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定江东战略据点在钱唐县

孙策号称小霸王,是汉末乱世中的一员猛将。曾经的吴郡太守许贡,甚至上书朝廷,称他为项羽式的人物,要求朝廷将他羁縻在京都,而不要放归地方。虽然,这个献计是出于许贡的个人算盘, 不过也反映了孙策的神勇无敌。不过孙策并非有勇无谋,他在定江东的过程中,步步走得都很准确。

孙策

定江东的最大敌人,表面上看,是扬州刺史刘繇。实际上,刘繇只是个外来户,虽然地位崇高,是刺史之职,不过乱世之中,虚衔远不及实力有用。因此,孙氏更大的敌人应该是本土势力。那么,江东地区最大的本土势力是谁呢?田余庆认为,“周氏兄弟是这一阶段江东大族反对孙氏最有实力的代表人物。”周氏兄弟又是何方人士呢?会稽郡。

所以,在击败刘繇之后,孙策顾不上扫平其他的小势力,而是第一时间进攻会稽郡。显然是他要乘胜追击的“穷寇”——会稽郡的周氏兄弟。当然,会稽郡本身的重要性,也是孙策非得抢先拿下的重要因素。

我们先来看看周氏兄弟的势力。田余庆做过很好的考证,我们在这里就引用其论文《孙吴建国之路》中的观点:

周昕、周昂、周㬂,会稽周氏兄弟三人,于初平年间关东兵起之时,均为将守在外,其事迹见于《三国志·吴书》者,有《孙坚传》注引《吴录》及《会稽典录》,《孙静传》及注引《会稽典录》《献帝春秋》,《孙贲传》,《吴夫人传》;见于《三国志·魏书》者,有《太祖纪》,《公孙瓒传》及注引《典略》;见于《后汉书》者,有《公孙瓒传》《袁术传》。汇而观之,三人行事大抵如下,小有抵牾者则择善而从。

周昕,丹阳太守,前后遣兵助曹操征战。袁术在淮南,周昕绝不与通。袁术遣吴景攻丹阳,逐周昕,周昕散兵回乡里。周昂,九江太守,袁术遣孙贲攻周昂于阴陵, 周昂弟周㬂往助。周昂兵败,亦还乡里,为吴郡太守许贡所杀。周㬂,先从曹操征战,后为袁绍将,奉袁绍命攻孙坚之军于鲁阳,遂居孙坚之位为豫州刺史。周氏兄弟三人均居显位,处境不利时又多奔返乡里会稽,其家族在乡里地位可得而知。三人事迹中,有周㬂攻孙坚于鲁阳、吴景攻周昕于丹阳、孙贲攻周昂于阴陵等事,可见会稽周氏兄弟与孙氏父子的敌对关系早已形成,根深柢固。孙策过江后攻会稽郡时,周昕家居,犹领兵众助太守王朗抗拒孙策,为孙策军所击斩。可以说,周氏兄弟是这一阶段江东大族反对孙氏最有实力的代表人物。……

这里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当时周氏三兄弟在江东一带先后都做过太守,试图建立起自己的势力。但先后都遭到孙氏势力打击。实际上,随着孙氏军事形势的步步展开,周氏已经退回了会稽郡。这已经是他们的最后防线,不可能再退,退也无可退。

孙策“破刘繇,定诸县”之后,立刻计划进攻会稽郡。可是刚刚初步占据了江东之地,其实还不够安稳。《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二说:

孙策将取会稽。吴人严白虎等众,各万余人,处处屯聚。诸将欲先击白虎等。

也就是说,当时江东还是处于一种“细碎化”割据状态:一是数量众多,二是规模普遍较小。其中严白虎,上文已经提到。他就是当时的一个代表人物。文献中有的称他“豪族”“强族”,也有的文献径直称其为“山贼”。不管称呼如何,无疑都是说明他是地方豪强势力。严白虎的势力大概是盘踞在乌程一带。

总之,钱塘江以北地区,尚还处于“群雄”割据的局面。面对这种局势,是先“清理内部”呢,还是先扩张地盘?孙策手下将领的意见,似乎是要先解决内部问题,站稳脚跟,再图大计。而孙策的选择是先拿下浙东的会稽郡。《资治通鉴》又载:

策曰:白虎等群盗,非有大志。此成禽耳!遂引兵渡浙江。

显然,在他看来,严白虎这些人只不过是“盗”。盗的意思是,没有名分。所以他们也没有“大志”,因此不会对他构成足够的威胁。换句话说,这些小力量的潜力不足。但是,会稽郡的周氏,却与此不同。前面引的田文已经讲到了,周氏兄弟其实在官场上是很有势力的。先后做过太守、刺史等职,门生故吏必然很多。只是他们的军事才能比较缺乏,屡战屡败,才暂时退缩回会稽郡。如果给他们喘息的机会,凭据会稽之地,重新崛起几乎是势所必然的。因为,周氏兄弟,显然是胸怀大志、野心勃勃之辈,与严白虎是有性质上的差异的。孙策的战略眼光显然高人一等。

再来看战役的具体经过。战役的一方是孙策,一方是会稽太守王朗。一个是新兴的军阀,一个是朝廷的命官。一个刚刚拿下江东浙北之地,一个据有钱塘以南的会稽大郡。两个势力夹钱塘江对峙。但是重要的据点如钱唐县,早已被控制在孙策手里。钱唐县的重要性在战争中再次得以体现。

王朗

记载这次战役最详细的资料是《三国志》卷五十一《宗室传·孙静传》:

孙静字幼台,坚季弟也。坚始举事,静纠合乡曲及宗室五六百人以为保障,众咸附焉。策破刘繇,定诸县,进攻会稽,遣人请静,静将家属与策会于钱唐。是时太守王朗拒策于固陵,策数度水战,不能克。静说策曰:“朗负阻城守,难可卒拔。查渎南去此数十里,而道之要径也,宜从彼据其内,所谓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者也。吾当自帅众为军前队,破之必矣。”策曰:“善。”乃诈令军中曰:“顷连雨水浊,兵饮之多腹痛,令促具罂缶数百口澄水。”至昏暮,罗以然火诳朗,便分军夜投查渎道,袭高迁屯。朗大惊,遣故丹杨太守周昕等帅兵前战。策破昕等,斩之,遂定会稽。

罂缶

孙策的进攻据点,就是钱唐县。《孙静传》提到:“遣人请静,静将家属与策会于钱唐。”很明确地指出他们会师的地方就是钱唐,因为他们进攻的基地就在钱唐。

此前,孙静的队伍,是在富春老家,“纠合乡曲及宗室五六百人以为保障”,队伍的规模似乎并不大,不过从“众咸附焉”之语来看,起码在富春当地,他纠合的人众估计也不少。更有一点,这支队伍的忠诚度是无可置疑的。孙静的军队沿钱塘江而下,是非常通畅的。

战争的初期,并不顺利。从钱唐直接渡江的话,对岸的渡口是固陵。固陵,自春秋的越国时候开始,就是一个重要的军事据点。此处必定是易守难攻。再加上王朗的军队全力防御,所以一时难以攻取。正如孙静所说的“朗负阻城守”,此语能说明当时王朗军队应该是建筑了营垒,是相当坚固的江防工事。因此孙策的水战强攻,没法奏效。

在这种情形下,孙静献计,其实就是“声东击西”计策,也可以说是侧翼包抄。

这条侧翼的路线,是在查渎。据孙静自己的说法,查渎是“南去此数十里”,所谓的“此”,当是指钱唐县。所以,这个查渎的大致方位是清楚的。

《水经注·渐江水注》中也提到了一个地名,不过它是叫“柤塘”或“柤渎”:

浙江又东迳柤塘,谓之柤渎。昔太守王朗拒孙策,数战不利,孙静果说策曰:朗负阻城守,难可卒拔,柤渎去此数十里,是要道也,若从此出,攻其无备,破之必矣。策从之,破朗于固陵。

从《水经注》引《三国志》来看,这个“柤塘”或“柤渎”无疑就是查渎。但问题是,《水经注》叙述的方位有一点问题。因为在这段引文之前,《水经注》提到的是“固陵”:

浙江又迳固陵城北。昔范蠡筑城于浙江之滨,言可以固守,谓之固陵。今之西陵也。浙江又东径柤塘。

按《水经注》的记述的顺序,则“柤塘”(查渎)当在固陵以东的位置,而不是以南的位置。这与《三国志》的记载是明显有矛盾。当以《三国志》为准。

具体的位置,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九十二“渔浦”下有提到“查渎”。

渔浦。县西南三十五里。《志》云:渔浦当西陵之上游,其对岸即钱塘之六和塔,旧为戍守处。

查渎。在县西南九里。《水经注》:浙江东经查塘。谓之查渎。孙策攻固陵,不克。叔父静说策曰:查渎南去此数十里,宜从彼据其内,所谓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者也。策遂分军投查渎,道袭高迁屯,王朗败走。夏侯争先曰:查渎亦曰查浦,春秋吴伐越,次查浦即此。

从顾祖禹的考证可知,查渎又叫查浦,而且据其所引夏侯争先的说法,此地早在春秋时期,即已存在。至于具体的位置,顾祖禹称在萧山县的西南九里。对应于今天何地,尚不可知。待考。

另外一个重要的地名是高迁屯。据裴松之注解称:“今永兴县有高迁桥。”显然,高迁屯和高迁桥是一地。

据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九十二考证:

高迁屯在县东北五十里,东南去府城四十里。裴松之曰:永兴有高迁桥。是也。孙策攻会稽分兵袭高迁屯即此。亦曰高迁亭,又名柯亭。《南史》宋会稽太守褚淡之破贼众孙法亮于柯亭,贼走。《永兴志》云:柯亭即高迁亭也,或以为山阴之柯桥市,境亦相属。

根据其考证可知,高迁屯所在,就是柯亭。

高迁桥其实一直存在,在今西兴之东。虽然今高迁桥已拆除,但犹存桥梁石,石上所镌的“高迁桥”三字依然清晰。

又据顾祖禹考订其方位,是“在县东北五十里,东南去府城四十里”,可知,正处于固陵与会稽郡城之间。所以,孙策军队通过查渎,抄捷径,占据了高迁屯,就已经隔断了王朗军队的退路。所以,会稽郡的军队一下就乱了阵脚。这一战可谓是经典之战。

《三国演义图解》:王朗逃进会稽城,闭门不出。孙策与众将商议破敌的计策。孙静说:“会稽钱粮,大半屯在查渎,离这里很近,可引兵进攻。查渎一失,会稽也难保守了。”

实际上,历史上发生的渡钱塘江作战的战役中,强渡固陵(西陵)的也有,但不如侧翼巧取的多。后面的例子颇有不少,可以参考。

另外,《孙静传》中特别提到了一个情节,就是孙策让部下秘密准备了“罂缶数百口”,但下文并没有提到其用途是什么。对此,顾炎武曾做过考证,特附于此:

《日知录》卷二十九《木罂渡军》:

《史记·淮阴侯传》:从夏阳以木罂渡军。服虔曰:以木押缚罂以渡。是也。古文简,不言缚尔。《吴志·孙静传》:策诈令军中促具罂缶数百口,分军夜投查渎。亦此法也。其状图于喻龙德《兵衡》,谓之瓮筏。

可知,这些数百口的罂缶,正是用来渡江之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渡江行动是秘密进行的,所以不能用船,这是为了更好隐瞒住对岸的会稽军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出其不意”的奇兵效果。

作者系杭州文史研究会理事、

浙江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资料|吴义全

排版|周   佳

编校|刘万伟  张雪燕

(0)

相关推荐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孙坚篇(上)

    汉末群雄系列之孙坚(上)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作为汉末乱世初期最闪耀的一颗将星,人称"江东猛虎"的孙坚拥有着短暂却精彩的一生.本期开始就将为您讲述孙策.孙权之父,东吴势力奠 ...

  • 孙权建国

    孙权(182-252),字仲谋,浙江富阳人.吴大帝.吴国的建立者,几大开国君王中最没用的一个.比他哥哥孙策小七岁,在青少年期也随同孙策在袁术势力范围内吃了不少苦,十九岁,孙策死,孙权坐断东南.他的父兄 ...

  • 东晋立国(3)“散装”的江东是怎样被领导们一步步拿下的?

    准确的说,最开始事情的发展趋势是朝着江南豪族们的思路走的,拥戴司马睿获得政治名分的江南豪族们为了保卫这个傀儡政权算是鞍前马后冲锋陷阵. 几乎没有任何军事力量的司马睿在刚登陆南京的前几年几乎全盘依靠的是 ...

  • 孙暠:势力易主之际,我也有点想法

    百般拈花摘叶,谩徒劳.使尽心机.开篇依然要提醒大家出行要注意防护呀.汉末三国时期各势力都会遭遇一些叛乱,有的是地方豪族,有的是同室操戈.本篇就来聊聊孙暠hào. 孙暠是孙静的长子,他也应为扬州吴郡寿春 ...

  • 孙静:闭门守静,无心仕途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汉末宗族林立,几乎各个郡县中都有豪族盘踞,孙氏也随着孙策.孙权的成长而逐渐兴盛.本篇就来聊聊孙静,字幼台. 孙静是孙坚的弟弟,案<三国志·孙静传>孙静是孙坚的&q ...

  • 虞翻:泛江浮海,敬送府君

    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开篇依然提醒大家出行时要注意防护呀.汉末时期不仅有着人物之间各种勾心斗角,也有些牢不可破的情谊,同样会让后人赞颂.本篇依然是关于虞翻的事迹. 之前的文章中已经提到过了虞翻的 ...

  • 第四十八战:挟天子令诸侯(1)西去的孙郎

    195年发生了两件大事. 一个东南,一个西北,可以说是为三国鼎立奠定了最终的框架. 这个框架,就是孙家总领江东,曹操一统北方. 没有东南这件事的发生,三国不会出现,袁术有可能不会早早败亡,曹操极大可能 ...

  • 孙策:让曹操头痛的江东“小霸王” ——闲聊东吴的人和事之三

    (紧接上期) 上期一再提醒各位记住,孙策在挺进江东初期,仍然没能完全摆脱袁术的控制,仍然从属于袁术,理由也告诉了各位,他的实力有限,不能没有袁术提供的后勤保障,以及靠袁术的力量保障后方安全. 但孙策一 ...

  • 东吴的冷门人物:父子三人辅佐孙氏三世,女儿还成为孙权的儿媳妇

    汉末三国时期是很多人比较熟悉的时代,对其中很多人物都耳熟能详.不过即便是这样,也有很多冷门人物.一方面是因为<三国演义>等文学小说当中没有他们,另一方面也是原始史料的不足.下面小编就来聊一 ...

  • 孙策传——属于我们的时代开始啦!

    欢迎来到<真.三国志> 这是<真.三国志>第 80 篇文章 今天来说 孙策 孙策,字伯符,今杭州人,江湖人称"江东小霸王",可实际上呢,是"江东大 ...

  • 周昕:会稽周氏与孙氏的恩怨纠葛

    秦望山头,看乱云急雨,倒立江湖.汉末不是只有那么寥寥数十家豪族,只是大浪淘沙后能留名的不多,中原何其辽阔,各地方豪族比比皆是.本篇来聊周昕xīn.周昂.周㬂yú三兄弟. 周昕.周昂.周㬂来自扬州会稽郡 ...

  • 孙奂:对面的文聘看过来,我们都是江夏守将

    未闻袭爵朝天阙,忽报修文入夜台.古时候父死子替是很常见的时候,无论是袭爵,还是世兵制,前文已经写过了孙静.孙瑜.孙皎这一家子,本篇来聊孙静的第四子,孙奂,字季明. 孙静有5个儿子:孙暠hào.孙瑜.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