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附子泻心汤——食积与医案,暑天伤湿寒
17食火郁滞——张志民医案
患者女性,七十三岁,初诊:一九六四年六月十二日。端午节,食冷粽、饮白酒后,假寐冒风寒。形寒发热,微汗,肢不温,咳嗽,痰白粘,胸脘痞塞,干呕,厌食,舌苔黄白厚腻,脉沉弦有力。证属积食受寒,当先解表,后攻其宿。方用:
川桂枝8克、赤芍药10克、炙甘草8克、生姜6克、红枣6枚、神曲10克、焦山楂10克、厚朴2.5克、杏仁10克。服一剂。
二诊:六月十三日。药后热退,咳减,痰少。余症依然。大便三日未行,时泄矢气,痔疮作痛,溲短赤,神昏懒言,呻吟短气,不得眼,舌质红、尖尤甚,苔薄腻,脉沉而弦。
服桂枝汤后,汗出热退,咳减痰少,是表已解,仍汗出恶寒,肢不温,反神昏懒言,乃年高阳虚,舌红、尖尤甚,短赤,痔痛,此火郁于内,苔黄腻,便秘,胸痞厌食,干呕,脉沉弦,里有积滞也,宜温、清、下并进:炮附子6克、生大黄3克、黄芩3克、川连3克、法半夏10克、杏仁10克。服一剂。先煮附子,再入半夏、杏仁,最后入三黄。水煎两次,频服。
三诊:六月十四日。药后大便一次,甚臭;呕止知饥,胸舒睡甜。停药而愈。《伤寒论方运用法》
论:胃脘痞塞,这是上热,脉沉弦无力,这是下寒。形寒发热,微汗出,此不是外感受寒,此是下寒逼其上热,热盛外蒸也。本虚下寒,所以形寒,阳火上逼,所以发热汗出。症与风寒表证同,误以为风寒,而用桂枝汤。
上条医案,因为发怒得病,首诊用的是疏肝理气之法。本条医案,因为食后得病,所以有焦二仙化食之药,辨证循证,这都是从病之来路入手。
本案附子伍半夏,临床证实,此二药相伍,不畏不反,放心用之。《金匮》附子粳米汤,仲圣就有附子半夏的配伍,此为准绳,放心用之。言此二药相反者,庸医遗毒之论。
附:摘《红楼》医案故事
这个患者是女性,也是七十三岁,《红楼梦》里面的老太太就是胸痞这个病,后来就因为这个病去世了。
第一百零九回:贾母两日高兴,略吃多了些,这晚有些不受用,第二天便觉者胸口饱闷。自此贾母两日不进食,胸口仍是结闷,觉得头晕目眩,咳嗽。贾政请安出来,即请大夫脉诊,不多一时,大夫来诊了脉,说是有年纪的人停了些饮食,感冒些风寒,略消导发散些就好了。开了方子,贾政看了,知是寻常药吕,命人煎好进服。以后贾政早晚进来请安,一连三日,不见稍减。贾政又命琏:打听好大夫,快去请来瞧老太太的病。咱们常请的几个大夫,我瞧着不怎么好,所以叫你去。
贾母房中,对妙玉道:你是个女菩萨,瞧瞧我的病可好得了好不了?妙玉道:老太太这样慈善的人,寿数正有呢。一时感冒,吃几贴药想来就好了,有年纪的人只要宽心些。贾母道:我倒不为这些,我是极爱寻快乐的。如今这病也不觉怎样,只是胸膈闷饱,刚才大夫是气恼所致。你是知道的,谁敢给我气受?这不是大夫脉理平常吗?我和琏儿说了,还是头一个大夫说感冒伤食的事,明儿仍请他来。
哪知贾母这病日重一日,延医调治不效,以后又添腹泻。贾政着急,知病难医,即命人到街门告假,日夜同王夫人亲视汤药。外面又报太医进来了,贾琏接入,又诊了一回,出来悄悄的告诉贾琏:老太太的脉气不好,防着些。贾琏会意,与王夫人等说。
第一百十回:贾母又瞧了一眼宝钗,叹了口气,只见脸上发红。贾政知上回光返照,即忙上进参汤。贾母的牙关紧闭了,合了一回眼,又睁着满屋里瞧了一瞧。王夫人、宝钗上去轻轻扶着,邢夫人、凤姐等便忙穿衣,地下婆子已将床安设停当,铺了被褥,听见贾母喉间略一响动,脸变笑容,竟是去了,享年八十三岁。
论:医者用药,先开发散,又合消导,医者的治病思路和患者的病情,和经典里故事很相近,治病真的是传承前人的经验,甚致让人怀疑医案的真实性,简直一模一样,但这个医案,用泻心汤治愈了,这是经方的神奇,假如没有用泻心汤,病就治不好,就是悲剧。
那时候的大夫,是没有证的,学医之后,就可以给人看病,若是能在众医中脱颖而出,那就会被贾家这样的权贵家族选中,被常邀请至家诊病。像黄师这样的大家,也是社会上是脱颖而出,后来被举荐,请到宫里给乾隆看病。古代医师资证的,那时候也没有药典法。试问在一个没有证,也没有药典的封建社会里,为什么会出现一个又一个的高手。无论是大清国,还是今天,谁都害怕出现了医疗事故,所以家属贾政会审视药方,而医生更怕误诊误治。
如果出现医疗事故,行医资格证在这个时候起作用,他只能证明你的行医是合法的,而对医疗事故的鉴定,起不到作用。而药典法,规定的安全剂量,不仅起到发展中医的作用,而反大限制了中医的发展。在有医师证与药典法的情况下,医生就不怕误诊误治了吗?正是这样证书的高门槛,拦住很多想要进入中医大门的人。而中医也被资格证与药典法绑架,真正的成了体制龚断。
今天药典与证书,就是安全第一和管理中医人为目的,另一个方面就是行业龚断。单论龚断这事,在国内早被众人习以为常。中医行政与中医治病,又是两码事。行政条框,限制了医生的发挥,更限制了中医的发展,对于中医起到唯一的作用,就是稳定。自由,是发展中医唯一的有效途径,龚断,是消灭中医的最有效的武器。
将中医彻底放开,自由行医,谁治坏谁负责。最有效的改革方式,就是从管理体系,改为监管体系,不然一切的改革都是徒劳。以上,都只是瞎想。
19伤寒(典型)
民国初年,重庆军阀混战,时为六月炎暑,士卒日夜蹲于战壕中,寒湿侵袭,病倒者甚众。病者谓寒冷难耐,虽复以重被,仍战栗不已。扪之则身若燔炭,汗出淋漓病不退。经治不愈,乃延先师诊治。思忖良久,乃悟“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之理。《伤寒论》原文之后无方药,先师乃据古人论述,立案云:病原酷暑出征,枕戈露卧,以致寒伤骨髓,热淫皮肤。法宜专煎附子以祛寒,轻渍三黄,以涤浮热。当否,可请高明论证。拟方:制附子八钱,黄芩、黄连、大黄各三钱。按古法先煎附子两小时,以不麻口为度。将三黄待水沸时浸半分钟,将药液滤出,合附子汁混合,微温即饮之。服三次,表热退,寒战止,一剂乃瘥。(《名老中医之路》)《经方直解》
论:恶寒难耐,捂则身热,汗则淋漓,此不是表病,也不是暑病。而是伤寒,邪从其类,六月暑时,暑热外蒸,本就是上热而下寒,湿寒内侵,阳热上格,则病上热下寒。
寒冷难耐者,六月暑热外蒸,皮毛窍开,经阳是外伤,表里俱寒,寒从其类,则寒在骨髓;捂则身若燔炭者,此在六月,时令之暑热外蒸,经阳外盛,捂则必热如燔炭。汗出淋漓而病不退者,表病汗出当解,而反不解者,此不是表病,而在骨髓之内寒,下寒逼其上热,汗出淋漓而病不退,汗出淋漓,汗也不止者,正是下寒上逼,上热合时令之热蒸,则汗出淋漓不止也。
暑月天气,时令之暑热,阳气外蒸,外则皮毛窍开,有微寒则即能伤经阳,而时令之阳外蒸,而体内则寒,伤寒湿寒,寒从其类,内外俱寒,外恶寒难耐,内则上阳逼蒸,汗出不止。阳气外蒸,所以捂则身如燔炭。即是本病病机。附子泻心汤,温内寒而泻上热,则表里俱解。
这又是一个经典医案。这样的医案,如果消失了,遇到同样的病,可能就很难治好,而泻心汤,就又一次被埋没。这个泻心汤,现在看来,可以用来治疗职业病,比如在地下工作的矿工,还有湿寒的建筑基坑,隧道等施工人员的职业病。石膏矿和煤矿工人,常年在地下工作,而地下又是与地上相反的温差,地下是冬热而夏寒,工作的时候冬天光膀子,夏天穿棉袄,冬天出汗多就阳气失藏私,夏天后就不出汗就郁为内湿,这样就倒致湿寒内侵,出现上热或下寒,或上热,或下寒之后的各种疾病,矿工都是体壮之人,但一过50岁,职业病就出来了,如湿寒肾病综合症,火热心脏病为主病的且多并发症,在治疗的时候,而附子泻心汤,就是第一首选方。剩下的就是因人而异,辨证论治,各选善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