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很有趣的历史文化类节目,大家带着孩子看了吗?

最近,有一个文化类节目话题度很高,大家的评价也很高,所以我也带着好奇找到了这栏节目,它就是《典籍里的中国》。

随着大国经济的发展,传统文化的崛起,传统经典越来越被大众认可。随着新生代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可程度提高,即文化自信程度越来越高,这类节目我想可能会越来越多,所以本着一探究竟的心理打开了这栏节目。

带着孩子一起看节目

一开始我是想让Seven哥哥和我一起来看这部片子的,也希望他能通过这个片子学到东西,但是“我想的不是他想的”。

昨天晚上找到第一集正打算播给哥哥看,可是哥哥说我想听故事,我不想看电视。mmm,“好吧,那我自己看,你听故事吧”。在播放片头画面的时候,哥哥偷偷瞄了几眼,然后就继续听故事去了;然后,在片中小朋友们念到《禹贡》的时候,哥哥也忍不住开始看了起来;而当画面切换到古今对话时,哥哥又溜走了。

好吧,这个内容可能对七岁的小朋友,或者不能限定在七岁的小朋友,应该说是对没有经过文学启蒙的小朋友来说还是有一点难懂,有一点缺乏吸引力,不那么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在前半段中,哥哥断断续续地跟着我看了一点内容。当他听故事时间结束之后,我没有要求他必须马上睡觉,也没有要求他要做什么,这个时候他又跟我一起看了后半段。看来,看带声音的电视画面对小朋友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只要去掉对他更有吸引力的前几项内容,他还是能守着节目看下来的。

这个时候我也问自己,到底是因为他的兴趣,还是因为他对于电视只要能看就不论内容,到底哪个因素占了上风?这是一个可以深入去了解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了,那答案对于孩子将来的引导教育可能也会有很多启发吧。

为什么会想让孩子看经典

记得自己在小的时候,看到一本好书,看到一部好的片子,尤其是教育类片子,就像捡到了宝一样,欣喜若狂。然后现在有趣的节目越来越多,而我看得却越来越少了,为什么?给自己的理由是时间有限,而事情太多。

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于是有些不紧急不重要或者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就被扔在了后面。这些能带来乐趣,可以增长见闻但并不急迫,看起来也不是非常重要的东西就被逐渐地抛在脑后。偶尔想起来的时候,也希望能够把它列入到计划单里,但是往往会被排在最后,于是大概率又被挤没了。

一个实践带来的影响

年前曾连续一个星期给哥哥每天看一集纪录片《蓝色星球》,结果在那个周末带哥哥出去玩,当我们需要在一个道具上面画画的时候,哥哥就在道具上画了海洋和海草,当然是抽象化了的,我称呼哥哥为“印象派艺术家”。如果他不说他画的是什么,我是猜不出来这画的是什么的。

哥哥说,“妈妈帮我写一下字,写上'蓝色星球’”,我说“好的,那这样吧,妈妈写中文字,你写英文字,好不好?”,哥哥说“好呀”。

是不是有点意思?

选择合适的片子,选择能有收获和有信息增量的内容,对孩子来说,只要看过了,在脑海中就一定会形成印象。通过视觉和听觉进入到脑海的信息,即使不能马上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在恰当的场合,可能会以其他形式呈现出来。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不仅仅是大人的时间有限,孩子的时间也是有限的。我们希望他们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可以自由自在地玩耍,那么我们在安排他学习时间的时候,必须要尽量高效。从这个维度来说,父母需要提前做很多的筛选工作,要做大量的信息预处理,找到那些我们认为优秀的、可以借鉴的经验。就比如我们在选择片子的时候,我们尽量去选那些好评如潮。大家都很认可地来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