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道元的故居
惠城区桥西高营房是连通古街道金带街与塘尾街的一条古老的小巷,其中高营房6号是“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余道元故居。余道元是广东省著名老中医,从医半个多世纪治疗了各种疑难病症,1983年去世,享年85岁。近日,负责照看故居的余道元子女向《东江时报》求助,希望修缮破旧的故居,但因其是不动产文物,不知该如何修缮。另外,故居旁有一堵危墙,他们希望有关部门能及早处理,以免出现意外事故。
故居破旧大门左侧还有危墙
近日,记者在余道元女儿余繁贺的指引下,来到了余道元故居。余繁贺说,余道元故居共有100多平方米,由4处旧屋组成。打开大门,一眼望去,余道元故居已经有许多破损的痕迹。右边的大堂屋顶瓦砾已经部分掉落,地上杂草丛生。里屋的窗户已经破烂,屋顶横梁因被白蚁侵蚀,有的已经掉落在地。屋子的墙面也留下长期被风化的痕迹。
据余繁贺介绍,父亲一直就在这里居住,直到去世。后来随着兄弟姊妹陆续搬离,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已没有人在此居住了,近十年来更是处于闲置状态。目前,房屋主要由余道元的小儿子照看,近些年受周围建筑施工等影响,加上房子已经老旧,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新伤痕出现。
除了房子老旧,大门左侧的一堵危墙也让人担心。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堵墙紧靠故居大门左侧,已经明显向外倾斜,如果坍塌,不仅有可能危及行人,还可能连带影响整个故居的墙体安全。
余繁贺表示,他们不希望父亲的故居就这样衰败下去,想对其进行修缮,也希望危墙能够及时得到处理。
不动产文物修缮应“修旧如旧”
2012年,余道元故居挂上了“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匾,它的修缮应该如何处理?记者从惠城区文广新局了解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不动产文物保护遵循“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使用权在谁手上,就应当由谁管理、维护。但根据法律规定,余道元故居的使用人在修缮前,应当把维修方案向惠城区文广新局备案,文物的修缮原则是“修旧如旧”,不能改变原貌,最好由具备资质的维修单位施工,惠城区文广新局也会对文物的修缮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和帮助。
余道元的故居旁就是东江民俗文化馆,危墙位于该馆的背面,记者向惠州博物馆办公室反映相关情况后,工作人员表示会尽快跟进了解情况,协调解决。
相关链接
余道元其人:以医技医德而闻名
根据《惠城文史》第二十四辑中《忆父亲》(作者:余树干)、《关于余道元先生的点滴回忆》(作者:史明)文章记载,余道元是惠州人,原名余瑞昆,少时目睹父亲因庸医治理不当去世后,愤而学习中医,21岁起执业,擅中医内科、儿科和传染病科,对伤寒及温病有独到的研究。他结合本地气候情况,总结出医学心得并用之于临床,疗效显著,1978年8月入列广东省第一批名老中医师。
当年,伤寒、脑炎、风湿等疾病都是难治的病症,为了攻克它,余道元白天行医,夜晚熬夜钻研医术,撰有 《大头瘟》、《流行性脑膜炎》、《坐骨神经痛》等医学专论,他的医术在惠州和周边城市享有名气,一些病人会找到他家来求医。
医德好是余道元受人敬仰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临终前抱病在床,还为一个患白血病的患儿艰难地开处方。从医几十年,经常对穷人或农民增医施药,对无钱抓中药的患者,他经常用自己的工资抵数。有一回遇见一村妇抱着发烧的小儿来看病,余道元见小孩光着下身,十分可怜,当场拿钱给孩子买裤子穿。对病人大方的余道元自己却很节俭,衣服仅有几套,从不乱买衣服。尽管他已经去世多年,但还有很多老惠州人记得这位老中医。
一、六安余学铭