五阳,

阴阳平衡称妙手。

以上说的还是“阴阳相济”方能“我顺人被”而在技击上立于不败之地。

在独自习练太极拳时,举手投足自己要形成一个“圆”;与人对练、与敌相搏时,要与对方形成一个共圆。可以想像,在双方交手相融于一个圆时,我不顺,人不背;我若顺,人必背。所以行拳推手时找到和强化“我顺”的感觉,至为重要。这个“顺”的感觉首先是“形顺”(“立身中正”、“八面支撑”),继而是“气顺”(“气遍周身不少滞”、“腹内轻松气腾然”),最终是“神顺”(“以心行气”、“阶及神明”)。这里要格外强调的是,必须首先找到顺的“感觉”,借用竞技体育的术语来表述就是:有了“感觉”才能出“状态”,所谓“两军相争勇者胜”之“勇”,就是“在状态”。在竞技体育中(如篮球、足球)双方实力相当时,负方输球往往不是输在“技不如人”,而是输在“不在状态”。看来,当水平接近时,状态才是硬道理。

研习太极拳者,只有通过“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的感觉(即“懂劲”),才能进而到达在推手和技击中的“我顺人背”的状态——“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舍此岂有它哉?

太极拳是用重量而不用力量的圆转运动,“人刚我柔”的“走”,与“我顺人背”的“黏”,都是别人用力量碰到我时的圆转反应。我身体四肢有如一个横转的车轮(如前→右→后→左圆转),我的圆转,是因为你用力推动的。你来我转,称为“走”,即是“走转”,这是圆转的前半段。你推我转,愈转你势愈背,而我则愈转势愈顺。不断的继续圆转,圆势贴着你转,你要走也走不掉,称为“黏”。

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是一句话而不是两句话,是描述人我接触时,连贯不断圆转的两个阶段。所以《王宗岳太极拳论》后面又说“黏即是走,走即是黏”。黏与走,两个阶段同属圆转一体,所以“黏、走”同一。

因为“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是圆转,才能够跟着说「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我圆转是由你推动的,快慢在你,只不过总是我顺你背!

怎样才能我顺人背?
拳谱说:“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人刚打来,我不与之顶,只随之走动,保持接触。接触要注意由皮肤,到肌肉,到骨外膜内而止,超过骨膜便是顶。并顺其来势圆转,不断变换接触点。我走圆,所以没有尽头,若敌不走圆,或圆转不及我顺畅,敌便有穷尽,则我渐顺而敌愈背。我要走得圆,必须中正安舒;松空圆满,提顶、吊裆、松肩、沉肘、裹裆、护肫,八门五步立螺体旋转动,顺其来势,以重量敷在对方接触点,被动的围绕自我中心圆转,我愈顺而敌自然愈背。

有人说,太极拳对敌,是化、拿、打三步曲。这是不对的,因为化、拿、打不是先化、再拿、再打三件事,而是一件事,我走八门五步立螺体旋,便同时又化、又拿、又打。所以拳谱进一步解释说:「黏即是走;走即是黏,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黏」与「走」是同一件事,人刚我柔,与我顺人背是同一件事。八门五步一发动,敌便离地失重跌出,是应用阴阳相分不相离的原理,你阴我阳,你阳我阴,我用意带引你的劲路,引你失中出圈而我保持中定,自然而然的我顺而人背,这是太极拳最大的乐趣。

编辑:小七

图文来源网络,转载旨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或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